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牡丹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牡丹为毛莨科芍药属落叶灌木,花朵硕大,富丽多姿,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美称,深受人们的喜爱。牡丹在洛阳的自然花期为4月中下旬,历时10余日。为了克服牡丹自然花期较短的局限性,满足人们在重大节日赏花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药用牡丹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因其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而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同时,牡丹根皮又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能,用于热血发病、吐血、跌打损伤等。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最富盛名,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的"凤  相似文献   

3.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因其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而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同时,牡丹根皮又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血发病、吐血、跌打损伤等.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最负盛名.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的"凤丹"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个不同牡丹品种在容器胁迫下促成栽培开花习性、生长规律及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初步筛选出较适宜容器栽培的牡丹品种。结果表明,洛阳红、桃花飞雪、岛锦和花王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能满足赏花的需求;而海黄、紫瑶台的株型协调性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同种源及不同种源间的凤丹优株人工杂交,种源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不大;不同种源的凤丹人工杂交比自然杂交单果种子数多,但种子均重和种子大小较自然杂交略小;不同种源凤丹与7个中原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香玉杂交、邵阳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菏泽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邵阳凤丹与霓虹焕彩杂交,单株种子重均超过12 g;不同种源凤丹与3个日本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太阳杂交单株种子产量最高(92.64 g)。该研究为利用传统育种手段进行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的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牡丹品种对促成栽培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进行了10个不同牡丹品种促成栽培适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洛阳红、珊瑚台、粉中冠和葛巾紫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且初花期较早,能满足春节赏花的需求;而海黄、白雪塔、太阳、花王和十八号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7.
在2015年4月,对洛阳国际牡丹园、中国国花园、洛阳王城公园、洛阳国花园、洛阳牡丹园、洛阳花木公司等牡丹园与牡丹生产、科研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查阅了有关洛阳牡丹品种记载的文献资料。同时,对洛阳牡丹进行花色上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对策     
《百姓》2003,(12)
前不久去一位作家朋友的家,门铃按了一会,朋友出来开门。我见他手里拿着公文包,便开口问:“你这是……”朋友看看手里的公文包笑着解释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也是刚刚进门,请进!请进!”我俩海阔天空地正聊到酣畅处,门铃响了,朋友迅速披上外衣、拿起桌上那只才放下不久的公文包,起身去开门,原来是朋友的小儿放学回来。看着朋友重又放下手里的公文包,我大惑不解地问:“你这是为何?”朋友苦笑着说:“唉!我也是万般无奈才出此下策!自打作品有点名气后,家里整天来人不断,不是采访记者,就是慕名求见者,有拉赞助的,有搞保险的,有做促销的……尤其是一些隔三差五便上门的熟人朋友,  相似文献   

9.
幽默     
《农家致富》2012,(16):63
一文不值甲乙两朋友招来一辆出租车。甲问:"去中央公园多少钱?"司机:"10元。"甲又问:"和朋友一起去呢?"司机:"10元。"甲对乙说:"我早就对你说过,你一文不值。"绝招听一帮男士聊私房钱,众人正感慨无论怎样都会被妻子发现时,我对面的吴哥淡淡地说:"我都存银行。"众人问:"那存折或卡呢?"吴哥憨厚一笑:"烧掉,要用的时候再拿身份证去补。"  相似文献   

10.
以花王、太阳、十八号、洛阳红、珊瑚台、粉中冠、葛巾紫、冠世墨玉和雪塔9个不同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对容器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冠世墨玉、太阳、粉中冠和葛巾紫在试验中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且初花期较早,能满足容器栽培牡丹赏花的需求;雪塔和珊瑚台表现一般,虽然雪塔成花率较高,但其花朵直径和花型并未...  相似文献   

11.
古人曹云“问鼎中原.定鼎洛阳”,“若问古今废兴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地处中原的九朝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依洛水,居中国经济战略承东启西的枢纽地带.是进入中国西部的门户。每年春天.洛阳城内繁花似锦、芳香扑鼻.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汇聚于此.感受千年帝都.领略牡丹神韵,赏花观光,流连忘返。洛阳栾川县更是蕴藏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荟萃其中.名扬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12.
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原生地之一,中国国花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牡丹专类园。方案中通过对洛阳的地方历史及牡丹文化研究,充分发掘体现洛阳地方特色的牡丹的观赏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洛阳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3.
关于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冲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28-228,230
通过洛阳观赏牡丹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并从扩大宣传、农业产品结构调整、观赏景点建设、科学研究、调整牡丹结构品种等方面提出了洛阳牡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正>今天惹祸了办公室的鱼缸里养了几只透明的小虾,领导戴着眼镜看半天,问我养的什么。我说:"虾啊!"领导一愣,走了……我也愣了,赶紧大声地解释:"虾啊领导!领导虾啊!领导真是虾!"警察来了我和朋友一起到银行汇款,车临时停在路边。为了怕交警贴条就把朋友留下看车,并跟他说有交警过来了告诉我一声。进去几分钟果然有交警来了,那个朋友风风火火地闯进银行大声吼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洛阳红"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0~3.0mg/L BA与0.5mg/L IAA或0.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而附加玉米素ZT效果不佳;20~25℃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30℃下试管苗很快老化、枯死,不宜采用:1/2MS附加0.2mg/LNAA或2.0mg/LIAA与2.0mg/L IBA配比可促进"洛阳红"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附加0.5g/L PVP可有效减轻‘洛阳红''牡丹组培苗褐变,促进继代苗分化、生长,但对生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的4月中旬,是洛阳牡丹花盛开的时节,奔赴洛阳看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不过牡丹花的花期十分短暂,许多喜爱牡丹的游人如果错过了牡丹盛开的时间,想要一饱眼福就得等到明年,因此洛阳市一直尝试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来延长牡丹花期,让牡丹盛放的时间延长。驻马店宏盛源肥业有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牡丹专用生物菌复混肥,有延长花期的效用,公司找到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以及洛阳国花研究院,共同开展了牡丹专用生物肥实验。此次@农家参谋长范小红与驻马店宏盛源肥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信息》2003,(9):14-15
牡丹是洛阳的一大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洛阳市充分发挥两大优势,实施牡丹发展战略,围绕城市定位,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牡丹产业化经营,坚持牡丹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城市绿化美化与发展创汇农业相结合,使洛阳牡丹的生产开发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  相似文献   

18.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叶绿素及抗氧化酶活性代谢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胡红"为试材,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动态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牡丹中,盆栽"洛阳红"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均比地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盆栽"胡红"SOD活性则高于地栽,这可能与种间特遗性有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盆栽牡丹对高温、干旱等逆境的抵御及抗衰老能力。  相似文献   

19.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神奇的地脉造就了举世无匹国色天香的牡丹,但洛阳农业与之相较则寒碜许多。洛阳地处豫西,境内山川丘陵交错,"五山四岭一分川",而且大多为山岭薄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靠传统粮食作物增产增收空间十分有限。这是制约洛阳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洛阳牡丹花期与牡丹花会开幕时间不相吻合这一现象,通过研究洛阳高山种植区1992-2010年迎日红、洛阳红和首案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大气温度、地温、有效积温等与牡丹花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洛阳高山种植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积温与牡丹花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晚花品种构建模型预测误差范围在-2.375 2~2.456 5d,误差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