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GA_3对杨梅叶片木质素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荸荠种’杨梅小年树花芽孕育初期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首先达到高峰 ;之后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出现高峰。花芽孕育盛期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达到高峰 ,且与木质素积累到最大值相一致。花芽发端期间 ,POD活性和木质素水平均降低。GA3处理降低了花芽孕育期间PAL、PPO和POD的活性 ,导致木质素合成滞缓 ,抑制花芽发端和降低成花率  相似文献   

2.
李桦  梁春强  吕茳  胡苗  李佳颖  饶景萍 《园艺学报》2017,44(6):1085-1093
研究了5 mmol·L~(-1)草酸溶液处理对采后‘华优’猕猴桃冷藏过程中木质化的调控。结果显示,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冷藏期间木质素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抑制了木质素合成过程中重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合果实切面和石蜡切片,‘华优’果实木质素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果肉组织和果心的维管束组织中;草酸能够有效减少低温下‘华优’猕猴桃果实木质素含量,这可能与其降低果实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对葡萄冷藏期间果皮色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探讨不同壳聚糖处理对冷藏期间葡萄果皮色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果实贮藏期间,叶绿素、胡萝卜素和花色苷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壳聚糖处理有效控制叶绿素、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降解,抑制PPO活性的上升及PAL和POD活性的下降,长时间保持果实艳丽,提高葡萄果实的商品价值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PrunusaviumL.cv.Hongdeng)带有花芽的离体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红灯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萌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酚类物质含量影响效果不同,自然休眠前期低温(5℃)减缓了酚类物质的积累,中期提前达到其高峰并进入下降阶段,后期加速其降低;高温(20℃)则效果相反,变温(5℃/20℃)的效果不明显。自然休眠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温度处理对PAL和PPO活性的影响效果也不相同,低温(5℃)在休眠前期抑制PAL活性的增长而提高了PPO活性,中期使PAL活性迅速降低的同时却加速了PPO活性的升高;后期降低了PAL活性,提高了PPO活性。高温(20℃)的作用效果与低温(5℃)相反。变温(5℃/20℃)对PAL和PPO活性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低温(5℃)在自然休眠的3个阶段都能打破休眠促进萌发;高温(20℃)抑制了花芽的萌发;变温(5℃/20℃)对花芽的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欧洲葡萄F1代株系15-1-9为试验材料,在叶片上接种葡萄白粉菌后,分别在0、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和木质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和葡萄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基础参考资料。结果表明:葡萄叶片感染白粉菌后,POD、CAT、PAL的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的健康叶片(CK),呈上升趋势,而PPO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后期略有回升。接种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丙二醛、木质素的含量有不同程度上升。由此可见,葡萄白粉菌的侵染对叶片内的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茶素对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褐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3 g/L儿茶素处理蝴蝶兰叶片外植体,在MS+3 mg/L 6-BA(pH 5.8)培养基上培养4 d,外植体褐变率高于对照227.6%.用香草醛-盐酸溶液染色反应法发现鞣质分布在维管束和细胞间隙.叶片剪切的外植体(培养0 d)鞣质含量较高,培养4 d降低,8 d后再升高.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鞣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培养期间,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PPO、POD和PAL活性高于对照外植体,其中POD活性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PPO和PAL活性在培养第12天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7.
FOC-RA-5诱导后黄瓜叶片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致病力为0的FOC-RA-5在黄瓜胚根长约1cm(浸胚根)和子叶展平时(灌根)分别进行2次诱导处理,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诱导处理后每隔24h取黄瓜叶片作为供试材料,对黄瓜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了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诱导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叶片内LOX、PAL、PPO、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PX、NR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处理组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酶活性;黄瓜叶片内APX、LOX、PPO、POD和PAL活性与诱导后黄瓜植株的病情指数呈负相关,NR活性与诱导后黄瓜植株病情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褐变程度的白及原球茎为试材,研究了白及原球茎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褐变度范围内,随褐变程度的增加,总酚含量升高,超过一定范围,总酚含量随褐变程度增加而降低;PPO与PAL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褐变前期与褐变度呈正相关,后期活性随褐变度增加而降低;POD活性随褐变度增加而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鲜切生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和褐变发生的规律及其内在机理,以新鲜圆生菜为试材,经切分处理,置于4℃下贮藏,观测贮藏期间鲜切生菜外观品质、主要营养成分以及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经过切分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含水量逐步降低,失重率增大,后期腐烂明显;主要营养成分叶绿素、还原型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褐变度呈现上升趋势,组织中的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逐步下降;PPO活性在整个贮藏时期内呈现出下降趋势,POD活性在贮藏的后期迅速升高。综合分析认为,切分损伤能够诱使PAL活性提高,并促进酶促褐变底物酚类物质的大量积累,通过PPO和POD协同作用,加剧褐变发生;鲜切生菜随贮藏时间延长,其综合品质下降,建议最佳食用期0~3d,货架期0~8d。  相似文献   

10.
以采后桃果实为对象,采用50℃10g/L壳寡糖水溶液浸泡处理1min后,置于25℃条件下贮藏,分析贮藏期间桃果实抗氧化代谢相关酶,如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以及苯丙烷代谢相关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壳寡糖复合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APX、PPO、POD、PAL活性,抑制LOX活性,降低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壳寡糖复合热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采后桃果实抗氧化及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采后桃果实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1.
GA3处理对采后竹笋木质化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罗自生 《园艺学报》2005,32(3):454-457
 研究了外源GA3 浸泡处理对采后竹笋木质化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竹笋贮藏期间,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肉桂酸- 4 - 羟化酶(C4H) 和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先增加后减少, 木质素含量和组织硬度逐渐增加, 而可食用率逐渐下降, GA3 和IAA含量逐渐减少, AB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PAL、C4H和POD活性与ABA /GA3 的比值呈正相关。外源GA3 处理能增加内源GA3 含量, 降低ABA /GA3 的比值, 并抑制PAL、C4H和POD活性的上升, 降低木质素含量和硬度, 提高可食用率, 从而延缓竹笋木质化进程。推测外源GA3 处理可能通过降低ABA /GA3 的比值来延缓竹笋木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GA3 和PP333调控苹果花芽孕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连续3 年用多效唑(PP333) 1 000 mg/L 和赤霉素(GA3) 1 000 mg/L 处理‘首红’苹果, 结果表明, PP333处理降低了芽内吲哚乙酸( IAA) 和赤霉素( GAS) 含量, 增加了玉米素核苷(ZR) 和脱落酸(ABA) 含量, 提高了ZR/ IAA、ZR/ GAS、ABA/ IAA 和ABA/ GAS 比值,从而促进了花芽形成。GA3 处理则增加了IAA、GAS 含量, 降低了ZR、ABA 含量, 降低了ZR/IAA、ZR/ GAS、ABA/ IAA 和ABA/ GAS 比值, 从而抑制了花芽形成。PP333和GA3 在花芽孕育临期内应用效果显著, 在其它时期无效。  相似文献   

13.
ABA、GA3 处理对冬枣采后果肉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00 mg·L - 1脱落酸(ABA) 和100μg·L - 1赤霉素(GA3 ) 处理对冬枣冷藏期间果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速率, 丙二醛、过氧化氢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温( 0 ±2) ℃贮藏条件下, ABA处理促进了冬枣果肉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积累, 增大了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 促进了过氧化氢酶(CAT) 和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高峰提前出现, 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的峰高增加,抗坏血酸氧化酶(AAO) 活性上升和酚类物质的快速下降, 说明果实后熟衰老被ABA处理提前, 而GA3具有延缓作用, ABA和GA3处理对活性氧代谢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松滋市陈店镇板栗资源圃6年生‘鄂栗2号’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131.)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测定雄花茅和同期叶芽中5种相关酶(CAT、POD、SOD、PPO、蔗糖酶)活性,以期了解和探索板栗雄花茅分化的生理机制,探讨科学有效的抑制雄花茅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并为板栗的开花授粉、结实丰产的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雄花芽临界分化期,两类芽中CAT、POD、PPO、SOD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雄花芽中5种酶活性均高于叶芽。从而可知,较高的CAT、POD、PPO、SOD和蔗糖酶活性促进了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5.
夏春华  蔡世英 《园艺学报》2004,31(3):343-346
 以安祖花(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为试材,探讨了环境条件对佛焰苞花青苷含量的影响及弱光下Ca2+ 、GA3,处理改善花朵品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光照不足是导致花青苷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5.4 mmol·L-1 的CaCl2、1.16 mmol·L-1 的GA3,单独及复合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弱光下安祖花佛焰苞花青苷含量与花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通过钙调蛋白、RNA及蛋白质等的不同抑制剂处理,发现抑制剂均可抑制安祖花离体花梗CaM含量与PAL活性,讨论了Ca2+ 、GA3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甘蓝链格孢菌侵染对白菜保护酶活性和H2O2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英  侯喜林  刘琳  陈晓峰 《园艺学报》2008,35(7):1065-1068
 以白菜抗黑斑病苏州青自交系和感黑斑病短白梗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其接种甘蓝链格孢菌后保护酶活性及H2O2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抗感病材料的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与接种前相比均升高,且抗病材料的PPO、SOD始终高于感病材料,CAT活性低于感病材料;接种后抗病材料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而感病材料的PAL活性降低;抗感病材料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H2O2均呈上升趋势,且抗病材料的H2O2能很快降至较低水平。由此表明:甘蓝链格孢菌侵染白菜后,抗病材料与感病材料相比,能生成较多的PAL和PPO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并能短时迸发H2O2刺激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使植物体内H2O2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降低活性氧伤害。  相似文献   

17.
垂枝桃枝条发育形态和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垂枝桃(Prunus persica var. pendula) 为试材, 分析了垂枝桃枝条发育过程中生物学形态和 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直枝型枝条基角和延伸角极为接近, 平均值分别为52.5°和52.0°; 而垂枝型枝条基 角和延伸角则分别为51.7°和92.9°。说明这两种类型芽萌发后的生长方向一致, 直枝型枝条在生长过程中能维持原生长方向, 但垂枝型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向下弯曲。根的基角与枝条的延伸角有相关性, 直枝类型和垂枝类型根的基角分别平均为78.3°和42.5°。倒置生长的垂枝桃枝条仍然表现为向重力生长, 说明枝条下垂是受重力诱导的。直枝桃枝条中木质素含量高于垂枝桃, 在枝条背上下两侧差异尤大。对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测定表明, 直枝型枝条中的赤霉素含量由基部至梢部递增, 在垂枝桃枝条背上侧赤霉素含量高于下侧, 与木质素分布状况一致, 赤霉素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次生木质部发育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垂枝桃梢端赤霉素含量较直枝桃更高, 导致枝条先端生长快于次生木质部发育, 使枝条无法支撑自身重量而下垂。外源GA3处理的垂枝桃枝条中IAA /GA3比例与CTK/GA3比例均显著增高, 促进了垂枝桃枝条中部细胞分裂与木质部分化, 使其表现直立生长。  相似文献   

18.
何志  唐宇丹  石雷  姚涓 《园艺学报》2008,35(10):1505-1510
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蝟实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通过吸胀和果皮胚乳抑制物测试等方法探讨了休眠原因,并采用硫酸、赤霉素处理及低温层积处理进行了打破休眠的试验。结果表明:(1)蝟实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2)胚乳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沙藏或赤霉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其生理休眠;(3)打破蝟实休眠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 min,并用400 mg·L-1赤霉素处理,或仅用4 ℃沙藏30 d。  相似文献   

19.
内源ABA和GA3对欧洲甜樱桃花芽自然休眠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8年生欧洲甜樱桃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自然休眠期间花芽内源GA3,和ABA含量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间,花芽AB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1月上句达顶峰。GA3含量变化与其相反,休眠初期急剧下降,11月下旬达最低谷,休眠解除期间含量不断上升。ABA/GA3随休眠加深而升高,随休眠解除而不断降低。低温5℃显著增加了GA3含量,降低了ABA含量,使ABA降低和GA3升高的时间提前,较对照提早解除休眠。高温(20℃)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变温(5/20℃)处理对休眠解除有一定作用,但由于高温(20℃)对休眠解除的抵消作用,其破眠效果不如持续低温(50℃)处理明显。落叶前遮荫处理使GA3 含量稍有降低,但对ABA影响不大。长光周期处理促进了GA3的合成,抑制了ABA的生成,从而抑制了休眠,而短光周期处理显著提高了ABA的含量,降低了GA3 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