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起源的研究与环境考古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起源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像的。究其原因,我想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从考古理论上认识到农业起源的研究与新石器时代考古之间的关系。以农业起源作为新石器时代起始的标准,这一点现在已为大多数考古学者所接受。没有这个认识上的转变,农业起源的研究就谈不上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二:近年来,田野考古的新发现突破了五十年来新石器时代范围的上限,不仅仅是在仰韶文化的中心地区发现了诸如“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等所  相似文献   

2.
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其农业起源最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作为原始氏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石器的时代面貌伴随着中国考古活动的大量开展,逐渐显露。本文讨论的石磨盘指的是中国境内在新石器时代被使用的形体较大、磨面光滑且有摩擦痕迹,与磨棒或磨饼一起出土的石器,特别是以七十年代裴李岗、磁山遗址发掘出土的一批石磨盘。  相似文献   

3.
磁山遗址的原始农业遗存及其相关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遗址。1976年至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邯郸市文物保管所等单位进行了发掘,分为三个发掘区,揭露面积2579平方米。发现了房址、灰坑、沟壕等遗迹,出土了富于特征的大平底筒形盂、倒靴状支架、三足钵、深腹罐、长颈壶、平底钵、圈足罐等陶器以及石磨盘、石磨棒等各种石器和骨器,表现了这一文化遗存的年代较早,面貌独特,它与河南中部发现的裴李岗遗址共同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经济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对于仰韶文化以前的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七十年代中期以前还不曾被认识。近十年来,黄河流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这批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为探索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文化面貌和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黄河流域农业起源和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新的证据。目前陆续发表了一批探讨早期农业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农业起源、农业生产的规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磨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作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北辛、裴李岗、磁山等文化中,都有大量的磨臼。而且从线图、照片和文字记载来看,这些磨臼(saddle quern)多已是完善的形态。磨臼的磨盘宽20-35厘米,长度也多在40厘米以上,磨棒的直径或边长4-5厘米,长度在30厘米以上者为多。由于受磨棒磨擦的原因,磨盘的表面多呈凹状,其成套关系,可透过同一遗迹的组合或至少从图示显示出来的磨盘凹陷处与磨棒中部相吻合的情况反映出来(图一)。从以上诸要素中能够看出,北辛、裴李岗、磁山诸文化的这些石磨盘和石磨棒,可以说已…  相似文献   

6.
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小麦(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这是无可怀疑的。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裴李岗、磁山遗址,已发现粟、黍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是以粟为其主要食物。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稻谷壳、稻秆、稻叶等堆积物,说明当时南方人们是以稻米为其主要食物,同时也说明中国确系世界上栽培水稻作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牟永抗 《农业考古》2005,(1):50-53,58
稻作农业的起源研究是河姆渡发掘以后,我国新石器时代研究领域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的课题之一。农业起源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是判渎新石器时代起始阶段的基础性课题。丁颖教授在吴兴钱山漾下层发现水稻标本后,开始了我国水稻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先民们就开始了农耕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我们从磁山一裴李岗文化的大量遗存中,可以看到它已有了初步发展,足证我们的祖先至迟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前便已过着农耕生活,至今有近八千年的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我国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把“以农立国”,作为治国之本。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和传世的有关农业生产的大量实物,或是现存的有关农学的古代文献,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包含着具有深厚历史基础的优良传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历史的长时期里,我国的农业和农学,不仅曾经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养猪史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许多动物骨骼,其中家猪骨骼占很大一部分,并有出土陶猪,证实饲养家猪约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距今约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中原地区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同属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都发现有很多猪骨,说明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原地区养猪已经盛行。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新石器时代农业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学仁 《农业考古》1991,(1):136-141,152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试图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出发,对湖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作一个肤浅的探索。囿于部分材料尚未刊出,错误与不全面之处在所难免。一、彭头山文化的农业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湖南地区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彭头山文化。迄今为止,湖南所发现的属于彭头山文化的遗址仅见于澧县境内,有彭头山、李家岗、刘家湾、八十垱、肖家湾、黄麻岗、胡家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利 《农业考古》2005,(1):33-41,4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发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裴李岗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被认识,开始于一九七七年对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它是黄河中下游一种原始社会较早期的文化遗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测定的年代数据(表一)看,为公元前5千多年。这种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邻近的山东、陕西、河北等地也有类似发现。对裴李岗文化研究的主要收获,不仅解决了仰韶文化的来源问题,而且对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性质、宗教意识等方面的认识,都是一个新的突破、尤其表现在农业方面的材料较为突出,它不仅证实了我国有发达的原始农  相似文献   

16.
对早期原始农业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早期原始农业是指原始农业的发生及初步发展的阶段,也就是农业的最初阶段。农业和家畜饲养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说来在学术界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没有争议并不是说关于农业起源的问题已经解决,事实上,由于考古学所提供的这方面的资料不足,对农业的起源问题在许多地区仍然是靠推测来解决的。如以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一带所谓“肥沃的半月形地带”为代表的早期以农业生产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公元前9000年至7000年间的前陶新石器文化时期便开始种植小麦、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史前农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前言湖南省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它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物产富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远古人类理想的活动场所。历史时期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仓和著名的“鱼米之乡”。考古资料表明: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内,自远古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并且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洞庭湖区,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后段至新石器时代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化遗存(特别重要的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均有发现,文化面貌所体现的狩猎——采集经济向渔猎——采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昭峰 《农业考古》2006,(1):14-17,26
本文所要论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指的是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初始阶段。此一时期,既是新石器时代的初始阶段,又是农业发生的初始阶段。故笔者将结合近些年来的考古发现,来探讨一下新石器时代早期与农业起源有关的考古学问题。不当之处,指正为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  相似文献   

19.
我国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它是多源分布的。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存,是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基础,繁荣的原始农耕经济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使其成为辽河流域酿酒和饮酒习俗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0.
从出土文物看浙江省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浙江省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较早的农业发祥地区之一。近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多达百处以上,其中,如良渚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大队先后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浙江省农业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