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农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向安强 《农业考古》1991,(1):121-135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在陕南汉水上游的考古工作中已露端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又在洞庭湖西北区再露头角,从而成为在追寻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征途上露出的新曙光。自八十年代初以来,长江中游地区追寻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努力,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该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早于仰韶文化和大溪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更为重要的是,洞庭湖西北地区已成熟地勾勒出了距今9——6千年内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基本序列。这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它们的发现与发掘,为探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面貌及仰韶文化、大溪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极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它是多源分布的。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存,是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基础,繁荣的原始农耕经济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使其成为辽河流域酿酒和饮酒习俗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冬,湖南省岳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华容县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文化内涵十分接近“大溪——屈家岭——龙山”文化系统的三个不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即车轱山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一九八三年冬,湖南省博物馆对车轱山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收获较第一次发掘更大。车轱山史前文化遗存,从陶器看,早期文化遗存以红陶系为主,代表性器物有彩陶釜、白陶盘、罐形甑、凹腰器座、彩陶簋、罐形鼎等,纹饰多刻划纹、印纹、篦点纹。中期文化遗存以泥质黑陶系、灰陶系为主,代表性器物有釜形小鼎、朱绘碗、鼓腹簋、细颈壶、蛋壳彩陶杯、双腹豆、高领罐等,纹饰以弦纹为主。晚期文化遗存以夹砂红陶系为主,代表性器物有长颈袋足鬶、盆形鼎、长颈壶、肥圈足盘。“麻面”鼎足等,纹饰最有特色的是方格纹。值得注意的是,与早期遗存共存的羼稻谷壳的烧  相似文献   

4.
关于原始农业考古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暂就以下三个问题谈点探索性的意见。一、渔猎遗存考古这里说的渔猎遗存,指的是自新石器时代以后主营渔猎经济居民的遗存。旧石器时代和以后的主营种植农业居民的渔猎遗存,当不在这一课题讨论范围之内。迄今的研究证明,50年代确认的多数主营渔猎经济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缺乏科学根据。但其中的少数遗存仍当认为是可靠的。例如,在30年代发现的,建国以后又经过多次工作的  相似文献   

5.
从出土文物看浙江省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浙江省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较早的农业发祥地区之一。近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多达百处以上,其中,如良渚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大队先后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浙江省农业历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石器时代谷物加工方法演变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石器时代是原始氏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如何,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不清楚的。地处黄河中游平原的河南裴李岗与河北磁山遗址的发现,迅速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极大地关注。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发现,对探讨我国农业的起源和畜牧业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我国农业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因此,对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国三十多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地区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被揭露,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成绩尤为突出,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有四十余处,在这些遗址的发掘中,不但出土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存,如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而且获得了大批动物遗骸。这些动物遗骸的出土,反映了当时居民生产、生活的一个侧面,能帮助我们了解、恢复某些历史现象。尤其是家猪遗骨的出土,为我们深入探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养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8.
中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代,是从更新世转到全新世。 以前,大多数考古学家都认为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细石器文化(Microlithes)的存在,后来,有新资料的发现,人们又认为除了细石器文化以外,中石器时代还有大型石器文化(Mac-rolithes)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在中石器时代有两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细石器文化道路和大型石器道路。从理论上是这样,可是在考察各个细石器文化和大型石器文化的时候不能简单把它们安排到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早期,由此,多位考古学者把中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9.
小河西文化是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文化遗存。通过对小河西文化的气候与环境、聚落、生产生活工具、动植物遗存和原始农业的分析来看,小河西文化的生业模式以渔猎采集为主,辅之以简单的农业为补充,其原始农业已经处于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0.
约一万年前,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冰川的消退、气候的转暖,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的遗存,传载了这一新时代的信息:一万年前的仙人洞人,虽然还没有搬出洞穴、双脚却已迈进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门。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新石器早期文化具有三个最显著的技术创新,即磨  相似文献   

11.
广西位于我国的南疆,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广西南部地区,发现了一批文化独特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出土了大批的铲形石器(暂名石铲)。这些石铲数量众多,形制多样,分布地域广阔,造型美观独特,制作技术精良,为其它省区所罕见,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这些石铲遗存的发现,引起了我国考古和民族学界的关注,它为我们探讨新石器时代晚期桂南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提供了珍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业经济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对于仰韶文化以前的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七十年代中期以前还不曾被认识。近十年来,黄河流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这批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为探索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文化面貌和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黄河流域农业起源和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新的证据。目前陆续发表了一批探讨早期农业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农业起源、农业生产的规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  相似文献   

13.
卫斯 《农业考古》2000,(1):114-121
1994年10月在中国湖北召开的“中国·枝江关庙山稻作文化研讨会”上,笔者提交了《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再探讨──兼论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的三条标准:1、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在全新世中期,必须适合稻谷的栽培,且这一地区有野生稻的广泛分布。2、这一地区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看,还是从文化谱系发展上看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这一地区都有较为普遍的发现。3、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不仅有属国内…  相似文献   

14.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我代表中共英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出席狮石山遗址陈列馆开馆仪式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狮石山遗址是广东继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遗址之后新发现的第三处具有中石器文化典型意义的洞穴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非籼非粳的稻作硅质体,首次将岭南地区稻作遗存的历史推至1.2万年以前。狮石山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如何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岭南水稻起源以及推动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中石器文化国际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诚邀考古学界…  相似文献   

15.
吴伟 《农业考古》2012,(3):9-13
陶制炊具是新石器时代最主要最典型的一种遗存,其中陶支脚作为新石器时代反映炊烧模式的一类重要陶器,与史前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并构成了史前历史重要的一环。本文在梳理史前支脚及其组合器物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类型学的分析,从功能的角度指出支脚及其组合器物的演变趋势和消亡原因,以及其背后各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农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的出现 我国在世界上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农立国的历史,迄今已有七、八千年以上。 从星罗棋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生产活动的情况大致是: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一带的许多氏族部落,一般是以农业生产为  相似文献   

17.
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农耕是稻作农业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一项重大发明。故农业(包括稻作农业、麦作农业、粟作农业、高梁种植业)被视为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步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时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稻作农耕的发明或传播,在世界各地虽有早有晚,但自稻作农耕发明以降,遂与稻作农耕区的居民结下不解之缘,迄至今天。随着稻作农耕的不断发展,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并可大致分为稻作农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拙文拟就稻作农耕文化内涵中的稻作农具、作物遗存、稻田遗迹、水利工程、仓储遗迹与遗物及稻作农耕民俗和反映稻作农耕的雕塑、绘画作品、诗词、谚语等作一初浅的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江西先秦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鄱阳湖——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是一个很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历史时期以后,迄至今天,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然而,今天是从昨天、前天发展过来的,究本溯源,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着相当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现据有关的考古资料,对江西先秦时期的农业考古情况作一综合概述。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江西地区最早农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主要以赣东北万年县境的大源乡仙人洞洞穴遗址为代表。该遗址有上、下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下层文化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对仙人洞遗址的具  相似文献   

19.
城背溪·彭头山文化和中国早期稻作农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在长江中游的城背溪·彭头山文化中发现了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这是农业考古中极有意义的事件。为了让各方行家对这一古老文化遗存的年代、经济发展水平及含稻壳的陶片等情况有更具体的了解,我们写就此文介绍所掌握的有关材料并阐述对一些相关问题的初步看法。鉴于这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方始起步,加之笔者功力有限,不当之处尚祈识者不吝指正。一、文化面貌及年代为了使读者对城背溪·彭头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当先简要介绍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诸文化、文化类型、文化序列及年代,特别是城背溪·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朝天嘴一期文化和大溪文化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20.
大麻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些年在考古发掘中大麻遗存的出现,对于探讨栽培大麻的起源与利用方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本文通过探究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中的植物遗存和野生大麻的生长习性等,探讨栽培大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率先在中国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种植,并且,利用方式与宗教仪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