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北淤地坝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地坝建设在陕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截至1989年底止,共建成淤地坝31797座,其中有骨干工程58座,大型836座,中型5600座,小型25303座,总库容394928万m3,已拦泥298109万m3,共可淤地49386hm2,已淤地43289hm2,坝地利用率69.8%。大中型和骨干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7562.57km2,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26.7%。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质量低、运行年限超过设计淤积年限等原因,有75.8%的淤地坝成为病险坝。应加强淤地坝建设的科学研究,加强管护、抓紧整修加固配套。  相似文献   

2.
绥德王茂沟流域淤地坝调查及坝系相对稳定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茂沟流域面积5.97km ̄2,位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1953年开始综合治理以来,在沟谷建成大小淤地坝45座,已拦泥176.18万m ̄3,淤垫坝地33.3hm ̄2,形成较完整的坝系.使年输沙模数由18000t/m ̄2减少到460t/km ̄2。随着淤地坝的逐年淤积,坝系的抗洪拦沙能力有所降低,暴雨中水毁坝体和坝地作物保收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在调查分析坝系布局和抗洪能力基础上,按坝系相对稳定条件和标准,采用坝系相对稳定系数(坝地面积与坝控集流面积之比)1/20、暴雨洪水频率2%,对流域内的10座淤地坝进行加高加固规划,使其达到坝系相对稳定,以实现对流域洪水泥沙的长期控制、坝地作物保收。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共有淤地坝35万座,可淤地65万hm2,已淤地55万hm2,年可增产粮食3亿多kg。其中陕北地区已建成32万座,淤成坝地5万hm2,年增产2亿多kg。淤地坝的建设和发展对黄河下游地区防洪保安及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西黑岱沟,流域面积32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1982年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措施面积已占流域面积的67.9%。千支沟兴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16座,总库容854.8万m3,可淤地105.2hm2,已拦泥267.1万m3、淤地54hm2,基本形成“支沟滞洪,干沟生产”模式的坝系,在蓄洪拦沙、促进当地农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通过调查总结该流域坝系布设经验,分析坝系蓄洪拦沙能力,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坝系意见,使其可淤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例由1/30提高到1/20,达到坝系相对稳定,实现坝地保收和对洪水泥沙的长期控制。  相似文献   

5.
列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呼斯太河,流域面积406km^2,从1994年开始,以建设沟道工程为重点,促进了流域综合治理。截至1999年,建成各类沟道工程53座,控制流域面积123km^2,拦蓄总库容1009万m^3,已拦泥207万t,淤地31.9hm^2,发展灌溉面积1202hm^2。介绍了沟道工程建设规划布局、施工、检查验收及管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陕北千沟万壑,适宜修造淤地坝,每平方公里可建坝地2.3~3.5hm~2。经多年努力,已建成淤地坝3.4万座,拦泥20多亿t,淤成坝地5.38万hm~2,年产粮食1.6亿kg,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但现有淤地坝存在坝系布设不合理、工程不配套、大部库容已淤满、防洪标准低和部分坝地盐碱化等问题。为此,提出加高配套淤地坝、布设控制性的骨干工程等对策,并分析了陕北坝地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陕北大、中型淤地坝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陕西省淤地坝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中陕北大、中型淤地坝的建坝密度、实测拦泥库容、单坝控制面积等指标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结果表明,陕北大、中型淤地坝控制面积为28 703.84 km2,拦沙总量达4.11×1015kg,反映了淤地坝具有显著的拦泥淤地作用。淤地坝的建坝密度、实测拦泥库容、单坝控制面积,两两成正相关关系。陕北榆林市已淤成的大、中型淤地坝地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但种植作物太过单一,而延安市已淤成的大、中型淤地坝地只局限于拦截泥沙。陕北淤地坝主要的管护方式为集体管护。淤地坝各部件中最严重的安全隐患是坝体隐患。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水保沟沟骨干工程十年建设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唑1996年开始兴建,目前已竣工验收骨干坝165座,已淤坝地740hm^2,利用率达80%左右。年纯收入127万元余,共拦泥5432万m^3多,减少效益1630万元多,已建工程保持了下游64个村庄免受洪水侵害,勾通了60多个村庄道路,解决了1万余人及0.38万头牲畜的吃水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淤地坝坝系布设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现有淤地坝 3 5万座 ,已拦泥 5 0多亿t ,淤成坝地 5万多hm2 。其坝系布设形式主要有 8种 :上拦下种 ,淤种结合 ;上坝生产 ,下坝拦淤 ;轮蓄轮种 ,蓄种结合 ;支沟滞洪 ,干沟生产 ;洪水分治 ,漫淤结合 ;以排为主 ,漫淤滩地 ;坝库相间 ,清洪分治 ;隔山凿洞 ,邻沟分洪  相似文献   

10.
全区已建和在建骨干工程63座,控制流域面积125209km2,总库容147553万m3,现已拦泥46067万t,淤地3928hm2。制约骨干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投资主体与直接受益者没有利益关系,投资不稳定,前期工作质量差。对策是要理顺骨干工程投资主体与受益者的关系,搞好现有工程的加固配套,做好工程前期工作和质量监督工作,把好审批关和验收关。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沙地的历史演变及近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西部沙地的历史演变及近期变化刘明义(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辽源市136260)李春山(吉林省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吉林省西部沙地由部分科尔沁沙地和部分松嫩沙地组成,面积773191hm2,包括双辽、长岭、通榆、洮安、白城、镇责、前郭、扶余等...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秦鸿儒(黄委会农村水利水士保持局,郑州450003)一、水土保持科研概况随着治黄事业和黄河流域经济建设的发展,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流域内现有水土保持科研站、所37个,其中中科院和水利部属...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的思考陈法扬,吴长文(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南昌市330029)(一)我国水土保持科研现状与存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国家级水士保持科学研究所2所,省级水土保持研究所9所,地、县级水保科研站(所)近百个,另有12所大专...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水土保持草种选优研究李秋梅(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辽源市138200)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东辽县杏木小流域(北纬43°02′,东经125°24′)和辽源市兴国小流域(北纬42°51′,东经125°05′)。两小流域均为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  相似文献   

15.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恩诺沙星在其中的降解及其对底泥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于室外大棚以自然发生法构建了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水生微宇宙),培育2个月待其稳定后用于试验研究。试验设恩诺沙星0.02、0.05、O.1、0.2和0.5mg·L^-1 5个浓度系列,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恩诺沙星在模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消失速度很快,随时间推移消失速度逐步减慢,并且在低浓度时维持较长的时间;初始浓度越高,恩诺沙星在低浓度时维持的时间越久。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恩诺沙星对淤泥中的好氧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六五”试验测定资料简结,其结果为(1)坡地水土流失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但至临界坡度(约30°)则出现减少趋势;(2)在大致相近的坡度下(19~22°),土壤流失量农地(2312t/km2)>退耕草地(981t/km2)>封禁荒坡(67t/km2)>坡面措施植林地(19~24t/km2);(3)降雨强度大水土流失量大,一次大强度降雨(平均雨强0.46mm/min)可使水土流失量占全年流失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现状及方法,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方法有:仪器直接测量法、数学模型法、元素跟踪法、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及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由于大多数模型不能对河口泥沙通量的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且精度不够等,笔者提出分析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方法-内插法研究河口泥沙通量。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但同时其发展也遇到了深层次问题,需通过监测,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深化。据区域遥感调查成果、支流规划及其项目可研、单项工程设计等不同层次资料,概括出淤地坝监测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先进性与标准化原则。并从当前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透析淤地坝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使淤地坝监测抓住重点,考虑协同性,追求合法性,体现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山西漳泽水库淤泥资源利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泽水库沉积40余年淤泥的6种重金属含景和淤泥养分含量分析,并对淤泥重金属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以及对淤泥养分含量评价的结果可知,淤泥重金属单因子评价Pi〈1,属清洁级,淤泥重金属多因子综合评价Pi〈0.7,属安全、清洁级,该淤泥在农业上的使用符合无公害要求。该淤泥有机质含量很高,有机质占Ⅰ级的百分率达到100%,有效钾含量占Ⅰ级的百分率达到80%,此外淤泥还含有一些氮、磷等速效养分,可用于制作肥料和改良低产土壤,也可在园林、花卉、绿地上使用。  相似文献   

20.
淤地坝浸润线合理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淤地坝的结构特征及运用状态的分析,认为确定淤地坝浸润线的合理模型应为透水地基上均质土坝在具有水平上游承压坡的渗流模型和具有垂直承压坡的渗流模型的叠加,其解可按前苏联科学家涅里松-期柯尔尼亚科夫的2种典型公式叠加计算。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