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16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规则复杂、不同更新类型与更新规则自动匹配困难等问题,该文提出并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要素自适应更新模型。该模型将土地利用要素的每个变更类型判断及更新行为判断过程均设计成一个神经元,同类神经元组织成一个网络层,所有网络层采用全连接方式构成一个多层感知更新策略判断模型。该模型可以自动完成变更类型与更新规则的正确快速匹配,且可根据更新规则的变化,灵活改变知识库并产生新的推理机。试验表明:该模型明显减少了人工交互环节,综合更新效率较各基地软件可以提高30%左右,一次性更新正确率可以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高效自动更新提供一整套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矿区土地复垦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效应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对矿区复垦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如: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生态廊道的密度和面积增大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等为正效应,但由于生态廊道的建设,宽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加,对景观斑块进行切割,降低了最大斑块面积,使斑块破碎度提高而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应采取生物、工程、技术措施来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目前同朔地区的育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多年来掌握的樟子松育苗经验,从种子的采购与检验、种子处理、圃地的准备、苗期管理、定植、移栽等系统地总结出一套比较适合于同朔地区樟子松的种子育苗技术,旨在进一步普及、提高、推广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使樟子松在本地区人工林更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不同功能城区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徐州市三环路内不同功能区的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区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养分状况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与该地区自然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其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该绿地土壤的容重较大,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少,有机质缺乏,养分含量不均,pH值明显向碱性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国营林场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提出国营林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现状及方法,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方法有:仪器直接测量法、数学模型法、元素跟踪法、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及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由于大多数模型不能对河口泥沙通量的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且精度不够等,笔者提出分析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方法-内插法研究河口泥沙通量。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4个城区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城区土壤重金属富集与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区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Cd、Cu、Zn、Pb、Cr)含量均略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高,污染较严重;Cu、Zn、Pb、Cr富集程度较低,污染程度较轻.另外,在GIS环境下利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对该城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土壤重金属含量、富集分布状况与城区的交通活动和工业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苏北山丘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持水性能,选择该区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随演替时间进展而演变的趋势明显;同时测定土壤在降雨和干旱时的含水量,以衡量不同森林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对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矿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行为和迁移状况,以徐州城北矿区3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土地利用形状分维数、计盒维数、半径维数、分枝维数4个指标对3个时期(1978年、2000年和2011年)矿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复杂程度、稳定程度、空间占比、衰减状况和相互渗透程度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土地呈现明显的分形特征,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复垦项目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类的分形特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域和耕/园地受煤炭开采和复垦活动的扰动较大,形状分维数和分枝维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城镇/工矿用地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形状分维数持续增大,趋于不稳定;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占用了大量耕地,使原本规整的耕地变得支离破碎并形成零星的塌陷积水区,使耕/园地的计盒维数和半径维数降低,而由于复垦项目的实施,使得水域斑块面积增大,使水域的计盒维数和半径维数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中计盒维数与半径维数和形状分维数与分枝维数两两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开采、矿区土地复垦和城市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分形特征与结构稳定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徐州市区2008年城市航片影像数据为基础,将遥感图像解译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水域、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用地类型,并结合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绿地分布间的空间关系和阻力模型,利用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方法建立徐州市城市绿地空间可达性评价模型,对徐州市区的绿地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内低外高”的特点,而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则呈现“北低南高”“内高外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