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某电厂自流式引水明渠与机组循环水泵房进水前池连接段的研究,探索了多种侧向垂直箱涵进水连接形式的水力性能及对前池水流流态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优化的布置形式、几何形状以及改善流态的工程技术措施,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泵站侧向进水流态及其改善措施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文中介绍了国内常用泵站侧向进水布置的几种基本形式,论述了侧向进水条件下水流的流动状况及其基本特征,探讨了进水流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几种为改善进水流态采用的一些整流措施的机理。研究成果对我国面广量大的大中型及小型泵站存在的侧向进水不良流态改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泰兴市四桥闸站工程,通过对工程初始方案与改进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方案进水池内的流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下,(1)初始方案穿堤涵洞与泵站进水池连接形成侧向进水时,进水池内产生漩涡等不良流态,影响水泵安全稳定运行。(2)改进方案通过增加过渡段,改变了穿堤涵洞与进水池的连接方式,形成正向进水,进水池内无漩涡等不良流态,可以确保水泵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侧向泵站进水前池流态,消除不良流态对水泵吸水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对某泵站进水池流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进水池进口处布置不同尺寸导流栅的整流方案,分析了整流后的进水池流态。通过结果可知,布置导流栅后达到了相应的整流效果,能让流束通过导流栅格栅较为平顺流入进水池内,改善1~4号进水池内的偏流现象,给水泵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综合比较各方案计算结果知“3+2”型组合布置形式可使得5个进水池流速不均匀系数趋于稳定,并且与原方案相比流速不均匀系数均有所降低,整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泵进水池的流态对水泵进水条件的影响。【方法】结合南通地区某侧向进水泵站,利用CFD数值模拟了该泵站工程潜没式进水池的流态状况。【结果】在进水池内添加隔墩、立柱等整流措施,可以改善进水池的流态,为吸水管创造了良好的进水条件。【结论】研究成果为同类泵站工程进水池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江苏省扬州市施桥泵站侧向进水前池大范围回流的问题,以施桥翻水站进水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 k-ε模型,采用CFD软件对侧向进水前池和进水池进行联合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整流措施时前池和进水池的流动特性,提出了若干整流措施并定量分析了流态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无整流措施时,侧向进水泵站2号和6号进水池流态较为紊乱,流线分布不均;通过3个方案整流措施分析,在前池增设底坎时进水池流线分布均匀,流速分布合理,且各水泵机组的进水池进口特征断面轴向流速分布均匀度平均提高了约30%,整流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泵站工程流态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侧向进水前池存在的不良流态,基于N-S方程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设计了一套侧向进水前池物理模型试验装置,数值模拟了侧向进水前池在改变前池尺寸和设置隔墩整流措施的流态。CFD计算结果表明,原方案下侧向进水前池1号,2号机组水流出现明显回流,只有3号机组可以平稳进入。经过整流之后,可以实现3台机组全部平稳进入水流,而改变前池尺寸对整流并无明显效果。研究成果对改善侧向进水前池流态具有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泵站圆形进水池进水流态及水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某城市雨水污水合建式泵站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和分析了雨水污水合建式泵站圆形进水池的进水流态及进水流态对水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进水流态的措施,实施结果表明,采取所述措施后,有效地改善了进水流态和水泵运行工作性能,大大提高了泵站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结合上海市污水治理三期工程之一的汶水路泵站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和分析了侧向进水多机组泵站集水池的进水流态及产生不良流态的原因,提出了改善不良进水流态的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进水流态和水泵运行工作性能,提高了泵站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泵站前池和进水池内的流动状况对水泵进口流态及机组的运行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利用标准紊流模型对灰埠泵站在设计流量下运行时,前池和进水池内的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区域内整体流动对称。在前池末端和进水池入口的两侧有一对旋涡,但旋涡强度不大,对水泵进口流态影响较小。速度矢量和压力分布显示,中间4台大机组喇叭管入口附近存在不同程度的小漩涡,流动有一定不对称性,而两侧小机组喇叭管入口流速在周向上基本分布均匀。总体来说,各机组进水条件较好,但两侧小机组进水条件较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上海某斜向进流城市排水泵站的水力流动特性,改善其进水箱涵的配水均匀性。基于非定常的雷诺时均N-S方程(URANS)和RNG k-ε湍流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泵站进水系统的水流流态和进水箱涵的配水均匀性,针对泵站进水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流措施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斜向管涵进流容易造成泵站进水箱涵各孔内的流量分配不均,闸门井、部分箱涵孔内以及前池进口处存在旋涡、回流、横向流等不良流态;通过在闸门井内设计布置一种新型的整流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斜向进流城市泵站进水箱涵内的水力流态和提高其配水的均匀性,其中箱涵各孔的流量分配系数由38.41%、5.11%、42.52%和13.96%分别调整为28.07%、22.48%、25.49%和23.96%,进而有利于保障泵站良好的进水条件;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整流措施的有效性及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斜向管涵进流形式城市排水泵站的进水箱涵容易产生配水不均、进水流态不良等问题;通过在闸门井内设置本文所提的整流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12.
龙背湾溢洪道进水渠导水墙体型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溢洪道进水渠的主要功能是进水并调整水流流态.龙背湾水电站溢洪道进水渠的左导墙较短,无法充分调整水流流态,水面翻滚剧烈;为了改善进水渠的流态,通过一系列试验优化了溢洪道进水渠的左导墙头部曲线形式.结合工程实际和以往的经验,比较了4种进水渠曲线形式的试验结果,确定了上下不同曲线方程的椭圆弧面的方案.该方案很好地改善了进水渠的流态,减小了进水渠内水面的横向比降.另外,修改导墙体型后,水流的横向流速变小,渠内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上海某斜向进流城市排水泵站的水力流动特性,改善其进水箱涵的配水均匀性。基于非定常的雷诺时均N-S方程(URANS)和RNG k-ε湍流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泵站进水系统的水流流态和进水箱涵的配水均匀性,针对泵站进水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流措施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斜向管涵进流容易造成泵站进水箱涵各孔内的流量分配不均,闸门井、部分箱涵孔内以及前池进口处存在旋涡、回流、横向流等不良流态;通过在闸门井内设计布置一种新型的整流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斜向进流城市泵站进水箱涵内的水力流态和提高其配水的均匀性,其中箱涵各孔的流量分配系数由38.41%、5.11%、42.52%和13.96%分别调整为28.07%、22.48%、25.49%和23.96%,进而有利于保障泵站良好的进水条件;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整流措施的有效性及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斜向管涵进流形式城市排水泵站的进水箱涵容易产生配水不均、进水流态不良等问题;通过在闸门井内设置本文所提的整流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泵站前池不良流态,以分叉型侧向进水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商用软件CFD分析底坎位置及几何参数对前池流态改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整流措施时,分叉型侧向进水前池中流态紊乱,进水池进水条件差,流速分布不均匀;通过加设底坎可显著改善前池中的流态,提高流速分布均匀度。当底坎距进水池为2 D,高为0.67 D,宽为0.44 D时,前池底层回流区基本消失,进水池流态以及流速分布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整流墩在旗岭泵站进水前池流态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旗岭泵站自投产运行以来,进水前池的流态十分复杂、混乱,经过种种观测后确定了布设整流墩来改善流态。在水力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整流方案。运行证明该整流墩的效果是显著的,大大的改善了旗岭进水前池的流态,更好地保证了泵组的使用效率和供水的正常运行,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双向进水流道流态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 1 #、2 #船坞共用的双向进水船坞泵站模型试验 ,研究了双向进水泵站进水系统的水力特性 ,分析了双向进水泵站吸水室中产生回流及涡带的原因及其危害 ,提出了双向进水流道流态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开展了某小型闸站式侧向进水泵站进水流态的数值模拟研究,并针对原方案进水池内存在的不良流态提出了3种不同的整流措施,观察了各进水池流态,分析了进水池泵前纵剖面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速度加权平均角和轴向平均流速.计算结果表明:原方案下,1#—3#进水池存在大范围的回流区,回流区由进水池进口延伸至进水管前端,流态极差;布设翼型导流板或J型导流墩,1#进水池回流区大面积减少,2#和3#进水池回流区消失;J型导流墩和翼型导流板组合措施的整流效果最优,进水池大面积的回旋区消失,所选纵剖面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提高了12.2%,水流流态均匀对称.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泵站进水池的流态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都抽水站引河流态改善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正军 《排灌机械》2007,25(6):42-45
针对泵站进水流态不良,影响水泵装置性能的发挥及泵站的安全运行等问题,采用模型试验研究进水流态,建立模型比为1∶50的江都东闸至西闸间的整体进水河段及4座泵站引河的整体模型,改善了不良流态。以Froude准则为基础,适当提高模型水流流速,准确地模拟泵站的进水流态。提出的在江都抽水站引河内加设倒"Y"形导流墩及底坎的整流工程措施,消除了进水引河内水流的大尺度回旋和泥砂淤积,为泵站经济、安全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进水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某城市排水泵站进水系统水力流动特性开展试验研究,发现闸门井主流偏斜使得进水箱涵两侧配水不均,进而导致前池、进水池进流不均,存在漩涡、回流等不良流态。为改善泵站进水系统水流流态,通过在闸门井内设置导流墩、在前池内设置导流墩、横梁以及消涡板构成的组合式整流措施,并对其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闸门井内设置导流墩有效提高了进水箱涵配水均匀性,前池进流在受到导流墩、横梁以及消涡板的综合整流作用下,显著改善了前池和进水池的水流流态,尤其是进水池内水流在平面上分布较均匀,在立面上呈底部大、表层小的分布规律,有利于水泵抽水并可防止表面涡形成,有助于保障水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泵站正向进水前池底坎整流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灿  成立  刘超 《排灌机械》2014,(5):393-398
为研究正向进水前池存在的不良流态,基于N-S方程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数值模拟了正向进水前池中无任何措施和增设底坎整流措施的流态.CFD计算结果表明:原方案的前池两侧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流区,泵站两侧机组进水条件差,水流偏斜较为明显;加底坎,且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远时,整流效果并不明显,前池内仍有大面积的回流产生,偏流依然严重;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近时,坎后旋涡直接影响到进水池的流态;通过CFD优化,底坎设在离进水池入口(7~10)D处,能明显改善前池的流态,水流能较均匀地流入各台机组;随着底坎坎高的增大,底层回流区会逐渐变小,较大回流区发生的位置也由坎后变为坎前,坎高的取值约为0.3H'时,前池内流态较好;底坎的顶宽尺寸对前池流态的影响较小.CFD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对正向扩散前池流态改善有借鉴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