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 d,依次饲...  相似文献   

2.
旨在观察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以逐渐增加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分别利用pH动态监测记录系统和滚管培养法测定瘤胃pH、瘤胃细菌总数、淀粉分解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浓度;以鲎试验试剂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日粮NFC/NDF比为2.58时,瘤胃内组胺和内毒素的浓度明显增加(P0.05),坏死梭形杆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也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组胺和坏死梭形杆菌三者浓度的异常增加对SARA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条件下,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数量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法,试验分4期...  相似文献   

4.
反刍兽瘤胃酸中毒是过食豆谷类饲料而引起的内中毒,是瘤胃积食的一种特殊类型,故又称中毒性积食。常见于乳牛、肉牛、绵羊、奶山羊。我们于1992年,遇到公马鹿发生瘤胃酸中毒,现报于后。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动态pH值连续监测记录系统对瘤胃pH值进行24h连续监测,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pH值昼夜动态变化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为4期,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瘤胃上皮形态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泌乳期萨能奶山羊9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RA组、恢复组,n=3),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1.40],SARA组和恢复组先后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试验饲粮诱导SARA发生,每种饲喂15 d,恢复组奶山羊待SARA诱导成功后自由采食青干草30 d。对照组奶山羊分别在饲养30、60(与SARA组3只同时)和90 d(与恢复组3只同时)各屠宰1只。采集瘤胃腹囊部上皮组织用于石蜡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尤斯灌流系统(Ussing chamber)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SAR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恢复组(P0.05),恢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颗粒层厚度对照组显著高于SARA组和恢复组(P0.05),但SARA组和恢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棘突层厚度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皮总厚度恢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RA组(P0.05),但对照组与SAR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SARA组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被破坏,细胞间隙增大,棘状层细胞线粒体出现降解并出现空泡。2)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和恢复组瘤胃上皮短路电流(Isc)、组织导电性(Gt)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流速显著升高(P0.05),跨膜电位差(PD)显著降低(P0.05)。综合得出,SARA破坏了奶山羊瘤胃上皮形态结构的完整性,使瘤胃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瘤胃上皮屏障功能长期受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DCAB水平对奶山羊瘤胃内环境及纤维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4只,设计4×4拉丁方试验,在保证日粮营养水平一致的条件下,调整各试验组日粮DCAB水平分别为0、50、100、200mEq/kgDM。试验结果表明:日粮DCAB水平可以显著影响奶山羊瘤胃液pH值,随着日粮DCAB水平的增大,不同时间点采集的瘤胃液pH值呈现增大趋势;随采集时间的变化,瘤胃液的pH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采食后4h达到最低值;日粮DCAB水平对瘤胃内NH3-N浓度动态变化,及干物质和纤维降解率有一定影响,当DCAB水平为100mEq/kgDM时其瘤胃内NH3-N浓度最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的降解率均呈上升趋势。当DCAB水平为100mEq/kgDM时其降解率最高。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当日粮DCAB水平为100mEq/kgDM时,奶山羊的瘤胃内环境最佳。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条件下,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数量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法,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含量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升高,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均增加,但当饲粮NFC/NDF比升至2.58时,与其他试验期相比,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②牛链球菌的数量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到第Ⅳ期又恢复到第Ⅰ期的数量。结果提示,当奶山羊发生SARA时,瘤胃牛链球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低pH值敏感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急剧下降,而耐酸性的埃氏巨型球菌数量表现为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内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以及添加吡啶羧酸铬对其的调控作用。选用体重相近[(20.75±1.88)kg]的波尔山羊4只,采用自身对照,分3期试验,分别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对照组山羊在空调房中饲喂,温湿指数(THI)在70以下,处于非热应激状态;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山羊在室温动物房中饲喂,2组THI无显著差异(P>0.05),达79以上,处在相似的热应激状态。加铬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含量为0.2 mg/kg饲粮)。每期试验14 d,在试验的第13天采集瘤胃液,测定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奶山羊瘤胃内pH(P<0.05),显著提高瘤胃内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乙酸/丙酸(P<0.05)。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后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奶山羊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降低瘤胃丙酸浓度(P<0.05),对瘤胃pH、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使瘤胃pH显著降低,显著增加了VFA浓度,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饲粮添加吡啶羧酸铬可调节瘤胃VFA浓度,对热应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藏系绵羊瘤胃内环境几项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测了青海省互助县61只藏系绵羊瘤胃液的颜色、气味、粘稠度、沉渣比、纤维素消化、气体发酵强度,以及纤毛虫活率、纤毛虫分类、纤毛虫计数。观测结果表明,青海藏系绵羊瘤胃内环境的某些理化指标稍不同于水牛、黄牛、奶山羊。其瘤胃内纤毛虫的活动性主要与温度、pH值以及纤毛虫种属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可促进丙酸生成,从而改变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不同分子量壳聚糖作用性能差异较大,可能会对瘤胃发酵产生不同的影响。该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探究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对奶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5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农萨能奶山羊提供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试验,以奶山羊的基础日粮为底物并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低(200 mPa·s)、中(200~400 mPa·s)、高(400 mPa·s)3种聚合度的壳聚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均能够促进丙酸生成(P0.05),降低乙丙比(P0.05)和丁酸比例(P0.05),但中、低粘度壳聚糖作用效果更显著;(2)加入不同聚合度壳聚糖后,发酵液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的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均随时间发生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加入壳聚糖后,丙酸比例在6~8 h增加,乙酸丙酸比降低;在12 h的时间点,乙酸丙酸比显著低于6 h处(P0.05)。在3种聚合度壳聚糖中都发现这种趋势,且各时间段中、低聚合度壳聚糖组丙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丙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中、低聚合度的壳聚糖均可显著促进丙酸生成,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5.
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吃了大量的精饲料之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以瘤胃积物变软,严重脱水,精神高度沉郁为临床特征.若不及时合理治疗,预后多为不良.近些年来,我县广大农村饲养黄牛和奶山羊增多,由于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常补以多量地瓜产品及谷物类精料,因而黄牛和奶山羊的瘤胃酸中毒病例也相继增多.  相似文献   

16.
2012年8月上旬,我市张家产镇某奶山羊养殖场饲养的200多只奶山羊在放牧的过程中,有40余只进入附近玉米地偷食青玉米而发生轻重不同的瘤胃酸中毒,进行紧急救治后取得良好效果,但2-3天后,曾发生过瘤胃酸中毒的10余只奶山羊出现轻重不同的精神沉郁,乳房肿大,泌乳量急剧下降的乳房炎症状,采集发病羊乳汁进行实验室检查,确定感染大肠杆菌,后经药敏试验科学筛选药物并进行瘤胃酸中毒的后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奶山羊前胃弛缓中兽医称脾虚慢草,是奶山羊前胃机能减退、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的一种病。以前胃兴奋性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为特征。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萨能奶山羊前胃弛缓230多例,均收到了满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条件下,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数量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法,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含量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升高,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均增加,但当饲粮NFC/NDF比升至2.58时,与其他试验期相比,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②牛链球菌的数量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到第Ⅳ期又恢复到第Ⅰ期的数量。结果提示,当奶山羊发生SARA时,瘤胃牛链球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低pH值敏感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急剧下降,而耐酸性的埃氏巨型球菌数量表现为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为4组(分4期进行).每期10 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I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提高瘤胃pH降低,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pH低于5.2、5.5、5.8、6.0的持续时间随之加快、延长;瘤胃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随日粮NFC/NDF比提高呈增加趋势,而乙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则呈降低趋势;血浆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均呈增加趋势.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在5.2~5.5之间持续时间每日达7 h以上,此时瘤胃乳酸含量较低,血浆及瘤胃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使瘤胃逐渐处于酸性环境,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瘤胃pH的下降主要源于瘤胃TVFA增多,而非乳酸;当日粮NFC/NDF比为2.58时,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20.
1酸中毒 由于管理不当,羊闯入谷仓,短时间内采食大量谷物,常发生过食而引起酸中毒。奶山羊饲养不当,误认为精料越多,产奶越多,因采食过多豆谷类精料而引起酸中毒。羊尤其是奶山羊饲喂无规律,饥饱无度,常因采食过食精料而导致酸中毒。羊与牛类似,过多精料在瘤胃内形成大量乳酸,使瘤胃pH值下降,微生物区系改变,内毒素生成增多,瘤胃、皱胃、网胃和瓣胃黏膜在强酸刺激下充血、出血、淤血、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