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杂种组合优势改良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Dudley方法研究油菜杂种组合优势改良的供体亲本选择和育种决策.结果表明供体亲本可向超亲优势组合提供显著的遗传改进量.通过亲本的地理来源对供体亲本选择的影响分析研究,间接证明了用该方法来选择供体亲本是有效的.按Dudley方法分析并给出了分别8个待改良高产组合的有利基因供体亲本及改良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春油菜区中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春油菜区生态条件下,春性和半冬性油菜亲本所组配的杂交组合之间的杂种优势差异。选用不同春化类型油菜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亲本+正交F1组合)设计,分析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亲本对F1的农艺性状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亲本对杂种F1的总角果数影响最大;在亲本春化类型的方差估算及性状遗传力分析中,含油量、单株产量、角果粒数和千粒质量在一般配合力中占的比例较大,说明受到亲本类型遗传较大;在冬春不同类型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含油量、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以春性类型的亲本和半冬性类型的亲本所测配的杂交组合为最大。因此,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杂交组合比同类品种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藏当地油菜资源的配合力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为西藏油菜杂交育种优势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13份甘蓝型油菜自交品系(编号Z1~Z13)作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亲本和169个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并对株高、一次分枝数、分枝部位、主序长度、主序角果数、角果密度、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每果...  相似文献   

4.
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黑籽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组合(正反交+亲本),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仅有2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为97.83%,狭义遗传力为78.19%;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组合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同时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e)杂种的抗寒性、抗病性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杂种的抗寒性无超亲优势出现,冻害指数介于双亲之间。因此,在选择亲本时,一定要兼顾双亲的抗寒性。杂种的病毒病发病指数稍低于对应的亲本,但无明显的优势,其中只有两个组合出现超亲优势,说明通过选择有可能选育出比亲本抗病毒病能力稍强的杂种。杂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偏向抗病性强的亲本,但没有超亲优势出现。因此,在育种工作中,要尽可能选择抗病性较强的亲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试验组合(正反交+亲本),在大荔冬油菜区和张掖春油菜区2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分析环境效应。【结果】在2个不同生态区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在张掖春油菜区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比例为80.00%,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90%,狭义遗传力均接近80%;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配合力虽受环境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趋势总体上一致;在张掖春油菜区,含油量正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而在大荔冬油菜区正反交效应并不显著。【结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为春油菜区配制杂交种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油菜种质资源,降低组配油菜杂交组合的盲目性,对30份油菜骨干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考察,采用11个农艺性状指标(株高、千粒质量、含油量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30份参试材料被分为3大类,大部分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被分开;方差分析显示,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内变异系数为86.40%,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间仅为13.60%,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内部差异大于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油菜杂交育种选配高产亲本组合和生产利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另一个新的该不育细胞质的保持系杂交,其 F_1是单交种不育系,再与恢复系配制三交种,研究其杂种优势表现和提高杂种制种产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各主要性状优于各亲本,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主要性状的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大多为正向优势;在对照为三系强优势组合的情况下,单株实际产量的对照优势率因亲本而异,通过选择配合力强的亲本,有可能选育出正向优势于单交种(三系组合)的三交种。单交种不育系构成产量因素的各性状优势率极其显著,其制种产量可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亲本产量、含油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为杂交油莱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组配强优势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新育成的6个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母本,9个甘蓝型油菜优质骨干亲本作父本,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54个杂交组合的含油量及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结果表明,在综合一般配合力上,6个不育系母本的优劣顺序为2310A2007A2225A2043A2081A2326A,9个父本品系的优劣顺序为301633773354329931153028、314630743320,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2225A×3115,含油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2225A×3074,性状遗传力以千粒质量广义遗传力最高,其次为含油量和有效分枝高。2310A、2007A、2225A和3377、3354、3115是综合性状较好、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产量、含油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正反交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个高油酸品系和4个常规(低含量型)油酸品系为亲本材料,通过正反交试验,用FOSS近红外分析仪测定油酸含量,初步分析了甘蓝型油菜中突变产生的高油酸特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与高油酸亲本油酸含量稳定;高油酸含量在正交组合F1代种子中表现,且其高油酸含量介于常规亲本油酸含量与高油酸亲本油酸含量均值之间;甘蓝型油菜的高油酸特性由显性多基因控制,并具有累加作用,不受母性遗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60个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3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3%,平均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72个,片段大小介于50~550 bp间。②聚类分析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共两大类群,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单独聚在A类,两个甘蓝型亲本(E144、039)和60个后代杂交种共同聚在B类,而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品系又被划分到不同的亚类,没有完全聚到一起,说明利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造出来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它们的甘蓝型亲本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位点组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品种“宁杂 1号”的保持系、恢复系与 10个供体亲本间组合的单株种子产量差异 ,估算出代表外源有利基因的遗传参数 μG′值 ,以此作为标准选择供体亲本 ,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分析结果 ,虽然 10个供体亲本与“宁R1”间杂种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明显 ,但 10个供体亲本中只有P6(“宁油 10号”)与“宁B6”间杂交组合产量比宁杂 1号明显提高(7 78% )。这表明通过直接选择恢复系来提高宁杂系统杂种组合的杂种优势的效率有限。 10个供体亲本的单株产量的G位点组效应 (μG′)值分析结果 ,有 3个供体亲本的 μG′值较高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这 3个亲本分别为“五十铃”、“苏油 1号”和“中油 82 1” ,它们可使宁杂 1号的单株产量分别获得 2 8 49%、2 9 70 %和 45 6 6 %的提高 ,表明这 3个亲本可作为候选供体亲本来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此外 ,研究结果还显示改良恢复系的配合力是提高宁杂 1号系统组合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6个低芥酸低,硫甙油菜品种及1个低芥酸油菜品种和4个常规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亲本。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正反交39个组合。F1和亲本在两种硼肥水平下种植。这些性状受基因效应作用的类型相当复杂。此外,还比较了各性状各项义遗传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品质性状优势组合的选配效率,为西藏油菜现有资源的杂种优 势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 13 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作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 40 份杂交组合, 以油菜 3 个品质性状和单株产量为研究对象,分析各亲本的配合力和各性状的遗传力。【结果】在一般配合 力上,5 个父本按优劣顺序依次为希望 759>湘油 420= 京华 165>育苗 10>大地 95,8 个母本按优劣顺序依次为 04306-2>127025-3=158106-2=158112-3>08014-2>68-3= 年河 18>06034-3。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 京华 165×年河 18(达 28.8798),组合京华 165×年河 18、湘油 420×158112-3 具有高产、优质的潜力;育苗 10×68-3、育苗 10×127025-3、湘油 420×06034-3 特殊配合力分别为 28.8316、25.3975、22.4819,具有产量优势。 广义遗传力以油酸含量最高、达 96.93%,单株产量最低、仅 56.09%。【结论】两个油菜骨干亲本希望 759、 04306-2 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排名最优,在油菜杂交组合的选配上可重点利用,其中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 含量 3 个品质性状可进行早期选择,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5.
酸性磷酸酶苗期预测甘兰型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兰型油菜7个亲本及21个杂交组合苗期的酸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表明,凡具有杂种酶带的组合,都有产量优势,否则无杂种优势。具有2-3条酶带和酶活强的组合,并量优势高,酶活性中等或较弱的组合,产量优势也属中等。只具一条酶带,但两亲本酶谱差异大,活性较强的组合,产量优势强;酶活性中等或较弱的组合,产量优势中等;两亲酶谱差异不大,酶性较弱的组合,产量优势低。据此可早期预测甘兰型油菜杂种优势。减轻田间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甘兰型油茶(B.napus)品种间杂种优势十分显著,据我们研究(1978),杂种在株高、主茎节数,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以及每亩产量和含油量等性状方面多数表现超亲优势,杂种产量与两亲平均对比优势率为17.16%,与较高亲本对比优势率为4.88%。国内外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报道。但对甘兰型油菜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则以往研究不多。日本志贺敏夫(1976)共研究62个杂种组合,根据亲本品种的来源将这些组合分为三类:欧洲×欧洲、欧洲×日本、日本×日本。结果以欧洲×日本杂种组合优势最强。但在另一些报告中所提出的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杂种强优势组合往往是同一来源的组合。如苏联(1972)对127个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杂种组合的比较,其中8个强优势组合都是欧洲×欧洲,优势最强的组合为Lembke 04×(德国品种×苏联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4个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和10个不同来源的恢复系为材料,按照NC法配制40个杂交组合,应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亲本遗传差异与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后代产量的对照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杂种后代产量的超亲优势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将14个亲本分为3组,组间配组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明显强于组内配组杂交组合的。  相似文献   

18.
用蕾期剥蕾授粉方法对甘蓝型油菜种内、种间、属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内、种间、属间杂交亲和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杂交亲和性受亲本基因型和组合方式的影响;亲本间亲缘关系愈远,杂交亲和力愈弱,亲本的基因型对杂交亲和力的影响愈小;芥菜型×甘蓝型正常种子率高,而反交则正常种子率低,且甘蓝型×芥菜型杂交中母本基因型对杂交亲和力的影响大于父本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个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和10个不同来源的恢复系为材料,按照NC法配制40个杂交组合,应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亲本遗传差异与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后代产量的对照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杂种后代产量的超亲优势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将14个亲本分为3组,组间配组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明显强于组内配组杂交组合的。  相似文献   

20.
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 2 2个品种以NCII法配制 6 6个杂交组合。连续 2年试验结果表明 ,F1与其亲本间单株产量、种子含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两性状的平均优势范围分别为 5 .5 0 %~ 6 4.11%和 - 1.5 5 %~ 7.44 %,种子含油量杂种优势弱于单株产量。在单株产量的 3个主要构成因素中 ,全株总角果数杂种优势最强 ,每果粒数次之 ,千粒重最弱。单株产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 ,而种子含油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 ;配制组合时 ,对前一类性状可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进行亲本选择 ,而对后一类性状可根据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之和进行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