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象数据,结合全省晚熟柑橘主产区气候特点及生长情况调研结果,分析影响晚熟柑橘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确定年平均气温、≥10℃年积温、无霜期、7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日照、降水量、海拔8个变量作为划分四川晚熟柑橘气候适宜区域的主要环境变量。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推算各气候要素值并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区划指标权重,结合冬季冻害和春季高温2种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得到四川晚熟柑橘气候适宜性精细区划图。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晚熟柑橘最适宜栽培区分布在海拔400~700 m、地势平缓的区域;晚熟柑橘可栽培区域海拔低至150~250 m,高至900~1200 m;海拔高于1200 m的高原、山地等地不适宜晚熟柑橘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武都区2012—2015年油橄榄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入手,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寻找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1月平均气温作为主导指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作为辅助指标,建立了武都山区油橄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中部、东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1400 m的河谷、盆地、浅山区为油橄榄适宜种植区,中部海拔1400~1500 m的谷地和半山区为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武都西北部等地15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为油橄榄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都山区油橄榄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武都区2012—2015年油橄榄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入手,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寻找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1月平均气温作为主导指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作为辅助指标,建立了武都山区油橄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中部、东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1400 m的河谷、浅山区为油橄榄适宜种植区,中部海拔1400~1500 m的谷地和半山区为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武都西北部等地15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为油橄榄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石河子垦区棉花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用≥10℃积温、7月平均气温以及无霜冻期作为该地区棉花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进行种植区气候区划,该地区最适宜棉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低于400 m的西北部平原地带,包括一三六团、一三五团、炮台、一三二团、一三三团、一三四团、一四一团、一二二团、一二一团以及莫索湾北部地区;适宜棉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低于500 m的中部平原和北部平原地带,包括莫索湾、一五团、一四九团、一四八团、一四七团、石河子、一四四团等团场;次宜棉区位于海拔500~620 m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带,包括乌兰乌苏、一四三团以南部分区域;风险棉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620~830 m的山麓地带;不适宜棉区在南部海拔830 m以上的山区,该区域≥10℃积温不足3 175℃·d,7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下,无霜期少于150 d,棉花经济产量很低或根本无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属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地处高寒,雨量少,气候干燥,海拔高(海拔在1650~6860m之间),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辐射量大,光资源丰富.青海省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1 650~3 200m之间,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该地区≥0℃积温2434~3401℃,≥10℃活动积温在2 000℃以上,7~8月份平均气温≥16.5℃,无霜期166~184d(常年只种一季),特别适合春油菜生长,油菜是我省除小麦外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相似文献   

6.
马袁勇 《耕作与栽培》2009,(3):61-61,17
赤水市地处贵州省北部边缘,是四川盆地南缘与贵州高原大娄山余脉交汇地带,市境内最高海拔1730m,最低海拔221m,市境内即有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又有贵州高原气候特点。赤水市年平均气温18.1℃,(比罗甸县年平均气温高0.2℃)。年降雨1286mm,年日照1300h,年≥10℃积温5888.3℃,形成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的典型亚热带气候区,丰富的气候资源适宜各类农作物品种的生长繁肓,同时也为赤水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丰厚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薛云和 《种子科技》2017,(4):115-117
通过在永胜县3个不同海拔水稻生产区域内(永北镇、三川镇、期纳镇),对稻瘟病发生危害进行调查,并结合当地的气象相关数据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期纳镇、三川镇、永北镇随着海拔的增高,降雨量也增多,从478.8 mm、557.5 mm到744.9 mm,而平均气温逐渐减低,分别为20.8~28.2℃、19~26℃、14.6~21.1℃,乳熟期稻瘟病病田率分别为5.00%、7.10%、8.54%。综合孕穗期到成熟期的气象因子和发病情况来看,符合高海拔、低气温、高雨量、高发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罗平县地处滇东高源向黔西高源过渡的斜坡,地形结构复杂,海拔差异大,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立体气候明显,是云南省四大多雨中心之一。杂交籼稻多种植在海拔1400~1500m的地区,属于籼粳交错区。这一区域5-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约1200mm;5-8月平均气温20~2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1.2℃,接近杂交籼稻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空气湿度大于80%;光照不足(寡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685.4h,主要集中在3-6月,这一时期累计日照时数669.2h,占全年日照时数39.95%,最高是4月份日照时数196.8h。基本可以满足杂交籼稻生长所需的光、温等自然条件。但7-8月水稻生长到抽穗期常遇到低温、阴雨、寡照等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年度都有一定面积的杂交籼稻因品种的不适宜,造成空秕率较高,对全县水稻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夏秋冷凉无公害蔬菜生产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祖瑶  黄勇  蒋燕 《耕作与栽培》2004,(1):10-10,57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3°36′~106°43′,北纬26°21′~27°46′,由滇中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57~2900.6m,地势高差悬殊,垂直差异显著,气侯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立体气侯特征突出.属低纬度高海拔冷凉山区.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1 500~2000m,4~9月日照时数为881h,7月分匀温为17.6~25.5℃,具有"天然空调"的自然气侯优势,极利于发展夏秋冷凉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0.
围场胡萝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脉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50~2067m,县城海拔850m。气候属中温带向寒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4.7℃,极端气温-42.8℃~38.9℃,无霜期80~130d,年平均降水量500mm。境内  相似文献   

11.
贵州农学院桔园,海拔1120m;粘重黄壤,pH值5~5.5;年平均气温14.9℃,1月平均气温4.9℃,绝对低温-14.5℃,7月平均气温23.4℃,绝对高温39℃,≥0℃的年积温3940~5400℃,年均无霜期287天;年均降雨量1178.1mm,≥0.1mm的年雨日178~182天,降雨的季节分布为春季占27.6%,夏季44.8%,秋季21.9%,冬季5.7%;年日照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吉木萨尔县山区气候凉爽,光照充足,7月份平均气温17.8℃,最高气温只有29.0℃,无霜期130天左右,空气湿润,年降水量230~240mm,土质疏松,在海拔1 000~1 700m的农田,都适宜大蒜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秋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永培 《种子》1994,(3):52-53
异地加代繁育,是加速玉米有种进程和提高百种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幅源辽阔,生态类型复杂,南方“天然温室”为玉米异地繁育提供了有利条件。除海南、广东等省外,云南元江县也是理想的秋笼基地之一。元江县位于东经102°北纬23°40’,海拔396.6m,属低海拔燥热地区。常年12月平均气温17.5℃,最冷月元月份平均气温16.7℃,极端低温在4℃以上,无霜冻现象。夏秋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冬春季大风频繁,气候异常干燥。元江县城周围地区属冲击土平坝,土质沙壤,土壤肥沃.并具备排灌工程系统。耕作制度一年2-3熟制,农业生产水平较…  相似文献   

14.
正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98°25'~100°02'E、24°08'~25°51'N,海拔535.0~3 780.9m,年降雨量988.5~2 137.7mm,平均气温14.9~17.0℃。该区域集低纬度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为一体,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业地区。新选育的透心绿蚕豆新品种保绿豆1号已于2009年通过审定,成为透心绿蚕豆主产区的主栽品  相似文献   

15.
毕节市秋豇豆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天文  文林宏  谢文秀  丁洁  周易  王瑾 《种子》2005,24(11):75-77
豇豆在毕节市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毕节市海拔1 500 m左右,夏秋气候较冷凉,适宜秋豇豆无公害栽培.为了提高秋豇豆的产量和质量,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良种至关重要,在前几年引种试验的基础上,2004年又引进17个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进一步筛选出适宜毕节市夏秋栽培的优良豇豆品种.  相似文献   

16.
元江县热区冬季杂文玉米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元江热区终年无霜,年均气温23.8℃,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有“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和“天然温室”之美誉.海拔1300m以下的热区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冬闲田地多,土壤肥沃,很适合进行冬季杂交玉米制种.  相似文献   

17.
十堰市种子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印 《中国种业》2012,(1):29-31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与豫、陕、渝三省(市)接壤,属南北气候过渡带,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区,地面海拔高差悬殊,最低海拔87m,最高海拔2740.2m,相对高差2653.2m。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气候的特殊性,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良种区域,  相似文献   

18.
<正>据重庆市种子管理站通报,当前,重庆市大部麦区小麦条锈病处于零星-点片发病状态,局部地区出现较大发病中心,整体呈现发生早、分布广、流行快的特点。同时,根据重庆气象中心预测,2017年春季(3~5月)本市东南部及东北部海拔较高地区平均气温为14.5~17℃,其余地区为17.1~19℃,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高0.2~0.8℃;各地降水量在260~45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  相似文献   

19.
油茶气象影响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收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油茶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进行气象条件对油茶生产影响的归类统计,其结果可分为3类,即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油茶产量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油茶气象灾害指标。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及条件为:(1)年平均气温14~21℃,最适宜温度为16~21℃,极端最低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40℃,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31℃以下,年无霜期大于200天,≥10℃积温为4000~7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5000~7000℃·d;(2)年降水量1000~ 22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200~1800 mm;相对湿度74%~85%;(3)年日照时数1500~2200 h,年日照百分率35%以上。油茶产量适宜性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春梢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2)花芽分化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4~33℃,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7~33℃,日平均日照时数在10 h以上;花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0~20℃,最适宜平均气温为14~18℃,盛花期雨日小于13天,日照大于100 h;(3)果实生长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25~30℃,降水量在2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450~550 mm;(4)油脂累积期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6~23℃,降水量在100 mm以上,最适宜降水量为150~200 mm,高温日数小于20天。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连阴雨、高温干旱、冰雹和大风。  相似文献   

20.
<正>丽江市古城区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属高原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多样,海拔相差较大,从海拔1200m的江边河谷区到海拔2685m的高寒地带,是典型的立体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为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季节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