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都山区油橄榄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武都区2012—2015年油橄榄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入手,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寻找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1月平均气温作为主导指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作为辅助指标,建立了武都山区油橄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中部、东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1400 m的河谷、浅山区为油橄榄适宜种植区,中部海拔1400~1500 m的谷地和半山区为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武都西北部等地15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为油橄榄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肖志强  张蓉  蒲静  王贤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2):108-112
通过对陇南山区2012—2015年核桃全生育期的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得出核桃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其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气象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4月平均最低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以此建立了更加切合陇南山区实际的核桃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陇南市康县、成县大部和徽县中南部、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文县南部及白水江流域等地海拔1000~1600 m的平川、浅山、丘陵、深山地带为核桃最适宜种植区;康县、成县和徽县北部、礼县、西和中南部、两当县大部、宕昌中部、武都中部及白龙江流域、文县中部及白水江流域等地海拔900~1000 m和1600~1800 m的谷地及半山区为核桃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对指导陇南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核桃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武都花椒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适应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丽  张燕  孙畅  蒲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9):126-132
武都地形气候条件特殊,为了精细化研究花椒生长适应性气候条件,确定出适宜花椒生长气象指标及适宜生长范围,为全市花椒产业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气象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立足于甘肃武都花椒的全生育期及植物学生长特性,在选取花椒典型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年连续植物学生长特性及农田气候站数据平行对比观测,确定了武都花椒生长关键时期和对其生长影响最大的主导气象指标、辅助气象指标等要素,在确定适宜性区划指标的基础之上,按最适宜种植、较适宜种植、适宜种植和不适宜种植等对武都山区花椒进行了种植区域分析,最后,利用GIS技术,绘制出甘肃武都花椒气候适宜性区划种植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等地海拔在900~1200 m河谷、平川、浅山缓坡地带是花椒种植最适应气候带,武都西北部等海拔2000 m以上的高寒阴湿山区和海拔700 m以下干热区为最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符合花椒本身生长需求条件,因此为武都花椒产业布局提供很好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象数据,结合全省晚熟柑橘主产区气候特点及生长情况调研结果,分析影响晚熟柑橘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确定年平均气温、≥10℃年积温、无霜期、7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日照、降水量、海拔8个变量作为划分四川晚熟柑橘气候适宜区域的主要环境变量。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推算各气候要素值并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区划指标权重,结合冬季冻害和春季高温2种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得到四川晚熟柑橘气候适宜性精细区划图。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晚熟柑橘最适宜栽培区分布在海拔400~700 m、地势平缓的区域;晚熟柑橘可栽培区域海拔低至150~250 m,高至900~1200 m;海拔高于1200 m的高原、山地等地不适宜晚熟柑橘种植。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陕南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本文根据陕南秦巴山区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4个因子作为陕南茶树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沿汉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950 m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带,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次适宜区周边海拔1200 m以下浅山区,就各适宜区茶树生长气候条件优劣进行评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开祥  张军 《作物杂志》2004,20(1):28-29
黔西北的大部分农业耕地分布在海拔1300~1500m地带,其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260mm。有“天然空调”之称的海拔1500m以上的耕地,以种苦荞和马铃薯为主,夏季气候凉爽,气温均在20℃以下,无“三废”污染,土壤、水质、空气质量良好,适宜大白菜生长。为实现大白菜在高寒山区夏秋优质高效生产,缓解大白菜供应淡季,根据高寒山区气候特点,结合常规的大白菜栽培,在纳雍海拔1600~1900m的中岭进行栽培技术试验,面积达87.21hm2,生产的优质大白菜均在蔬菜供应淡季8~10月份陆续上市,产量4.8...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县级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宗作物、特色作物、设施作物的气候适宜性及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本研究以永宁县为例,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自然区划理论,采用定性判断法、聚类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相结合,完成了:水稻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设施农业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水稻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及酿酒葡萄霜冻风险区划,划出永宁县各地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及设施农业的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永宁县大部地区为水稻和设施农业生产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水稻低温冷害和酿酒葡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在贺兰山沿山,高风险区为高风险区为闽宁镇大部、李俊镇中西部、望洪镇西部。本研究对永宁县农业生产发挥区域气候优势、趋利避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各类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将为永宁县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三门峡苹果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志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237-242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三门峡苹果生长的影响程度,利用三门峡苹果种植基地气象资料和物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法、对比法,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和主要气象灾害对苹果生长的影响;根据三门峡苹果种植环境对产区进行分区,结合气候区划方法,评价出各区气候适宜性评分。结果表明:近40年来苹果种植区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气候变暖影响苹果花期提前,降水呈下降趋势;近3年来各区的气候适宜性差异明显,中山区和部分浅山区为苹果种植优质区,其他区分别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气象灾害对苹果生长的影响表明:高温热害对塬区苹果品质影响明显;低温霜冻、冰雹对中山区苹果生长影响突出;降水减少造成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三门峡苹果各产区的气候适宜性差异明显,气象灾害影响不同,未来种植规模扩展存在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为山区和半山区,面积3005.62km2,山区占78%,坝区占22%。最高海拨2467.9m,最低海拔722m,相对高差1746m;年平均降雨量1743.9mm,是全省的多雨中心之一;年平均日照1685h,日照平均率为38%;年均温度13.20~18.25℃,境内从南到北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温带和冷凉地带,立体气候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武都山区农业连阴雨灾害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指导武都山区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工作,提高应对连阴雨灾害能力,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目的,从武都区1971—2010年连阴雨资料入手,分析得出:武都区连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5—10月。其中,5—7月夏收期和9—10月秋收期连阴雨危害最大,出现频率最高,造成的农业灾损最为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连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连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区连阴雨危险性等级由高到低、由东南到西北递减,海拔1600 m以上高山区和东南部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高,为连阴雨高风险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区域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低,为连阴雨低风险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巧用天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周密安排夏收秋收农业生产工作,预防和减轻连阴雨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油茶GIS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油茶是湖南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探讨油茶气候适宜种植区域,为油茶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根据油茶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及盛花期降水量3个指标作为油茶气候区划因子,针对不同气象要素采用不同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500 m×500m小网格插值,对插值后小网格的气象数据和气候区划采用等级划分法,进行湖南油茶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湖南绝大部分地方为油茶生长的气候最适宜区,仅洞庭湖部分地方为油茶生长的欠适宜或不适宜区;且随着近年湖南气候变暖,油茶最适宜区有所增加,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浅山区的适应性及最佳播期,笔者以‘陇藜1号’为研究对象,开展从3月底至7月中旬共计8个播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藜1号’在北京浅山区的最适播期为5月下旬,全生育期104天,株高153.6 cm,千粒重3.14 g,产量1781.25 kg/hm2,转色后可观赏18天,成熟时麦穗和茎秆都呈红色,全田景观效果好。与‘陇藜1号’生育日数相当的早熟型品种可于5月下旬在昌平延寿镇,乃至昌平、门头沟、密云、怀柔、平谷等海拔3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积温与本试验点相近的浅山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基于DTOPSIS法的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及棉花生产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综合评价了塔里木河流域各县市的棉花种植适宜性,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合新疆棉花种植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合理的区划。利用塔里木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气候资料,采用DTOPSIS法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棉花种植气候资源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市水资源潜力指数,对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最适宜区为塔里木河干流区,适宜区大多位于塔里木河中游区及支流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下游区及边缘地区,塔里木河流域的较高海拔山区为棉花种植不适宜区。除个别县市外,棉花各生育区内的平均温度和光照时数各县市间相差不大。因此灌溉条件是影响各县市的棉花种植适宜性的主要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水稻的合理种植和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备受人们的关注。对水稻进行气候区划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规避风险,提升稻米品质,增加产量。[方法]利用太仓市及周边地区7个基本气象台站1971~201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分析了水稻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太仓市农业气象条件、水稻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春末夏初连阴雨、夏末秋初低温)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了空间插值(普通克里金法)的方法对太仓市水稻种植进行了分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太仓市热量、光照、降水等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满足水稻生育期所需;太仓地区的春末夏初连阴雨、夏末秋初低温分布出现概率较低;将太仓市水稻种植可以区划为:城厢镇为最佳种植区,经济开发区、双凤镇、浏河镇、沙溪镇和浮桥镇为适宜种植区,璜泾镇为一般种植区。[结论]该水稻区划可以为水稻增产和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下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气候变化下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对比,本研究统计分析了近30年(1981—2010)和过去30年(1971—2000)年海南岛18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10℃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以此为评价指标对近30年和过去30年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各要素及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变化图。结果表明:近30年海南全岛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0.3℃,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升高1.2℃,1月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升高0.3℃,≥10℃活动积温平均增加108.2℃?d;全岛日照时数除中部地区有增加外其他地区均变现为降低,平均降低59.8 h;海南岛香蕉种植气候不适宜地区减少了6.2%,次适宜地区增加了10.2%,适宜区减少了约4%,尤以北部以及中部山地变化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香蕉的种植合理布局,香蕉产量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为香蕉种植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适宜地区增加了10.2%,适宜区减少了约4%,尤以北部以及中部山地变化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香蕉的种植合理布局,香蕉产量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为香蕉种植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猕猴桃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及精细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30a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四川省主要猕猴桃产区县气候特点和影响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选择了年均温、1月均温、7月均温、≥10℃积温、年降水、无霜期、相对湿度、日照作为四川猕猴桃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应用GIS空间插值技术推算出四川无测站区域500m*500m网格点上的气候要素值,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确定区划指标权重,得到四川猕猴桃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再选择越冬冻害、芽膨大期冻害和日灼三种猕猴桃生长期内主要气象灾害,进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进一步对气候适宜区进行细分,以期为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较广,高适宜区面积约3.39×104km2,适宜区面积约8.73×104km2,较适宜区面积约8.46×104km2。初步分析整个四川盆地区均属于高适宜区,但是在加入三种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后,高适宜区进一步缩小到龙门山脉沿线和成都平原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陕晋黄河两岸32 个县1985—2014 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对该区的中阳木枣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气候变化对陕晋两地红枣生产影响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陕晋两地红枣典型丰产年和受灾年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 技术完成研究区域各区划指标的精细化空间小网格模拟推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坡向地形因子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与评价。研究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晋黄河及其支流沿岸,海拔高度730~1100 m的阳坡滩地、河谷和丘陵坡地;建议北部适宜区适当扩大中阳木枣种植面积,中南部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良种植抗裂品种,同时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