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旋耕方式下,以施用氮肥300 kg/hm2(CK)为基准值对照,研究了减施总氮肥的10%(RF10)、20%(RF20)、30%(RF30)3个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实现小麦化肥减量施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300 kg/hm2(CK)施用量条件下,氮肥减量10%~30%,有助于增加穗长、茎、根和总干物质累积量;氮肥减量10%~20%,穗粒数增加,群体穗数、千粒质量下降,且减施20%时千粒质量下降显著;氮肥减量30%,群体穗数减少,穗粒数、千粒质量增加,但是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与CK(7 985.6 kg/hm2)相比,氮肥减施10%~20%,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RF10(7 761.3 kg/hm2)、RF20(8 071.3 kg/hm2)处理产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氮肥减施30%则显著降低小麦产量,RF30产量比对照降低1 066.2 kg/hm2。此外,氮肥减施10%~20%(RF10、RF2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比对照分别提高0.42,3.17 kg/kg,减施30%(RF30)则下降0.25 kg/kg;减施10%~30%(RF10、RF20、RF3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13,7.01,6.33 kg/kg。  相似文献   

2.
为给寒地水稻的生产提供技术方案,通过不同高氮肥水平试验,研究了寒地水稻在产量及群体形态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为362.5kg.hm-2时,龙粳18和龙粳20产量达到了最大值(11 407.41和9 710.24kg.hm-2),尿素施用量400kg.hm-2时龙粳14产量达到9 246.19kg.hm-2,并且各个处理小区增产效果明显;增施氮肥对穗长和剑叶的长度无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平均穗粒数具有显著增加趋势,而在最高的氮肥应用量上结实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中等肥力水平的红壤性稻田为载体,设置5级氮肥施用量和4种氮肥施用方式研究了杂交早稻优I200的高产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优I200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纯N施用量宜控制在195 kg/hm2左右。同一氮肥施用量条件下,优I200的产量表现为穗氮肥(幼穗分化前期施用)、粒氮肥(抽穗期施用)均衡施用比单独施用穗氮肥好,蘖肥(移栽后5~7 d施用)、穗、粒氮肥均衡施用处理的产量高于偏重施用分蘖氮肥的处理。分蘖数、有效穗数均随分蘖期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对分蘖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168kg/hm2、240kg/hm22种纯氮肥料水平条件下,施用地福来有机肥料可增加单株有效穗和平均穗粒数,且随着地福来用量的增加产量逐步提供,理论产量分别达到10 342.84kg/hm2和10 624.26 kg/hm2,比对照增产18.04%和9.73%。实际产量分别为9 789.00kg/hm2和10 059.00kg/hm2,比对照增产7.55%和7.99%。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龙稻5号和东农42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大,水稻生育期延迟,植株晚熟,有效分蘖增加,但过量氮肥导致水稻无效分蘖也相应增加;不同施氮水平对龙稻5号和东农428的穗数.m-2、穗粒数、空瘪粒、千粒重及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龙稻5号的穗数.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在施氮水平0~135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达到175 kg.hm-2时,穗粒数下降,空瘪粒增高;东农428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以龙香稻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龙香稻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1~2d。种植密度小处理比密度大处理生育期延迟2~4d;密度和氮肥对水稻有效分蘖数有直接影响,低密度条件下(15.00万穴·hm-2)适当施用氮肥可促进大量分蘖而提高有效分蘖;密度和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有效分蘖数和穗粒数实现;龙香稻2号的最佳氮肥和密度配比方案为:密度16.67万穴·hm-2,尿素160kg·hm-2,产量为8 001kg·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吨田宝施用时期、施用量对杂交水稻品种科优21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吨田宝不同时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不同施用量(50 mL/667m~2、100mL/667m~2)对科优21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吨田宝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吨田宝能促进科优21增产增效,每穗粒数增加1.2~23.6粒,每穗实粒数增加0.1~6.4粒,群体有效穗增加616~1 548穗/667m~2。其中,以科优21分蘖期叶面喷施吨田宝100mL/667m~2的产量最高,达684.68kg/667m~2,极显著高于对照,增加纯收入71.3元/667m~2。株高与施用量呈负相关,每穗实粒数、群体有效穗、群体产量与施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黔东南地区进行水稻增产氮肥施用技术的田间试验,对不同总氮占比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施用氮肥能使植株生长旺盛,有效穗和成穗率增加,总粒数增多,产量增加19.9~47.9kg/667m2,增幅达3.5%~8.4%。施氮占比为15%和20%时,增产效果较好,与不施氮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病虫害发生略有加重,结实率略为减少,生育期稍有延长,并随着穗肥施氮占比的增加而有所加重。应根据不同气候、土壤以及产量水平,确定最佳氮肥施用总量,在孕穗期选择适宜的总氮施用比例,适当提早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9.
在泥砂田施用钙镁磷肥、熟石灰、过磷酸钙对水稻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施钙镁磷肥750 kg·hm-2比不施钙肥对照增产17.1%,施熟石灰375 kg·hm-2和过磷酸钙750 kg·hm-2增产效果相同,施熟石灰750 kg·hm-2增产最少,增幅仅6.6%。在酸性土壤以施钙镁磷肥为好,如施熟石灰则375 kg·hm-2即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形态的氮肥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脲铵和尿素两个氮肥处理,且各处理均设置了小区和大方两种种植模式,进行了不同形态氮肥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脲铵较施用尿素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水稻产量显著提高,且施用脲铵还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在施用1 kg纯氮条件下,施用脲铵比施用尿素多增加水稻产量24.1 kg,说明脲铵具有显著的节肥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彦明  赵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93-5894
[目的]探讨纯中药饲料添加剂HMS对肉杂鸡生产的影响及其最佳添加量。[方法]在7日龄肉杂鸡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5、10、15和0 g/kg)的纯中药添加剂HMS(由黄芪、麦饭石、板蓝根、淫羊藿等组成,)研究添加HMS对供试肉杂鸡各试验阶段日增重、料肉比、血清尿素氮和尿酸的含量的影响。[结果]3个中药添加组中肉杂鸡的饲料消耗量与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而其料肉比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各组间血清尿素氮含量和尿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HMS可极显著减少肉杂鸡的饲料消耗、提高饲料报酬和显著降低肉杂鸡的料肉比,以1%HMS添加量的效果最佳。[结论]纯中药饲料添加剂HMS可作为保健增重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区试验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纬度地区氮肥运筹体系对水稻群体素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产量最高,为9141.0kg/hm^2,比处理6增产31.3%,但是风险较大,生产上不建议使用;处理2、处理3公顷产量分别为9054.0kg、8994.0kg,分别比处理6增产30.0%、29.1%。变化趋势与2006年一致;土壤基础生产能力为6964.5kg/hm^2;生产100kg稻谷吸氮量变化范围在1.71-1.78kg之间,平均1.75kg,比2006年试验结果低0.04kg;土壤供氮量为123.9kg/hm^2;氮肥利用率32.3%;当目标产量为9000kg/hm^2时.公顷需纯氮104.0kg.比2006年低10.7kg/hm^2。  相似文献   

13.
纯施有机肥对烤烟产量、产值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纯施有机肥对河南烟区烟叶生产的影响,寻求适宜河南烟区的纯施有机肥模式,以现阶段大田常规施肥(300kg/hm2商品芝麻饼肥+无机肥料)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纯施有机肥模式对烟叶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纯施有机肥处理的烤烟田间长势较好,产量变化不大,产值和均价增加,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明显下降,总糖、钾、氯含量及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增加。其中,300kg/hm2纯芝麻饼肥+150kg/hm2牛油+7 500kg/hm2腐熟牛粪处理的烤烟田间长势最好,其中圆顶期株高、茎围、叶数和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别比CK增加24.84%、18.87%、29.17%、3.31%和20.42%;油分较多;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为40 885.20元/hm2、15.02元/kg、48.28%;烟叶化学成分最为协调,其中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加2.1、2.43个百分点,糖碱比、氮碱比、两糖比分别比CK增加1.95、0.014、0.03个百分点;感官评吸表现最好,总分最高(35.5),香气质好,香气量足。综上所述,目前河南烟区烟叶生产中以施用300kg/hm2纯芝麻饼肥+150kg/hm2牛油+7 500kg/hm2腐熟牛粪处理的有机肥施用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4.
桂西南地区木薯肥效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桂西南地区木薯高产高效生产适宜的施肥方法,2012年在广西平果县开展了木薯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可实现木薯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适当增施氮肥更能明显地提高木薯产量,当地木薯生产以施纯氮肥270kg/hm2、磷肥60kg/hm2、钾肥120kg/hm2的施肥配方比较理想,同时,加施硼肥15kg/hm2,锌肥22.5kg/hm2,能达到更好的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澳洲茶树枝叶总重、侧枝重、含油率和产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有利于提高澳洲茶树枝叶总重、侧枝重和产油量;氮、磷、钾的用量分别为74.3、18.1和23.1g/株,相应的枝叶总重为2.12 kg/株、侧枝重1.36 kg/株、含油率1.71%、产油量0.023 3 kg/株;氮、磷、钾最佳的施肥配方质量比为1∶0.24∶0.31。  相似文献   

16.
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秀水79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数随前期施氮比例的减小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产量侧重后期施氮处理的产量较生育后期不施氮处理的产量明显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5:3:2施氮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稻谷3800.0kg/hm2,增产85.15%。氮素的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适当氮肥后移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定西地区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适宜比例,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施用量,以“陇薯10号”为材料,进行了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商品薯率,与对照相比,成熟期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7.82%、22.71%、31.80%和17.28%,块茎产量分别增加44.17%、50.28%、59.99%和45.94%,与纯施化肥相比,成熟期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6.10%、10.51%、18.70%和5.62%,块茎产量分别增加11.32%、16.04%、23.53%和12.69%,其中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块茎产量都以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增加最多;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提高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0.62%、54.95%、62.22%和50.07%,与纯施化肥相比则分别高12.80%、16.04%、21.49%和12.39%。综上所述,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是适合定西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陕南小麦氮肥追施最佳时间和最佳用量,为陕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汉麦6号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冬灌期、拔节期进行1次或2次追施氮肥,通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纯氮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同等纯氮施用量下,1次追肥,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最好,其中,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751.90 kg/hm2,其次为追施纯氮103.50 kg/hm2时,产量为8 623.20 kg/hm2;当纯氮施用量高于69.00 kg/hm2时,拔节期1次追肥效果优于冬灌拔节2次追肥。追施纯氮34.50 kg/hm2时,2次追施的小麦产量高于拔节期1次追施。[结论]拔节期1次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其运筹对太湖糯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纯氮300 kg/hm2、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4条件下,产量达最高水平,为9299.45 kg/hm2。(2)不同施氮处理产量的差异首先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引起的,其次为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3)产量与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关系密切,而与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关系不明显。(4)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分蘖成穗,但前期施用氮肥过多,反而会使无效分蘖增多,降低成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