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3块7~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木材密度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为无性系木材密度做出贡献的各因素中,有50%~60%来自于遗传因素;无性系木材密度的重复力介于0.829~0.911之间,遗传变异系数介于4.86%~6.98%之间,木材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介于1.25~1.47之间,无性系重复力较高,相对生长性状而言遗传变异及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木材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性均呈现负相关,有近80%的木材其密度与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选择生长性状与材质兼优的无性系相当困难.讨论提出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分两步进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材性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9年生和17年生2块杉木无性系测定林开展生长和材性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研究,其中,19年生测定林包括38个参试无性系,17年生测定林包括102个参试无性系。2块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无性系重复力达中等偏上至较高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各性状间差异较大;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与基本密度存在弱负相关。不同选择方法的结果表明,指数选择能整体提高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综合的遗传增益,达到比单性状选择更好的选择效果,是多性状改良较理想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杉木无性系木材尺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9个12年生杉木无性系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法取样,3株小区,3次重复,对其进行生长锥无损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性状遗传力为0.20,变异系数为23.4%,遗传变异系数为14.9%,无性系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差值变动幅度为0%~2.3%。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析滇楸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规律,提高滇楸材性的遗传改良效率。[方法]以生长于贵州的20个滇楸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树高、胸径、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双壁厚、胞腔直径和纤维长度等生长和材性指标;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了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了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以聚类和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无性系材性优良程度。[结果]结果表明:滇楸无性系间具有显著的材性差异;各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为6.21%~21.29%;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和双壁厚受较强的遗传控制,重复力分别达0.88、0.87和0.73;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基本密度与管孔率、胞壁率和双壁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908和0.747。木材密度与胞腔直径各项性状的遗传相关均呈负相关。木材密度与其余材性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表型相关系数绝对值,材性性状的相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木材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和双壁厚有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与弦向胞腔直径和弦向中央直径有明显的负线性关系。[结论]滇楸无性系间材性差异显著,存在较大的变异程度;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滇楸无性系可分为:A高木材密度型,B短纤维型;C低木材密度型,D长纤维型,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5.
南方低山丘陵区泡桐无性系主要性状的综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选育出适宜南方低山丘陵区栽植的白花泡桐优良无性系。[方法]以湖北省赤壁市5年生的18个泡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4个生长性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和2个干形性状(主干削度、形数)进行变异分析、遗传参数估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和形数的重复力较大,均在0.785 8以上,主干削度的重复力较小(0.516 3)。胸径、主干高、总材积和接干高之间均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关系;除与主干高、接干高分别呈不显著和显著的表型负相关外,主干削度与其它性状间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除与主干高呈不显著的表型正相关外,形数与其它性状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多性状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的3个优良无性系与CK相比,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主干削度和形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3.33%、6.59%、28.68%、40.08%、12.99%和8.89%,实际增益分别为13.82%、7.55%、32.04%、43.31%、25.16%和11.31%。[结论]依据建立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选择出适宜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栽植的白花泡桐优良无性系3个,分别为01-23、01-22和1-58,入选率17%。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2006年从辽宁、河北等地引进的18个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无性系试验林的物候、遗传变异及早期评价,结果表明:18个无性系各物候期在无性系水平上分化明显,各物候期均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变异系数在30.01%~43.24%之间,生长期变幅达42d;无性系表型生长性状变异和木质化程度早晚与生长期长短紧密相关,生长期130~140d的无性系,适生性强,保存率高,胸径和树高的变异幅度大;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0.3%、35.2%、71.4%,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4.8%、38.1%、79.9%,各性状生长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重复力在0.7以上,不同林龄的树高和胸径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以胸径为主要选择指标,选择出4个优良适生无性系,生长期在134~136d之间,保存率为77.8%%~91.7%,其胸径遗传增益达到34.86%以上。  相似文献   

7.
杉木82个无性系间1-4年生树高差异极显著,生长量最大相差达1.6-2.7倍。遗传变异系12.5-22.8%,广义遗传力估值0.633-0.941,遗传变异幅度和遗传控制程度都有随树龄增大而变小的趋向。按10%的入选率,中选无性系的树高平衡遗传增益可达25%左右,但无性系相对于种子园子代的树高生长优势可能因树龄小而尚水表达出来,2年生与3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以提高木材产量为目标选择优良无性系的工  相似文献   

8.
以9年生黑杨派无性系试验林为试材,分析了多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干形、冠形及木材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首次发现树高与边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表明选育树高生长快的无性系,其边材宽度将得到提高,木材性状相应得到改良;生长性状与气干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故对生长性状的改良并不影响木材性状的表现;气干密度与其它力学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干缩率相关不显著,这表明选择气干密度大的无性系,其力学性状会得到显著提高,而对干缩率影响不显著。这些结论对于优良无性系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白杨无性系湿心材比例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分内25个无性系150棵单株木芯试样的湿心材比例进行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湿心材比例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湿心材比例的无性系重复力高达0.749,受中度遗传控制,在无性系间进行可获得良好效果;湿心材比例与木质素含量及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无相关性,对这3个性状可以进行单独选择;湿心材比例与胸径之间在1%水平上呈极显著的负表型相关性和显著的负遗传相关性,可联合选择;在所研究的25个无性系中,可选择1232#无性系,它的湿心材比例较低、木质素含量较低、材色较白,且胸径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邵武市35个1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了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4个主要经济性状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有较高重复力和中等的变异系数;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应用选择指数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48.17%,比试验对照大105.45%。  相似文献   

11.
Chu  Demiao  Yao  Tao  Zhou  Liang  Yan  Hanwei  Yu  Min  Liu  Yamei  You  Yunfei  Bahmani  Mohsen  Lu  Changqing  Ding  Zhenhao  Liu  Shengquan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22,141(1):59-69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Chinese fir clone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Four 20-year-old Chinese fir clones were selected in Kaihua Forest Farm, Zhejiang, China, and the differences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Clonal repeatability, genotype coefficient of variable, and phenotypical coefficient of variable were calculated to light on the genetic variation on the radial direction.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he clones and annual rings of the same clone. The clonal repeatability of the ten wood properties is ranged from 0.5 to 0.8, wherein the fiber l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total dry density are higher than 0.7. For all the measured traits,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clon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Overall, the measured wood traits, especially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strongly controlled by heredity, which means they are potentially helpful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ood properties and optimal breeding. Furthermore, the clonal repeatability of the measured traits varies between annual rings, and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lone of Kai 13 has the highest score.

  相似文献   

12.
杉木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及重复力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浙江省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在Ⅱ、Ⅲ类立地的不同坡位上与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初级种子园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 a生时12个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单株平均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枝下高因造林密度原因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造林对无性系的影响,除冠幅显著外,其它各生长性状均极显著;与实生苗对比,适宜本地发展的杉木无性系首选57号、28号,其次为38号、A1、110号,可作为建立采穗圃的优良种源.无性系各生长性状重复力测算结果表明,20 a生时各无性系与原株之间的遗传特性保持极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杉木无性系生长表现和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营造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试验林总体生长表现较好,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无性系间存在明显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无性系的重复力均比较大,其中胸径和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达0.691和0.757,无性系的生长稳定性较好;通过综合比较,从试验林选择出优良无性系5个,10年生时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23%以上,材积现实增益达3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树种及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麻黄科6个树种在广东饶平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6种木麻黄胸径、树高、通直度、保存率等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并具较高的遗传力。由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可知,滨海木麻黄、肥木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表现较差,生长缓慢、干形差、保存率也低于50%;粗枝木麻黄表现中等;细枝木麻黄、山神木麻黄及对照(短枝木麻黄)生长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广东沿海地区利用和发展。对细枝木麻黄8个种源、粗枝木麻黄9个种源进一步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种源间性状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较高,选择潜力大,其中15574、13521种源表现最佳,并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而13508、15601种源表现较差;粗枝木麻黄种源在树高、胸径2个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力较高,但在通直度与保存率指标上差异不显著,遗传力较低,其中15938、15941种源表现较好,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其余种源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3.5年生42个木麻黄无性系试验林进行了优良无性系的筛选。结果表明: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地径的重复力较高,分别为0.809、0.758、0.737,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遗传相关分析显示,地径、树高、冠幅、通直度这4个性状之间存在遗传高度相关性;树高与冠幅早晚期相关分析显示,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的强度趋势一致,而且遗传相关系数值要大于表型相关系数值。最后,筛选出8个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优良无性系及4个抗逆性强、冠幅开展,但树高、胸径生长相对缓慢的无性系。高径生长缓慢的无性系可用于与生长迅速的无性系材料进行混交,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复层混交结构,提高林分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种子园子代优良无性系测定及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55个杉木无性繁殖品系的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遗传力变化范围树高为0.389~0.771,胸径为0.169~0.703,材积为0.377~0.674。3个生长性状中,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树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对树高、胸径和材积按10%的入选率进行单性状选择,树高遗传增益平均为4.27%,胸径平均为6.36%,材积平均为15.56%。与对照平均值比较,树高的遗传增益平均为8.09%,胸径的遗传增益平均为13.11%,材积的遗传增益平均为23.17%。经过选择能取得较高遗传增益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定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初级种子园杂交组合全同胞测定和自由授粉半同胞测定,对杉木优良无性系(二代优树)选择方法、亲本来源及遗传特性进行研究,评选出40个优良无性系于2010年9月通过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并颁发林木良种证书.该批无性系根据其遗传特性划分为少节(无节)材、红心材、密植材、瘠薄地造林材和开花结实性能优5个类型,已在...  相似文献   

18.
对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等5个树种为父本的79个桉树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和木材密度的选择研究,性状包括9月生树高和80月生木材密度以及68、80、91和103月生树高、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在各性状上均达0.001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重复力介于0.21~0.48之间,受低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0.001显著水平.本研究选出生长和木材密度均高于对照DH32-29的尾叶桉 ? 细叶桉杂种优良无性系8个,103月生平均单株材积为对照的101.5%~126.1%、80月生平均木材密度为对照的121.1%~147.4%,这为下一步的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