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福建省清流县不同类型的林地质量条件,采取人工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下套种及森林保护等封山育林技术,节约了造林更新经费,增加了封育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及试验示范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该文简要介绍了小五台山封山育林工程项目,通过围栏封育、人工造林、撒播造林、增加管护设施和管护人员等技术措施,使项目区林地植被增加,同时得到保护,使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林分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 hm 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 hm 2,灌木丛恢复成林40 hm 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 hm2 ,林地面积比封育前增加399% ,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加20% ~30% ,森林覆盖率由封育前的470% 增长为718% 。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国家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镇坪县积极争取生态公益林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项目,先后完成人工造林29003.6亩,封山育林25000亩,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调整了林分结构,提高了林分质量。但造林质量、树种、林种的选择和后期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桓仁县北甸子和沙尖子老烧柴场设置固定样地,经过10a封育试验,结果表明,封育效果良好.封山育林比人工更新造林节省营林投资;封育林分林木长势与是否抚育和抚育起始期有关,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生长迅速,蓄积量较未抚育的林分大;林分郁闭后抚育较郁闭前抚育林木干形好,在林分郁闭后7~8a开始抚育为宜.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是增加森林植被的重要营林措施。通过封山育林,不仅可以改善现有林分状况,而且可以在人工造林困难的立地上培育森林,恢复植被。介绍了封山育林的规划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使林分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森林病虫害减轻,林分质量提高。近年来,甘肃省山丹县龙首山林区通过对具备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实施了封育,有效地加快了林区植被恢复速度。实践表明,封山育林对治理山丹县北部荒漠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农牧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资源县根据本县水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从1985年以来在搞好人工造林的同时,狠抓封山育林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封山育林总面积84万多亩。经检查验收,封育成效好的49万亩,其中以马尾松为主的用材林面积38万亩,占成效面积的78%,以杂木为主的防护林面积11万亩,占总面积的22%。现在封山面积有35万亩。根据标准地调查,封山五年的林地,每亩平均有幼树158株,林分平均高4.5m,平均胸径3.8cm,林相整齐,长势良好,达到人工造林的标准。几年来全县通过封山育林,绿化程度提高了20.40%。1989、1990连续两年获自治区封山育林三等奖,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hm^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hm^2,灌木丛恢复成林40hm^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hm^2,林地面积比封育增加39.9%,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森林覆盖率由封前的47.0%增长为71.8%。  相似文献   

10.
改造残次林效果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林场面积达35168公顷,二十五年来,开展以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森林复被率由1959年的23.8%提高到现在的66.2%。其所属的龙川渔林场,从1970年开始,对1959年封山育林形成的残次林进行了定向改造,面积为207.6公顷。通过保留不同的主要树种组成,经1986年4月测定,凡经过定向改造的林分  相似文献   

11.
浅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任务。笔者就林改后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的三大热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壤干燥化、有害生物防治和水土保持林建设质量问题为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的三大热点问题。本文分别论述三大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质量的内涵和提高途径进行探讨。提出水土保持林建设质量问题是三大热点问题的核心。水土保持林建设质量的持续提高不仅要依靠水土保持林...  相似文献   

13.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森林调查设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合理区划、蓄积量调查、采伐强度、更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提高调查设计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涵养水源是水源涵养林具有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水源涵养林体系的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中综述了森林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及演替规律是诊断结构缺陷和功能低效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调控水量、改善水质可作为评价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内容,分析种群、功能群、群落等不同尺度及各水平之间的外推和转化有助于揭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机理,论述通过树种选择与组配、密度与覆盖率等配置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凋落物数量及分解速率。未来需要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即深入分析水源涵养林的结构、拓宽水源涵养功能评价范畴、不同尺度水平的研究及转换、选择适宜的物种组合和优化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概念和内容,将高保护价值森林理念与我国现行的森林保护体系相结合,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保护体系的措施和可持续经营对策,在提高林地保护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牢固树立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建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经营理念,按照"保护资源、促进休养、优化结构、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地产出效益,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推进森林资源不断向"增总量、提质量、升效益"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Mixed montane forests cover large tracts of the low mountain ranges that dominate Central Europe and also contain much of the area that is important to forest related nature conservation. However, beyond general patterns little is known about ecologically effective driving factors in this habitat. This results in a lack of precise values that can be used to formulate guidelines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orien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we used birds as indicators for forest habitat qualities.  相似文献   

19.
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能够提高光能和营养空间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林地的生境,相互之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加方竹出笋力,提高林分质量,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方竹笋用林比较理想的经营模式。建议在营造方竹笋用林中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以短养长、管竹育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天然林资源所占森林资源比重大,质量却不高,天然林保育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然选择。为此在界定天然林与天然林保育术语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更新演替、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系统经营、近自然经营、分类经营、保护生物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等,是天然林保育的基础理论,应依此确定森林经营实践的支撑技术,以实现我国天然林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