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冬小麦杂种一代优势及亲本选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9个冬小麦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0个组合进行研究表明,杂种一代的千粒重、单株籽粒重和单株穗数有较高的超标优势,单株粒重优势是产量三因素优势互相补充、累积的结果;亲子间性状遗传相关程度与中亲值和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间相关高低趋势基本一致,选择单株粒重、生物学产量、千粒重性状值高及配合力高的亲本杂交,可获较强的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各种遗传效应的相对贡献差异较大,不能忽视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包含的品种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三组不同地理来源的9个亲本组配二类18个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不同性状、组合间有明显差异。单株粒重的优势最强,地理远缘组合的大部分性状超亲优势率均大于相同地理来源组合。选择地理上远缘且生态类型上有差异的双亲进行组配,杂种一代的产量超亲优势最强。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_1的产量与产量因素中的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每荚粒数、百粒重相关不显著。对产量因素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于单株荚数,是杂种一代产量优势最主要的贡献因素。对 F_1的分枝、百粒重性状与双亲均值、小值亲本、大值亲本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以双亲均值对 F_1的直接影响最大;百粒重以大值亲本对 F_1的直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飞宇  张天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03-4504
[目的]研究高品质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采用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单株皮棉产量为指标,根据系统聚类中的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将24个高品质系聚为高、中、低产3大类型,比较3大类型单株皮棉产量和10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对10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中、低产3大类型在株铃数、衣分、衣指、果节数和生育期等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高产类型的株铃数、衣分和衣指最大,而果节数和生育期最小(短)。株铃数和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铃数、铃重和果节数对高品质陆地棉单株皮棉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46个棉花三系组合杂种优势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 ̄1994年研究了46个组合的产量,产量组成及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结果有半数左右组合的产量及单株铃数、单铃子棉重表现超高亲优势。有20%组合的衣分表现超高亲,但幅度不大,绒长及比强度多表面超高亲和偏高亲,麦克隆值多表现偏低亲,研究的8个性状,双亲间差异越大,超高亲优势越小。  相似文献   

5.
宋学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157-157,147
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每hm2产量=每hm2收获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在一定的收获株数的条件下,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成为产量的决定因子,因此搞好棉田的铃期管理,提高铃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选用11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以NCII杂交设计配置30个杂交组合,研究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的F2代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回归.结果表明:F2代各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均明显衰退,除穗粒数呈弱正向优势外(HMF2=0.227),其余性状均呈现负向优势,亲子相关和回归分析得出杂种F2产量各性状与双亲相应性状的中亲值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杂种F2代与双亲关系密切.因此,若选择优良亲本,注重提高双亲产量性状的平均水平,小麦的杂种优势可以利用F2代.  相似文献   

7.
粳稻三系亲本亲子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粳稻三系亲本壹子间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为供试材料,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测定其农艺性枕、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杂种与高亲值的相关性一般好于与低亲值的相关性。抽穗期、穗总粒数等性状与不育系关系较为密切,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品质性状与恢复系关系较为密切。所有产量性状亲子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说明杂种的产量性状还与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提供配合力好的亲本资源,并为生产应用提供优质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  相似文献   

8.
从36 个F1优势组合中筛选出强优势组合,将P1、P2、F1 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生育期内测定植株性 状、黄萎病、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变化。通过对杂交棉强优势组合子一代与亲代间优势关系分析,揭示杂种一代变化 趋势。结果表明院杂种一代与两亲本相比,株高、果枝数超过高值亲本Y5-1,生育期与早熟亲本一致,果枝始节位、第 一果枝高接近两亲本均值;抗病能力超过病重亲本,但低于病轻亲本;铃重极显著高于双亲,籽皮棉产量均表现出明 显的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优势分别达到76.6%、25.4%。品质性状中,没有表现出超亲优势,纤维长度和成熟度 指数与高值亲本P2相同,其余性状数值都接近于中亲值。指出种质创新、选择在杂优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根据 新疆实际情况加强对杂交二代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抗草甘膦棉花杂交组合筛选及优势分析。[方法]以2个抗草甘膦棉材料为母本,纤维品质优异的品系为父本配置的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和综合性状研究。[结果]4个抗草甘膦杂交组合籽棉和皮棉产量具有明显的正向杂种优势,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正向超亲和正向竞争优势,铃重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正向竞争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衣分表现负向中亲、负向超亲优势和正向竞争优势。果枝高度、纤维品质多数指标均表现正向超中亲优势和正向竞争优势,株高、果枝节位、籽指、霜前花率均表现负向中亲优势和负向竞争优势。筛选出籽棉竞争优势9.75%、皮棉竞争优势13.05%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草甘膦杂交棉组合。[结论]该研究为培育高优势优质抗草甘膦除草剂杂交组合,并将其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杂交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F_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6个海岛棉品种及其15个 F_1组合4个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海岛棉自育品种间杂交,除铃重不具有加性效应外,铃数、衣分和单株皮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铃数、铃重、衣分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而单株皮棉产量不存在显性效应.[结论]F_1和F_2铃数和衣分的平均遗传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铃重和单株皮棉产量无正向群体平均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熟×早熟陆地棉F_1产量及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选配和利用高产、稳产陆地棉杂交种和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陆地棉8个亲本和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3个形态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各性状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特别是铃重、衣分、顶部茎粗的普通广义遗传率达50%以上,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株高、子叶节茎粗普通广义遗传率较低,单株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的普通狭义遗传力分别为24%和25%,铃重、衣分等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力较低或为0。亲本的加性效应分析表明,在中35的杂种后代中易选出高产的遗传材料。各组合显性效应分析表明,部分组合的各性状可能表现正向杂种优势。[结论]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2.
亚海陆杂种棉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的优势特征如下:植株高度一般无明显竞争优势,但单株结铃数有正向竞争优势,单铃重的竞争优势多为负向;不孕籽率与亚海岛棉亲本相比普遍表现下降趋势;籽棉和皮棉产量的中亲优势皆为正向优势,但竞争优势多为负向优势;霜前花率大多数组合具有正向竞争优势,而僵瓣花率的竞争优势皆为负值;纤维绒长普遍表现正向竞争优势;比强度也普遍具有明显的正向竞争优势;马克隆值的中亲优势虽然多为正向,但竞争优势皆为负向。  相似文献   

13.
杂种棉“苏杂16”的杂种优势及F2自交衰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苏杂16”为材料,连续两年测定其F1,F2的1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的自交衰退率,结果表明:(1)苏杂16F1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极显著水平,其中铃重优势大于结铃数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单铃种子数和结籽效率的杂种优势极显著,纤维品质性状中,比强谨亲优势显著,竞争优势极显著。(2)苏杂16F2皮棉产量及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杂种优势虽存在衰退现象,但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铃数优势大于铃重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以子指的优势为主。(3)苏杂16F1,F2的衣分均具微小中亲优势,而竞争优势显著低于对照组“泗棉3号”,纤维整剂度均本及对照接近,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无意显著,F1,F2的株高杂种优势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4)F1杂种优势大的性状,其F2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5)只要亲本选配得当,F2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NCII设计,以5个不同类型的棕色棉品种(系)为母本,3个棕色棉品种(系)为父本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棕色棉品种(系)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籽棉产量、铃重和籽指的一般配合力(加性)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皮棉具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显性)方差,衣分和单株铃数的一般配合力(加性)方差均达极显著.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除籽指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亲优势;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势为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利用不同类型棕色棉品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皮棉产量增产显著达22;以上,且色泽遗传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油用亚麻杂交种产量及性状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亚麻温敏型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12个来源不同的亚麻品种为父本组配了12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产量及其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性和亲子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麻杂交种产量的超标优势变幅为-0.76%~21.48%,平均超标优势为7.50%.单株产量具有较强的超标优势、超亲优势和超中优势,有效分茎数和每果粒数具有较强的超中优势,其它各性状的超标优势不显著.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产量性状受亲本影响较大.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果数是影响产量性状的主要因子,是亚麻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杂交种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作母本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作父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研究抗虫杂交棉F1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整齐度和单铃重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2.5%跨长与整齐度、比强度和籽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杂种一代大多性状不同程度的受到亲本的影响,亲子相关分析为利用亲本初步预测杂种一代性状表现、杂交制种亲本选择选配和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13-2414,2416
选用自育的高代品系及南疆本地培育品种作亲本,对海岛棉杂交一代主要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组合的产量性状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衣分和单株铃数的超亲优势及竞争优势也大多为正向优势;各组合纤维长度、强度的杂种优势基本为正向。纤维长度和纤维强度的各杂种优势间均为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他性状间的杂种优势相关关系各为不同的相关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陆地棉新品系主要性状进行详细了解和在新品种选育中指导亲本组配。[方法]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陆地棉新品系进行杂交,对获得的36个杂交组合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籽指、霜前花率、株高、果枝始节和果枝数9个性状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品系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除籽指外,其余各性状在杂交组合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除株高的一般配合力外,组合间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显著。S801和S808是综合性状优良的陆地棉亲本,组合S801×S805和S802×S806有一定的生产利用价值。[结论]该研究可为杂交育种正确评价亲本和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花生杂种F_1代杂种优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了解花生杂种优势特点。[方法]选取以2个高产品种(系)粤油7号和ZK04为母本,新会小粒、六月雪、J11、Q02和洲仔小粒5个品种为父本配置的6个杂交组合F1真杂种为材料,分析了主茎高、侧枝长和茎粗3个株型性状及饱果数、单株荚果重和荚果大小3个荚果性状的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结果]大部分组合的F1代在主茎高、侧枝长和茎粗性状上均有超亲或正向中亲优势;在饱果数、单株荚果重和荚果大小上,大部分组合的F1代都不存在超亲优势,只有少部分组合的F.代存在正向中亲优势。[结论]花生杂种优势随性状和材料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