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定琪  马从云 《种子》1991,(4):44-45
稻粒黑粉病是发生在稻粒上的一种病害,常见谷壳中充满黑色粉末,直接影响稻谷的质量,近几年来随着杂交稻制种面积的扩大,在杂交稻制种中粒黑粉病占一定的比例,严重影响制种的产量与质量。制种的经济效益也受影响。为此,不少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稻粒黑粉病发生的机制和药  相似文献   

2.
机械清选对杂交稻种子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浙江省瑞安市种子公司戈加欣,陈肖荣,吴陈济通常,杂交稻种子批的成分要比常规稻复杂得多。尤其是其特有的穗发芽种子(芽谷、萌谷)、自然开颖、谷粒黑粉病等籽粒的存在,影响了种子品质。倘若沿用农家木制手摇风车进行风选,企望...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俗称黑粉谷、乌米谷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稻的普及推广、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稻粒黑粉病发生日趋严重,逐渐成为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并列为国际检疫性对象。印尼、斯里兰卡、美国及南美国家对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进口存在严格的进入壁垒,其苛刻的植物检疫要求令国内种子出口企业望而生畏,我国的杂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渐趋严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40~50%,而且使米质变劣,已成为农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江苏省建湖县庆丰乡农技站进行了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大文 《种子》1995,(1):55-56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3种处理对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药效试验,通过结果分析比较表明,3种处理以20%三唑酮乳没防治效果最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次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不明显。从而为生产上防治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克黑净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效果江西省上高县种子公司陈国梁铜鼓县良种公司吴德成,付仲礼,揭经伦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主要病害,有效地防治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1993年我们引进浙农大研制生产的克黑净,...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生产后期的重要病害,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和商品品质。其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如下:1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稻粒黑粉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期,此时天气条件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病的轻重。因此,把制种花期安排在日照长、气温高、雨水少的季节,对防治稻粒黑粉病十分重要。此外,正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使母本开颖后能及时接受到花粉,闭颖快,发病轻。2 努力控制菌源。黑粉病的菌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土壤菌源,二是种子带菌。首先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土壤…  相似文献   

9.
该系列组合杂交稻,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近年来生产种植面积已大幅上升,目前已成为广西杂交水稻主栽当家组合。但该系列组合在开花初期及成熟期易倒伏,并导致穗粒黑粉病、穗上芽的发生,影响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提高,如何预防中9优系列组合的倒伏,已成为该系列组合生产中的一大问题,现将近年来中9优系列组合制种防倒伏技术措施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控制和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的技术措施福建省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叶大文1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下降的原因1.1收获前病害。杂交稻制种田在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由于受高温、高湿及肥水管理不当等不良条件的影响,易产生谷粒瘟和黑粉病。据调查,一般谷粒瘟...  相似文献   

11.
1984年我们观察到采用化学药剂杀雄以后,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明显加重。1985年我们分别在杂交稻三系制种区和常规稻区作化杀诱病试验。结果证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化杀处理后,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加重29~4694倍。原因何在?如何预防?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2.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不仅造成大幅度的减产,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及其商品品质。铜仁地区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20多年历程是贵州省的主要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稻粒黑粉病的重发病区。多年的田间调查资料显示,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率都在9.61%以上,严重的高达50%以上。平均每年因稻粒黑粉病损失的制种产量在2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这一病害,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黑粉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初步搞清了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并总结提出了其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通过2006-2007年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防效十分明显,治理区发病率控制5%以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产量潜力的提高,4期超级杂交稻各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除倒5节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倒2节和倒3节大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节间大、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产量潜力的增加,4期超级杂交稻的实际产量、穗粒数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4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较第1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增产68. 83%,穗粒数增加87. 42%,而有效穗数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结构特征与穗粒数、结实率以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而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和基部茎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显著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因此,4期超级杂交稻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的改善是保证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不断提高、穗大粒多和结实率正常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侯格平 《种子科技》2006,24(1):51-52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病菌为病原的真菌性病害,分布极广。玉米早期被害后植株矮小,影响生长,重者形成空秆。雌雄穗被害后结实减少或全部变成黑粉,对产量影响很大。近几年来,由于亲本自交系来源广泛而复杂,生态型多样,黑粉病发生普遍。结合近年来防治经验,总结制种玉米黑粉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制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亲本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杂交种子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种子公司制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几年,笔者承担了江苏地区粤优938等杂交稻组合的繁殖亲本不育系工作,连续三年来,生产的大面积不育系种子产量达225kg,纯度高达99.9%.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如何提高杂交稻亲本种子质量和产量提出如下几点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搞好防杂保纯工作是提高杂交稻种子纯度和产量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在杂交稻汕优63种子生产、经营、销售上,认真抓好质量管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取得了大面积优质高产。1978~1986年间,全乡杂交稻制种亩产为150.3公斤,纯度只有97%。1987年以来,亩产已稳定在200公斤以上,纯度保持在99%左右,产量、质量名列全县前茅,种子畅销安徽、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市,受到了用户的好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亲本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杂交种子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种子公司制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几年,笔者承担了江苏地区粤优938等杂交稻组合的繁殖亲本不育系工作,连续三年来,生产的大面积不育系种子产量达225kg,纯度高达99.9%。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如何提高杂交稻亲本种子质量和产量提出如下几点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扬两优6号为材料,以三系杂交稻组合丰优香占为对照,通过3种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组合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但相对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产量潜力的进一步发挥。3个供试组合均以施氮量为240kg/hm2的处理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3个组合间均有差异。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两系杂交稻组合米质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影响两系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原因,以及氮肥对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制种去杂工作搞得如何,对种子纯度关系极大。近几年来,建湖县庆丰种子站对杂交稻制种去杂工作认真把好“三道关”,确保了种子纯度。他们生产不育系原种230万公斤,纯度达到99.8%;杂交稻制种2500万公斤,纯度达到98%以上。一、把好选种去杂关。实践证明,选去一粒杂种、病粒,等于拔去一棵杂株,不仅省工节本,更重要的是减少田间去杂压力,有利于减少谷粒黑粉病的传播。庆丰种子站按不同品种的形状、特征深入到户指导群众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20,(5)
对从黄改系人工合成群体中新选的2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鉴定,并对其进行配合力分析以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自交系H 7,H 9,H 12,H 13,H 19抗瘤黑粉病和茎腐病;H 9在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上一般配合力较高;郑58×H 10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