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制备了氧化淀粉,研究了氧化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品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氧化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6%,pH7,反应时间4 h,温度35℃;以滴加方式加入次氯酸钠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氧化淀粉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39-2340
[目的]对影响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考察。[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最终产品的羟基含量、白度、透明度及黏度进行测定。[结果]制备马铃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8.0,温度为40℃,次氯酸钠用量(有效氯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8 h。[结论]试验得到的氧化淀粉具有羧基含量低,白度较好,透明度较高,黏度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淀粉深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变性淀粉在淀粉深加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其在工业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等行业的醋酸酯变性淀粉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基于淀粉基颗粒乳化剂具有安全可食、来源广且价格低等优点,综述了以淀粉微粒为颗粒乳化剂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的制备及界面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淀粉基Pickering乳状液中脂质氧化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展望了其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前景,并对相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相关基础理论的发展,并拓展乳状液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变性淀粉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天然淀粉变性处理的原理、方法、阐述淀粉变性的微观机理及各种淀粉衍生物的生成方法和工业用途。  相似文献   

6.
变性淀粉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上应用的主要变性淀粉,其中重点介绍了羧甲基淀粉、交联淀粉、酸改性淀粉、阳离子淀粉的生产工艺、性质及其应用,同时对接枝共聚淀粉、复合淀粉等新型变性淀粉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淀粉深加工研究——氧化淀粉的制备与性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马铃薯主要产区,年产量近200万吨,其淀粉是我省一大资源,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多年来,马铃薯只能用作蔬菜,代替部分粮食以及三粉等低度加工,经济效益较低。如果把马铃薯淀粉进行深加工,作为轻工业、食品工业原料,经济效益将大幅度增加。本研究是利用次氯酸钠做氧化剂,马铃薯淀粉为原淀粉,在不同条件下加工生产氧化淀粉,对产品性质进行测定。通过试验,确定了较佳的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膜成型最佳工艺条件,测定膜的性能,为研发淀粉胶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木薯淀粉改性的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醋酸酐为原料,通过改变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的比例(10∶1.5、10∶2.0和10∶4.0),制备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以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为原料,甘油和山梨醇混合物为增塑剂,结冷胶为增强剂,用流延法制备成薄膜。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X-射线、扫描电镜法、黏度测定仪和热重等对酯化淀粉进行物相鉴定,同时测定膜的抗拉强度、吸水性、疏水性和外观形态等性能。【结果】制备3种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取代度分别为0.100、0.142和0.152,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度低,淀粉的空间结构更疏松。黏度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黏度最高,3种酯化后的淀粉黏度均较氧化羟丙基淀粉黏度低,取代度越高的淀黏度反而越小。电镜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酯化反应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并未对淀粉颗粒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且随着酯化量的减少,淀粉的空间结构越疏松。热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酯化淀粉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综上所述,氧化羟丙基淀粉的羟基被羰基取代,形成新型羟丙基淀粉醋酸酯淀粉并对其进行铺膜,测定并比较膜的性能从而筛选出性能最好的酯化淀粉膜,即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淀粉膜的性能最佳,此时断裂伸长率为20.3%,吸水率为17.5%,最大接触角为88.6°。【结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所得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膜性能最佳(机械强度、吸水性和疏水性等均有所改善),有望用于淀粉胶囊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采用次氯酸钠对玉米淀粉进行氧化制备淀粉胶黏剂,再用功能内交联剂(异氰酸酯)共混改性制备淀粉基复合胶黏剂。考查了复合胶黏剂体系的pH、PVA质量分数与用量、淀粉用量、异氰酸酯加入比例对淀粉基复合胶黏剂胶接性能的影响。胶接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变性的氧化淀粉,PVA质量分数为10%,PVA加入比例为3/5,淀粉与水比为3/8时,获得最佳的胶结强度和耐水性能。采用XPS分析胶层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异氰酸酯与淀粉胶黏剂、木材中的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结合是提高胶接强度和耐水性关键所在。所制得的改性淀粉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符合Ⅱ类胶合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自制的高能效搅拌磨为反应器,采用边活化边反应的方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干法氧化以制备氧化淀粉.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官能团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过氧乙酸氧化反应有显著强化作用.在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50℃、氧化剂用量为3.840%、催化剂用量为0.03%时所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1.826%,而在相同条件下,由原木薯淀粉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仅为0.039%.红外光谱显示,氧化淀粉出现明显的羰基吸收峰.  相似文献   

11.
对次氯酸钠氧化马铃薯淀粉的主要理化特性和形态特征研究表明,马铃蒋淀粉结构不定形区较其它淀粉大,其粘度下降快而低,深度氧化后,粘度稳定性较好.氧化后的淀粉颗粒形态较其它淀粉蔫扁而破碎,产率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07-8608,8611
[目的]研究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最合适的氧化剂。[方法]选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高锰酸钾、双氧水、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先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氧化,然后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对不同氧化剂制备的马铃薯氧化淀粉的羰基含量、羧基含量进行测定,并对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的粘度、失水率、初粘性、流动性、贮存期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在相同条件下,用双氧水制备的马铃薯淀粉胶粘剂的各个性能都明显优于其他氧化剂制备的胶粘剂。[结论]双氧水是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胶粘剂最合适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淀粉在副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淀粉的种类较多,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玉 米淀粉、土豆淀粉以及白莲淀粉等。淀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一个食品加工食材,通 过在各种类型的食品中加入淀粉,促进食品口感口味的提升,间接的使食品的市场销量得到一 定程度的提升。阐明了白莲淀粉的营养价值、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湿法变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其食品安全应得到保证,将HACCP体系引入湿法变性淀粉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产品工艺单元的危害分析(HA),确定出湿法变性淀粉生产过程中的4个关键控制点(CCP)为原辅料验收、洗涤、筛粉、金探,并确定各CCP的关键限制、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制定HACCP计划表,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淀粉是薯类的直接初加工产品,针对农村小型手工生产淀粉的加工工艺改进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对回用后生产用水量、废水质量、淀粉的产率和质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淀粉废水回用可以节省总用水量的64.6%、减少废水排放量,淀粉的产率也有1.75%的提高,产率提高幅度为10.77%,同时淀粉加工洗浆废水回用对淀粉质量并无很大影响,但废水回用次数以两次为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碘酸钠溶液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处理,通过控制氧化反应条件,研究了高碘酸钠浓度、氧化反应时间、处理温度等因素对棉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纤维经高碘酸钠氧化后产生重量损失,轻度氧化的棉纤维断裂强度基本不变,而深度氧化的棉纤维断裂强度下降,且这一趋势随着棉纤维氧化度的提高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木薯淀粉和蔗糖为起始原料制备淀粉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反应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方法]用FT-IR、SEM、DSC和TG分析产品的结构及热稳定性,通过土埋试验考察产品的降解性能。[结果]淀粉在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参与交联反应,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产品的降解速度有所加快,且降解的程度也越大。[结论]淀粉改性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低的导热系数和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以作为环保的保温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8.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淀粉粒粒度分布是评价淀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较大,水分和氮肥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中的主要农艺措施。因此,明确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特性、粒重和淀粉组分之间的关系,能为玉米淀粉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利于玉米淀粉的定向加工利用。【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置雨养(W1)与补充灌溉(W2)两个水分处理,其中补充灌溉处理以土壤含水量是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来确定是否灌水,以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来确定灌水量,其计算公式为m=10ρbH(?i-?j),式中m为补灌量(mm),H为该时段补充灌溉深度(cm),ρb为补充灌溉深度土壤容重(g•cm-3),βi为目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目标相对含水量),βj为自然含水量;按每生产100 kg籽粒耗氮3 kg,在67 500 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达10 500 kg•hm-2的标准设计最高氮肥处理,即设0(N1)、160(N2)、320(N3)kg•hm-2 3个氮肥处理。采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成熟期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数目和表面积分布特性,借助RVA仪测定淀粉糊化特性,采用双波长法测定淀粉组分含量,并对淀粉粒体积分布与糊化特性、粒重、产量及淀粉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径分布范围为0.38-39.78 μm,其上限介于30.07-39.78 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表现为三峰分布,参照小麦研究中以双峰曲线凹处为分界线的分类方法,以3.5 μm和7.4 μm为界线,将玉米淀粉粒分为小型(<3.5 μm)、中型(3.5-7.4 μm)和大型(>7.4 μm)三类。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小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的98%以上。增施氮肥及补充灌溉降低小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的百分比,提高大型淀粉粒体积的百分比。施氮和补充灌溉增加玉米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及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与小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粒重、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与小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分和氮肥处理显著影响淀粉粒的粒度分布和糊化特性,补充灌溉和施氮320 kg•hm-2时小型淀粉粒体积比最低,大型淀粉粒体积比最高,淀粉糊化特性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