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马铃薯脱毒苗为材料,于秋季在智能温室进行马铃薯脱毒水培薯诱导试验,不同处理配方结薯数经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误差CV(%)=4.927.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马铃薯脱毒水培苗经低温诱导结薯,对照(CK)结薯1 037个/m2,单株结薯0.43个/株,单个薯重1.1g/个.各处理中结薯数最多、薯块最重的为配方6,结水培薯3 500个/m2,与对照比差异极显著,单株结薯为1.46个/株,结薯率比对照(CK)增237.4%;薯块重3.1 g/个.其他处理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均高于对照(CK)处理,试验中9个处理试验结果以配方6的结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一、特征特性 "鄂薯6号"甘薯鲜薯薯块为长纺锤形,薯肉白色,薯皮粉红色,结薯集中,上薯率80%以上.叶心形、绿色,叶脉绿色,茎褐绿色.该品种匍匐生长,萌芽性好,出苗齐,大田生长势较强,茎部分枝数6.4个,单株结薯4.5个,最长蔓2.89米,为长蔓型.  相似文献   

3.
"泰中9号"甘薯高产、干物质含量高、淀粉含量高,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耐储存,萌芽性好,顶叶褐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心形.茎紫色,茎粗细中等,中长蔓形,最长蔓长150~250厘米,茎端无茸毛,基部分枝7.8个.薯皮深红色,薯肉白色带紫晕,薯块纺锤形,薯干洁白平整.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3~4块,大中薯率87%.食味甜度中等,纤维量少.高抗根腐病.  相似文献   

4.
早收栽培下甘薯新品种浙薯70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薯浙薯70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0的单株结薯数比心香、浙紫薯1号少,结薯较迟,但一旦结薯后,薯块膨大速度快,扦插后第90天薯块在100~250 g之间或50~200 g之间的比例明显高于心香甘薯;浙薯70薯块商品性较好,食味优,是一个比较适宜于作为早收栽培的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5.
一、高淀粉甘薯"双万一号" 蔓长1.5米,萌芽性强,结薯早而集中,薯块大小适中、呈纺锤形,薯皮紫红色.春薯淀粉含量26%~33%,熟食甜面、粉糯,营养丰富.单株结薯1.5~3公斤,夏薯每667平方米(1亩)高产达6000公斤.耐肥,耐瘠薄,耐储存,高抗薯类三大病害.具有好种易管、不用翻秧等优点.适宜南北方春、夏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金华地区秋季栽培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引进的7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为试材,开展了秋播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在7个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产量高、薯块大小均匀、结薯集中、表皮较光滑、芽眼较浅、椭圆形,且商品薯率高.“中薯7号”和“中薯8号”产量也较高,薯块较大、结薯较集中、表皮光滑、芽眼浅、薯块椭圆形、商品薯率较高.这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金华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早收栽培甘薯(Ipomoea batatas L.)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薯块膨大增重动态,开展了浙薯132延后收获的分期掘薯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132不但结薯较早,前期薯块膨大快,而且后期薯块膨大增重比例也较高,其延后收获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龙岩市农科所(邮编:364000,电话:0597-2292632)选育的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单株结薯4~6个,薯块纺锤形,薯皮  相似文献   

9.
彩色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浙江省外引进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以台州当地主栽品种东农303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黑龙江引进的紫罗兰产量比对照东农303增产3.5%,达显著水平,薯块较大、结薯集中、芽眼中等、表皮光滑、长椭圆形,商品率85.1%.SO3-2652品种也具有较高产量,薯块较大、结薯较集中、表皮光滑、圆形,有较高的商品率.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早熟、高产、品质优、商品薯率高、抗晚疫病强、适合金华地区春季栽培的马玲薯新品种,引进了7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并开展了春播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表现最好,产量高、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表皮较光滑、芽眼较浅、近球形,且商品薯率高.“中薯7号”和“中薯8号”也具有较高产量,结薯较集中、薯块较大、表皮光滑、芽眼浅、椭圆形,商品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浙紫薯1号紫甘薯在早收栽培下推迟收获的分期挖薯试验结果表明,浙紫薯1号不仅具有结薯早、前期薯块膨大快的特点,而且后期薯块膨大增重比例也相当高;浙紫薯1号在早收栽培下,延后收获,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单个薯块超过400g的比例较小,薯块大小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2.
"心香"甘薯2007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 心香为早熟品种,主蔓长141.6厘米,分枝7.6个,很少现蕾.萌芽性较优,株型半直立.薯块为紫红皮、黄肉,结薯浅而集中、整齐,长纺锤形,表皮较光滑,皮层薄,口感粉甜,质地细腻.根毛少,芽眼不明显,薯形美观.单株结薯,夏薯4个左右,秋薯6个左右,大中薯率82.2%.播种后70天开始收获,可以栽种双季,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烘干率32.71%,淀粉率22.10%.抗蔓割病,感黑斑病,适宜长江流域、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春薯1号、春薯5号、早大白、尤金等16个主要栽培品种的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和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结薯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5 1和0.459 4;平均薯块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8 0;平均薯块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5 1。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农科所(邮编:362212,电话:0595-85989610)选育的甘薯新品种"泉薯76",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结薯3~5个,薯块纺锤形,薯皮、薯肉均为黄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年试验,采用分期收获法调查了试验品种的薯块性状、单株结薯数、单株块重、商品率。结果表明:早-50的熟期最早,商品率高,单株结薯数少,产量低;东农303的熟期次之,单株结薯数多,商品率稍低,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均最高;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熟期相近,部比早-50和东农303晚,单株结薯数适中,商品率高,单株块重和单株商品重高;中薯3号和本053熟期较中薯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稍晚,中薯3号单株结薯数少,本053单株块重较低;双丰-5号在参试品种中熟期最晚,生育前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低,生育后期单株块重和商品率较高。早期商品率高,说明块茎形成早。产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构成产量的因素不同,如块茎膨大速度(或单薯增长率),单株结薯数,以及单株块重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外源激素及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马铃薯普通四倍体栽培品种"抗疫白"和"陇薯3号"脱毒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和3种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有利于提高试管薯的产量和质量,其诱导效应依次为:6-BA>6-BA+CCC>CCC>对照.激素诱导下3种培养方式对试管薯的诱导效率在单瓶薯数、单瓶薯质量、薯块平均直径及结薯率间差异显著.3种培养方式的诱导效应依次为:液体培养>固液双层培养>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一、高淀粉甘薯“双万一号” 该品种蔓长1.5米,萌芽性强,结薯早而集中,薯块大小适中,呈纺锤形,薯皮紫红色.春薯淀粉含量26%~33%,熟食甜面、粉糯,营养丰富.单株结薯1.5~3千克,夏薯每667平方米产量高达6000千克.耐肥,耐瘠薄,耐储存,高抗薯类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18.
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芸  胡俭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17-218
通过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甘薯从育苗到贮藏保鲜分为三个阶段,即育苗阶段、大田栽培阶段和贮藏阶段.根据甘薯生育特性,将甘薯大田栽培管理分为四个时期,即发根还苗期、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薯块膨大期和薯块盛长茎叶渐衰期.介绍了各阶段、时期的技术要点,方便操作.测产表明:实施该技术,春薯单产达45 000~60 000 kg/hm2,夏薯单产达30 000~45 000 kg/hm2,丰产田春薯单产超75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1品种简介 郑引5号脱毒马铃薯是中国农科院北京中农福得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一个早熟高产型品种.该品种出苗后55~60天即可采收.植株茎叶绿色分枝1~2个,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株高60厘米,花白色略紫,不易天然结实.郑引5号脱毒马铃薯结薯数3~4块,结薯集中,薯块大小整齐,商品薯极高.该品种黄皮黄肉,芽眼极浅,薯形椭圆,是外贸出口的首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脱毒甘薯苗具有比同品种普通苗表现萌发性好、出苗早、长势旺、结薯早、膨火快、提高薯苗抗性等特点,栽插后成活快,营养生长旺盛,单株结薯数多,且薯块整齐而集中,薯皮光滑美观,商品性好,从而大大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