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90年春、冬季分别引进加州鲈寸片和Ⅱ龄斑点叉尾(?)套养于成鱼池和鱼种池中培育。1993年5月25日催产鲈20组,产卵3万粒,出苗1.5万尾;催产狼烟四起(?)10组,6月25日收集到卵块2.5 kg、约6万粒卵,出苗0.5万尾。  相似文献   

2.
1998年5月28日至6月5日,温室催产2批鲶共160组。第1批60组,产卵率90%,获卵55万粒,受精率100%,孵化率90%,获苗50万尾。第2批100组,产卵率98%,获卵120万粒,受精率100%,孵化率96%,获苗115万尾。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水温对鲶产卵孵化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2年及1993年的5月,用HCG、PG、A型混合激素、高效催产合剂3号等激素对28组鳜亲鱼进行了5批次人工催产。当水温为20.5 ̄26.5℃时,效应时间为18 ̄35小时。平均催产率82.1%,获受精卵29.76万粒,孵出仔鱼19.15万尾,育成鳜夏花和乌仔119856尾。  相似文献   

4.
乌鳢人工繁殖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5月28日,选择17组乌鳢亲鱼,在孵化槽、产卵池进行人工催产孵化。用轮叶黑藻、水荷叶作鱼巢,一次注射DOM加LRH-A,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100%、82.9%、71.7%。共出苗20.8万尾。  相似文献   

5.
水库网箱繁育加州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种网箱对加州鲈进行人工繁殖及夏花鱼种培育。从1996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初,共催产三批次(110组亲鱼)。获受精卵21万粒,孵化出苗15万尾,育成体长3cm以上夏花鱼种4万尾。网箱培育肉食性鱼类的鱼种,主要存在着自相残杀的现象,故必须及时分筛分稀,并提供足够的适口饵料。  相似文献   

6.
一冬龄鲶鱼达到性成熟,4—6月为鲶鱼的繁殖期。催产药物及剂量为每公斤雌鱼用PG3—4mg+HCG800IU;雄鱼减半。共催产5批160组,获受精卵59万尾,出苗42万尾。鲶鱼苗从孵出培育16天可育成35—40mm的夏花。  相似文献   

7.
2000—2002年进行人工催产获得成功,利用养殖的子代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共催产942组,产卵828万粒,受精率83.9%,出苗568万尾,孵化率81.8%,为花hua繁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泥鳅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19日25日对泥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配比、注射方法、催产激素剂量、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5批299组,产卵20万粒,出苗14万尾左右。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5~6月共计催产黄颡鱼3批,计重57kg,♀209尾,♂222尾,采用PG、LRH-A2、HCG、DOM中的2种或3种混和进行2次注射,水湿25~28℃,效应时间为15~20h,共计产黄颡鱼卵20.8万粒,经48~70h孵化出苗48 000尾,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离分别为30.4%、51.5%、44.5%,经过15~20d的培育,投喂水蚤和碎鱼肉浆培育成2~3cm的黄颡鱼鱼苗20 0  相似文献   

10.
加州鲈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均体重为0.5kg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亲鱼雌雄各221尾(221对),人工催产3d后开始产卵,经40d共产卵988批,889.2万粒,出苗711.4万尾,孵化率80%,经20-30d的培育共获2-5cm的幼鱼370万尾,居活率52%,结果表明:加州鲈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其卵母细胞具有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习性;加州鲈亲鱼的产卵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度有关,与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在丹东地区引进河鲈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其催产25组,产卵22组,获卵49.73万粒,受精率91%,孵出仔鱼43.17万尾,孵化率95.4%。水泥池和土池分别培育出3cm苗种2.7525万尾和31.6万尾。  相似文献   

12.
翘嘴鳜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5月开展了翘嘴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10组,催产率100%,获受精卵65万粒,受精率85%,出苗52万尾,孵化率80%,育成乌仔36万尾,夏花22万尾,成活率42.3%。  相似文献   

13.
提高罗氏沼虾单位水体出苗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利用对虾育苗进行了提高罗氏沼虾单位水体出苗量试验。15个试验池总水体79.5m^3,共出虾苗404.23万尾,平均5.08万尾/m^3,最高6.35万尾/^3.1992年12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共催产乌鳢11组、产卵7组,获卵9万粒,用4万粒孵化,直接育出夏花2.5万尾。二次注射、用4种催地比,均达到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5,(4):22-22
草亲鱼在越冬期间.需要部分青饲料进行饲养.但由于冬季草料来源缺乏.严重地影响到亲鱼的生长发育。为此.我场于1973年冬季期间试用甘蔗叶来饲养莱鱼.效果很好。经投喂甘蔗叶后一个月检查,亲鱼体质健壮.肥满度大.色青.发育良好。1974年的生产中.催产率达94%.平均每尾产卵达80多万粒,出苗数55万尾至60万尾,比1973年增长20%。  相似文献   

16.
今年,苍梧县鱼种场和藤县新庆、和平、太平三个公社五个点,进行了胡子鲶人工繁殖试验,初获成功。试验从4月15日至6月21日,共催产26批、362组,顺产214组,产卵229400粒。催产率59.1%,出苗l32510尾,孵化率60.1%。  相似文献   

17.
花鲈人工育苗及淡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2月17日收集花鲈受精卵156万粒于室内育苗池孵化,出仔鱼1223万尾,经7~10d室内培育后移入土池育苗,90d后共收获体长5~7cm大规格淡化鱼种1366万尾。  相似文献   

18.
1991年8月中下旬,催产鲢、鳙28组,产卵19.5组,获卵1972万粒(其中受精卵1498万粒),出苗1116万尾。产卵率69.6%,受精率76%,孵化率74.5%。到1992年4月20日,获13cm以上大规格鱼种63166尾。技术关键是:调整、控制亲鱼池、孵化环道和鱼苗、鱼种培育池水温。  相似文献   

19.
细鳞斜颌鲴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OM3—5mg+LRH—A50—100μg/kg人工催产细鳞斜颌鲴2批,共134尾,其中雌(♀)90尾、雄44尾.催产率100%,受精率70%以上,出苗率40%-80%。获卵粒数916万粒,鱼苗409万尾.  相似文献   

20.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