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荆树单宁与金属离子络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离子强度(I)0.1 mol/L的NaCl溶液中单宁酸、橡椀单宁、黑荆树单宁的加质子常数和若干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考察了单宁结构单元对Fe3 、Cu2 、Zn2 、Ni2 的离子络合选择性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加质子常数和稳定常数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下单宁对Fe3 、Cu2 的络合稳定常数大小为:黑荆树单宁>橡椀单宁>单宁酸,对Zn2 、Ni2 的络合稳定常数大小为:橡椀单宁>黑荆树单宁>单宁酸。升高温度有利于酚羟基的解离但不利于单宁-金属络合物的形成。用柱层析提纯的黑荆树单宁对其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家系黑荆树皮的单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个不同家系黑荆树皮单宁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树皮厚、单宁含量、单宁纯度及总颜色值均有一定差异。108号、139B号、145号、146号、169号176号6个家系其树皮厚、单宁含量和纯度分别达到0.40 cm、42%、72%以上,总颜色值在3.5~4.3;3号、79号2个家系其树皮厚仅为0.25 cm,单宁含量和纯度分别为34.5%、31.7%和68.9%、71.6%。  相似文献   

3.
用乙醇超声波提取方法测定了秋冬气候骤变时银中杨和迎春5号中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银中杨叶片中缩合单宁含量低于迎春5号,银中杨叶片的缩合单宁含量基本上随气温升降而增减,变化幅度较小;迎春5号叶片则不同,在气温降低初期能迅速增加缩合单宁含量,并在气温升高时回落,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避光处理对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机理。[方法]运用感官评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透射技术和磷钨酸-钨酸钠比色法,采用覆土(EP)、双层不透光套袋(CLPB)和自然生长(CK)3种不同处理,对麻竹鲜笋的口感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分析测定麻竹笋笋体单宁物质含量、形态和分布。[结果](1)不同处理的麻竹鲜笋的口感不仅均呈苦涩味,且苦涩味强度均表现为由麻竹笋的基部到笋尖逐渐增强的趋势,其苦涩味强度整体大小顺序为:CKCLPBEP。(2)麻竹竹笋壁中含有单宁物质的细胞(CWT)可被2%氯化亚铁溶液染成黑色,与不含单宁物质的细胞区别明显。(3)单宁大量分布在薄壁细胞内,少量在纤维细胞内,维管束中的筛管和导管细胞中无单宁分布。(4)单宁在薄壁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内,少量分布在液泡中,电镜下CWT中积累的单宁可分为絮状、颗粒状和块状3种类型。(5)不同处理的麻竹笋单宁含量为CK:1.15 2.67 mg·g~(-1),CLPB:1.03 1.43 mg·g~(-1),EP:0.36 1.13 mg·g~(-1),其相应的CWT密度大小顺序为:CKCLPBEP,3种处理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与CWT密度大小均为笋尖中部基部。[结论]避光显著降低麻竹竹笋壁的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自然光照下生长的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避光处理;光与竹笋中单宁物质分布和形态相关不显著,单宁形态仅与竹笋部位密切相关。覆土、套袋等避光措施可显著降低笋体单宁物质的含量,降低苦涩味,改善竹笋的口感品质,为培育低苦涩味麻竹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橡单宁为原料 ,通过培养、分离筛选出了 14种菌株。研究了单一菌株培养和混合菌株共培养对橡单宁生物降解的影响 ,证实了用降解速率快但耐单宁性较差的菌株与耐单宁性好但降解速率较慢菌株共培养 ,可以显著提高橡单宁的生物转化率和鞣花酸的产率 ,两者分别达到 6 8%和 2 3%。所建立的生物降解的方法可用于由橡单宁制备鞣花酸  相似文献   

6.
根据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通过对不同柳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在生长期与休眠期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柳树中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利用香草醛比色法测定单宁,在柳树休眠期,光肩星天牛危害率与各部分单宁含量相关性不强,在柳树生长期,被害率与被害韧皮部、被害木质部显示较强的负相关性;无论是树木休眠期还是生长期,各柳树品系韧皮部单宁含量均明显大于木质部含量,危害后,除黄柳之外单宁含量有所增加;树木休眠期与生长期的韧皮部、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树种间韧皮部与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均显著;健康木与被害木无论是韧皮部还是木质部差异均显著。说明单宁含量增高,抑制虫害能力增强,可视单宁为树种抗虫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测定林间筛选的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具有不同抗性表现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植株(感虫植株、抗1植株、抗2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单宁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抗性的土沉香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感虫叶片,抗1叶片,抗2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感虫叶片,抗2叶片,抗1叶片;叶片单宁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抗2叶片,抗1叶片,感虫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抗虫性呈负相关,单宁含量与抗虫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单宁净化有毒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研究,发现落叶松单宁能有效去除水中的Cu~(2 )、Fe~(2 )、Zn~(2 )等有毒金属离子,影响络合反应的因素主要有3个:落叶松单宁的用量、静置时间与反应体系的pH值,其中单宁用量对溶液残余浓度有显著影响。通过实验还确定了落叶松单宁与Cu~(2 )、Fe~(2 )、Zn~(2 )反应的最佳条件,去除率可达到65%~90%。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黑荆树单宁与甲醛反应能力,以纳米TiO 2为催化剂对黑荆树单宁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以降解物的甲醛结合量为指标,分析催化剂用量对黑荆树单宁降解产物甲醛反应能力的影响。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测定黑荆树单宁和具有最大甲醛结合量黑荆树单宁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和聚合度。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对黑荆树单宁及具有最大甲醛结合量黑荆树单宁降解产物的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降解物甲醛结合量的影响较大,当紫外光功率为400 W、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60 g/L、反应温度为(35±5)℃、纳米TiO 2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以黑荆树单宁质量计)、降解时间为10 h时,降解物的甲醛结合量达到最大值(1.13 g/g),超过了苯酚和间苯二酚的甲醛结合量(0.89 g/g和0.94 g/g),有替代苯酚和间苯二酚与甲醛反应制备木材用胶黏剂的潜能。MALDI-TOF MS分析表明,黑荆树单宁的聚合度和分子量均有明显地下降趋势,降解物分子量分布集中于低分子量部分。FT-IR分析表明,单宁结构中连接棓酰基的醚键、棓儿茶素的苯环骨架、芳醚键、单元间C—C连接键均被破坏。以上结果表明,可通过紫外光催化降解调控黑荆树单宁的化学组成并降低其聚合度和分子量,获得的降解物具有良好的甲醛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1083-2008栲胶原料分析试验方法,对从广西各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地采集的26个不同品种或无性系的油茶壳的总抽出物、单宁含量和总颜色值进行测定,并对其用作栲胶原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壳的平均总抽出物为26.5%、单宁含量为9.6%、总颜色值为25.8。认为选取单宁含量大于10%的品种或无性系的油茶壳用作栲胶原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增加部分提纯工艺,可生产出单宁含量达60%以上的栲胶产品。  相似文献   

11.
李子果肉单宁结构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李子果肉的总酚含量与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联合核磁共振(NMR)技术详细研究了李子果肉单宁的类型、聚合度及平均分子质量.同时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研究了李子果肉单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李子果肉中总酚质量分数为8.29%±1.30%,可溶性缩合单宁质量分数为1.43%±0.93%;构成该单宁的黄烷-3-醇结构单元主要是表儿茶酚,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原花青定类型,且大部分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之间存在A型和B型2种连接方式,平均聚合度为5.3,平均分子质量为1583.7u;李子果肉单宁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7.98mg/L.  相似文献   

12.
通过界面改性来提高玻璃纤维(GF)/落叶松复合材料的胶合界面性能,从而提高纤维增强木质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比较了等离子体、硅烷、单宁、硅烷/单宁复合4种方法改性玻璃纤维表面对GF/落叶松复合材料胶合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单宁处理时间为2 h,硅烷处理质量分数为1%,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0 s时,GF/落叶松复合材料的胶合性能最佳,复合材料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单宁能够部分取代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增强玻璃纤维/间苯二酚胶黏剂之间的结合;比较4种方法处理效果可知,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单宁/硅烷复合偶联剂效果次之,然后是硅烷和单宁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13.
植物单宁是自然界中十分丰富的天然有机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单宁因苯环上富有多个能与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和络合作用的邻位羟基,近年来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重金属吸附材料。单宁不同的改性方法会对其吸附性能产生影响。本文论述了单宁的原位固化、胶原纤维固化、胺甲基化及磺化四种改性方法,阐述了单宁的改性机理以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宁四种改性方法特点的对比,对单宁改性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明确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树龄建柏危害差异及机制,以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本试验以1、2、4 a生建柏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观测其地径处树皮组织的形态结构,测定和分析其部分营养物质及植物次生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 ]在不同林龄的建柏林分中,1 a生建柏树皮厚度最薄且蜡质层平整度最低,树皮裂痕数最少,但黑翅土白蚁被害率与被害程度最高,表明2 a生及以上建柏具有一定的物理抗性;各龄树皮中的多糖、可溶性蛋白、黄酮、总酚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可溶性糖与单宁含量则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1 a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且单宁含量最低;4 a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单宁含量最高,表明单宁含量可能是影响建柏抗虫性的化学因素之一。[结论 ]黑翅土白蚁的危害程度与建柏树龄密切相关,而不同树龄的建柏的树皮结构、蜡质层分布状态、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则显著不同,共同决定了黑翅土白蚁对建柏危害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影响银露梅叶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银露梅生长的适宜生态区和生境特征,以及为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野生银露梅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 6 个不同产地野生银露梅叶中单宁、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银露梅叶单宁、黄酮的提取工艺。单宁含量测定采用钨酸钠 - 磷钼酸显色法,黄酮含量测定采用亚硝酸钠 - 硝酸铝比色法,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体外 DPPH·自由基清除法。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银露梅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单宁含量为 4. 95% ~ 7. 74% ; 黄酮含量为 1. 07% ~ 3. 56% ,其中青海互助产银露梅叶中的单宁、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达7. 74% 和 3. 56% ; 贺兰山产银露梅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 DPPHIC50值为 6. 9 μg·mL- 1; 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影响单宁含量的主导因子是年极端最低温度、无霜期和年极端最高温度; 影响黄酮含量的主导因子是年日照、年极端最低温度和年积温; 影响抗氧化活性的主导因子是年日照、年均降雨量和年极端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皮粉法与胶体滴定法测得pH=7时木麻黄树皮单宁的胶体滴定值与单宁质量的标准曲线,所得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4852x+0.8755,线性系数R2=0.9997。再用胶体滴定法滴定来自同一株木麻黄树的叶、粗枝和细枝的浸提液,根据胶体滴定值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单宁质量计算出干体各部位的单宁含量。木麻黄的叶、粗枝和细枝的单宁含量分别为12.11%、7.31%和6.29%,相对极差R小于2%。  相似文献   

17.
黑荆树,属于豆科相思树属,系热带、亚热带树种,生长高大常绿,产于南洋各地。树皮含有丰富的单宁,是优良鞣料植物。我场于1967年从印度尼西亚引进试栽,初步获得成功。五年生黑荊树,高达6米,胸径10厘米,并已开花。经测定树皮含单宁30%,且鞣性优良。现将我场引种栽培的方法简单介绍于  相似文献   

18.
黑荆树,属于豆科相思树属,系热带、亚热带树种,生长高大常绿,产于南洋各地。树皮含有丰富的单宁,是优良鞣料植物。我场于1967年从印度尼西亚引进试栽,初步获得成功。五年生黑荆树,高达6米,胸径10厘米,并已开花。经测定树皮含单宁30%,且鞣性优良。现将我场引种栽培的方法简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9.
黑荆树(Acacia decurrens var.mollis Linel.)原产南非和澳洲,是主要的鞣料植物树种,我所一九六一年引种的黑荆树,其树皮含单宁48.82%,纯度81.90%,单宁主要部分属凝缩类,是我所测定98种鞣料植物中单宁含量最高的树种,为厚皮香的1.6倍,余甘子的2倍,旱冬瓜的2.3倍,圣诞树的1.9倍,麻栎的4.7倍。也是纸浆和人造纤维丝的最好原料。据福建省资料,用作纸浆,收获率高,质量也好,并且容易漂白;每百斤木  相似文献   

20.
程红  严善春 《林业科学》2013,49(6):97-106
根据柳蛎盾蚧在丁香上的虫口密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3种(品种)丁香分为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分别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采集叶片,用香兰素盐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内的单宁、酚酸含量,分析丁香叶中单宁、总酚酸含量、酚酸种类等与柳蛎盾蚧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类丁香叶中的酚酸种类齐全,或者未危害期内总酚酸、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品种)(P<0.05),或者危害盛期单宁、总酚酸增幅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增幅为81.75%~888.43%)。中抗类丁香,只在危害盛期总酚酸含量增幅显著高于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易感类丁香。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在未危害期单宁和总酚酸含量相对较低,危害盛期单宁或总酚酸含量存在诱导滞后性,酚酸种数只是高抗和中抗类丁香的1/2。此外,一些特定酚酸种类的有无及其含量的多少也与丁香的抗性相关,如:高抗类及中抗类丁香在5—8月均检测到肉桂酸,易感和高感类丁香5—8月均未检测到肉桂酸。总之,丁香中酚酸种类多、总酚酸或单宁含量高,或者其单宁和总酚酸含量能在虫害后迅速升高、增幅大的种类,对柳蛎盾蚧的抗性就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