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湘利  刘静 《果农之友》2006,(10):36-36
在不引起果蔬冷害、冻害的前提条件下,适宜的低温是贮藏果蔬的最好方法,然而不同产品、不同产地的果蔬,对贮温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果果蔬贮藏在不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极易引起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贮藏期间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产品出库以后,在运输和上市期间会使潜伏的冷害症状立即表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比人类所预料到的损失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常将若干种果蔬集中在一起进行冷库贮藏,这就使得很多冷敏性果蔬极易发生冷害现象.为了减轻果蔬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病率,降低果蔬的采后损失,提高果农收入,本文简要介绍几种有效的预防果蔬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不引起果蔬冷害、冻害的前提下,适宜的低温是贮藏果蔬的最好条件,然而不同产品、不同产地的果蔬,对贮温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如果果蔬贮藏在不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极易引起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贮藏期间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产品出库以后,在运输和上市期间会使潜伏的冷害症状立即表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比预料的更严重。为减轻果蔬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降低采后损失,提高经济收入,现介绍几种预防果蔬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适宜的低温是贮藏果蔬的最好方法。但如果果蔬贮藏在不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极易引发冷害,造成严重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贮藏期间不会立即显现出来,而是产品出库以后,在运输和上市期间才表现出来。因此,冷害造成的损失通常比人们所预料到的损失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瓜甜瓜》2004,(6):53-53
低温是保存水果和蔬菜的最好方法,但是不同的产品起源地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就会导致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环境或冷库内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产品运输到温暖的地方或销售市场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往往比我们所预料到的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经常将多种果蔬混装在一起,容易使冷敏产品产生冷害。下面介绍一些防果蔬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温是保存水果和蔬菜的最好方法,但是不同的产品起源地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就会导致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环境或冷库内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产品运输到温暖的地方或销售市场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往往比我们所预料到的更加严重。有些批发市场和冷库经常将多种果蔬混装在一起,容易使冷敏产品产生冷害。下面介绍一些防果蔬冷害的措施:1适温下贮藏防止冷害的最好方法是掌握水果蔬菜的冷害临界温度,不要将水果蔬菜置于临界温度以下的环境中。2温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薄皮甜瓜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蜜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薄皮甜瓜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是影响薄皮甜瓜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低温可减缓薄皮甜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损失,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但温度过低会引起冷害,0℃条件下贮藏3d、5℃贮藏6d即会有冷害发生;贮藏温度偏高,可加快薄皮甜瓜后熟衰老过程,室温条件下贮藏9d,腐烂严重,失去商品价值;10℃条件下贮藏能较好保持薄皮甜瓜的风味和感官品质,是京蜜薄皮甜瓜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7.
《吉林蔬菜》2013,(3):39
1贮藏条件黄瓜生长温度一般为20~25℃,对低温极为敏感,10℃以下两天就会出现冷害。冷害初期瓜面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凹陷和水浸斑,特别是头部尖端最先凹陷,然后整个瓜身均可成为水浸状,并变软,且受病菌侵染而腐烂。有时在低温下冷害症状不明显,但回到常温下则腐烂发展很快,因此,贮藏中要特别注意贮藏温度一般不  相似文献   

8.
鸭梨果实芳香多汁,品质优,耐贮藏.但要注意,鸭梨对低温十分敏感,应重视冷藏温度的科学管理.鸭梨于10月20日采收,装于聚乙烯(0.03mm厚)袋中贮藏.直接在0℃或5℃下贮藏,果实会发生冷害,其症状是:果肉褐变(黑心病),呈水浸状,症状最初源于果肉中央,以后逐步扩大连接成片至全部果肉褐变.冷害果实味淡而苦.经过缓慢(分级)降温预处理后,再将果实贮藏于5℃下,可以减轻或避免冷害的发生.例如,在10℃下存放2周再于5℃下贮藏,可延缓果实冷害发生1周;在10℃下存放3周或4周再于5℃下贮藏,果实不发生冷害;20℃下放1周→15℃下放1周→10℃下放1周,再于5℃下贮藏,果实也不发生冷害.鸭梨果实经3周以上时间的缓慢降温处理后,可在5℃下贮藏5个月,果实无冷害发生,且品质和风味优良.  相似文献   

9.
辛甜甜  辛力  李富军 《北方园艺》2011,(12):166-169
综述了桃果实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冷害的症状与发生机理,从温度、气调、化学物质处理方面总结了冷害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以后研究的方向,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凌海波 《蔬菜》2004,(8):23-25
果蔬贮运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病变腐烂现象,造成贮藏损失。病害发生的种类概括起来可分为2大类:一是由于贮运环境条件不适宜引起的生理病害,如冷害、冻害、气体伤害和药害等;二是由于病原菌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此外还有由于挤压、撞击等外部机械力及虫害造成的机械损伤。其中尤以侵染性病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而生理病  相似文献   

11.
鸭梨的贮藏     
鸭梨皮薄肉细,果汁丰富,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出现黑心病、黑皮病等生理病害。鸭梨的黑心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期黑心病,多在冷库里发生,是由于降温太快引起的低温伤害,多发生在入库后的30—50天内,症状是果心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果肉仍为白色,果皮青绿或黄绿色;另一种是由于衰老而引起的,多在贮藏到第二年2—3月份发生,症状是果心变褐,果皮色泽暗淡,果肉组织松散。鸭梨贮藏的关键是在于控制其黑心病的发生。根据发病原因,鸭梨在适时采收及时入库后,库温应  相似文献   

12.
果蔬变温贮藏控制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果蔬变温贮藏可以延缓和减轻冷害的发生。综述了果蔬冷害发生机制及变温贮藏控制冷害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五种变温模式即间歇升温、双温循环、逐步降温、波温贮藏、热处理的原理与应用,并对变温贮藏控制冷害的作用机理及存在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贮藏温度对大五星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湿季节,果实生理活动旺盛,含水量多,极易腐烂变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存和长途运销,采后损失率高。目前,枇杷贮藏最常用的方法是冷藏法。郑永华等把枇杷果实在1℃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果实失水,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Mukerjece认为,枇杷贮藏在3℃低温下能减少腐烂;周德荣通过0、5、15℃和常温比较表明,“照种”枇杷在5℃下贮藏31天的好果率最高为83.9%。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枇杷果实在不适宜的低温下长期贮藏会发生冷害现象。曾雅鹃等发现,在1℃低温下贮藏,枇杷果皮难剥,果肉变硬,  相似文献   

14.
槟榔芋采收后,如未经严格挑选和处理,长期处于阴湿等环境条件下,遇高温极易诱发干腐病和黑褐病,从而造成腐烂变质,降低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为了延长槟榔芋贮藏期,采用科学的贮藏方法和简易加工技术可提高槟榔芋的商品价值,同时使产品均衡上市,满足消费者需求。本文总结了槟榔芋几种常见的贮藏保鲜方法,如堆藏法、泥沙埋藏法、田间越冬贮藏法、窖藏法、低温冷库贮藏法、保鲜膜包装贮藏法、气调贮藏法等,并概括了目前槟榔芋的主要加工品及其制备方法,为延长槟榔芋贮藏保鲜期、减少腐烂损失、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密本"鲜嫩南瓜为试材,研究了3、5、7、9、11℃低温贮藏对鲜嫩南瓜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嫩南瓜在3、5、7、9℃低温下贮藏均有冷害发生,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失重、细胞膜透性、黄色素及MDA含量均逐渐升高;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11℃下贮藏未有冷害发生,生理活动受到明显的抑制,有效维持了鲜嫩南瓜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前避雨栽培影响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桃果实的贮藏研究主要包括品质维持技术研发及调控机制分析,有关采前生产措施对于采后贮藏品质的报道相对较少。【方法】研究选取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Batsch‘Hujingmilu’)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的品质分析。【结果】避雨栽培果实置于0℃贮藏21 d转货架3 d发生果肉组织褐变等冷害症状,对照果实出现冷害的时间为28 d转货架。不同栽培模式来源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的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21 d转货架3 d,整个贮藏过程中的糖酸比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并无显著差异。电子鼻的统计质量控制(SQC)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与对照样品存在感官品质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发现低温后转货架发生冷害的避雨栽培果实内酯类、酯类、呋喃类和降异戊二烯等挥发性物质显著含量低于对照果实,冷害越严重浓度越低。对于具体挥发性物质而言,乙酸己酯、顺-3-乙酸己烯酯、反-2-乙酸己烯酯、γ-癸内酯等在避雨栽培果实低温贮藏转货架后显著低于对照。【结论】相对于露地栽培措施,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更易发生冷害,主要症状包括果肉褐变、组织不能正常软化,蔗糖含量减少,果香型的内酯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果品蔬菜极易腐烂变质,是贮藏保鲜的难以攻克的难题.人们创造了窑藏、冷藏、熏库、喷涂、化学剂(包括涂保鲜蜡)、冷库、气调库、薄膜大帐等一系列贮藏保鲜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杀灭霉菌,抑制果蔬后熟.以求延长保鲜期确保果蔬的品质和风味华美如初.但是,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达到完美程度,很难兼容人们期望的几种要求.  相似文献   

18.
茄子果实冷害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挺 《园艺学报》1998,25(3):303-305
‘杭州红茄’果实在(2±1)℃低温下贮藏6d即出现冷害症状。冷害发生前乙烯释放量较高,而后急剧降至较低水平;SOD活性在此温度下前8d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显著低于(13±1)℃条件下的活性;CAT活性在4d后即迅速降至较低水平;膜透性和POD活性则在冷害发生(第6天)后急剧上升。表明果实冷害的发生是冷害低温抑制SOD和CAT活性、强化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结果,而POD活性的上升则促进了冷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导读】冷害是冷敏果实采后在不适宜低温下出现的常见问题,也是造成冷敏果实严重采后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冷敏植物器官对低温胁迫的不良反应,果实冷害症状可能由于细胞壁、细胞膜的改变,果肉褐变以及呼吸与乙烯释放异常引起。目前生产中常通过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类措施改善植物组织的抗冷性,减轻果实冷害,维持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0.
1-MCP对不同成熟度白凤桃冷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凤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低温冷藏条件下果实成熟生理和冷害发生的影响。实验采用25μL/L1-MCP分别对底色转白期(MG)和成熟期(RR)桃果实进行处理,然后置于(0±1)℃冷库中贮藏24d。结果表明,1-MCP处理都能够延缓MG和RR果实的后熟软化进程,降低乙烯释放量,并抑制了果实快速软化阶段的PG酶活性;1-MCP处理提高了贮藏后期MG果实的硬度,降低了出汁率,加剧了冷害的发生程度,1-MCP处理对RR果实的冷害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1-MCP对桃冷害的发生程度与果实成熟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