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和安格斯牛冻精,进行母犏牛人工授精配种。母犏牛平均发情周期22d,发情持续期20~36h。平均怀孕期274.9±28.31d。人工授精受胎率76.26%,繁殖成活率63.3%。  相似文献   

2.
<正>牦牛是青藏高原特色畜种,牦牛远缘杂交是传统的牦牛杂交利用生产技术。牦牛与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生产性能明显高于亲本。20世纪70—80年代,引进国外肉牛、奶牛冷冻精液开展牦牛人工授精配种,由于难产、母牛营养等技术问题进展很慢。陆仲等人利用荷斯坦牛或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与黄牛杂交,生产的一代杂交公牛再与牦牛本交生产犏牛,解决了牦牛与奶牛、肉牛杂交难产等技术问题。由于犏牛雄性不育,犏牛与牦牛或黄牛回交产生的尕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采用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试验,测定杂交后代犏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并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中甸母牦牛的产犊率为59.26%,杂交后代的成活率为75.00%;母牦牛妊娠平均天数为271d,生产的犏牛6月龄平均体高89.3cm,体斜长92.5cm,胸围115.0cm,管围13.4cm,体重112.4kg;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相比,除成活率下降外,西门塔尔牛与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其他繁殖指标及生产性能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草原红牛杂交改良甘南牦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在甘南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甘南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达46.99%,比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人工授精生产犏牛提高10.84%,比当地黄牛杂交甘南牦牛提高6.99%.繁殖的草犏牛杂种优势明显,初生重大,公母分别为21.41 kg和20.52 kg,相应比甘南牦牛增加8.20 kg和7.33 kg,比土犏牛增加6.06 kg和5.55 kg(P<0.01);生长发育快,18月龄时,公母体重分别为184.43 kg和178.67 kg,相应比甘南牦牛增加62.76 kg和61.01 kg,比土犏牛增加52.94 kg和52.68 kg(P<0.01),杂种优势率达6.99%.建议在甘南地区推广草原红牛杂交改良甘南牦牛技术,并对草犏牛生产性能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120头犏牛用于同期发情试验,其中试验一组50头,采用FSH处理的方法;试验二组30头采用F300处理的方法,同时40头母犏牛用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F300和FSH两种药物后犏牛的同期发情率分别达46.00%,80.00%;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达82.60%和83.33%;B-超早期妊娠诊断与直肠检查的符合率达92.59%。  相似文献   

6.
[目的]犏牛可以生活在海拔2 800~4 200 m,对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世界屋脊”的著名牛种,为了提高西藏犏牛资源的综合利用,其后代变废为宝。[方法]在试验区选择200头经产母犏牛通过引进安格斯牛的细管冻精,依靠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种间三元杂交技术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试验,测定初生、3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观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结果]结果显示:参配母犏牛200头,实配160头,其中104头母犏牛怀孕受胎,98头顺利产犊。实配率80%,人工授精受胎率65%,成活率94.23%。犏牛平均妊娠期(266.81±11.93) d。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出生体尺、体重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8.95 kg,提高73.23;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7.491 cm,1.394 cm,8.998 cm,0.063 cm,提高了13.94%,2.56%,15.70%,0.068%。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3月龄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43.3 kg,提高168.89;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15.67 cm,16.95 cm,26.31 cm,1.64 cm,提高23.27%,24.76%,34.31%,15.83%。[结论]弥补了犏牛传统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的体躯发育差、生长发育慢等缺陷,且很好地适应西藏高寒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安格斯牛可作为高原环境下繁殖犏牛生产肉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并拥有开发高端产品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阿坝州作为四川省主要的畜牧产业重点产区之一,近几年在牦牛产业发展中形成了以牦牛杂交改良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产业新模式。杂交改良目前除了采用传统西黄牛(西门塔尔♂×本地黄牛♀)公牛与牦牛自然交配生产犏牛外,随着技术培训的普及与牧民思路转变,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牦牛改良生产优质犏牛。本文就近几年阿坝州犏牛改良重点县——若尔盖县和红原县的改良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为川西北牦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犏牛、牦牛生长发育、增重效果及屠宰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犊牛培育技术,6月龄犏牛公犊牛和牦牛公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体重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用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犏牛对照组和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犏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138.27±3.17kg和113.29±2.87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8.47%和47.91%,犏牛设施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99.09±2.35kg和79.83±1.91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7.46%和46.29%,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相比,牦牛设施组和犏牛设施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牦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显著提高,总增重、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犏牛和牦牛。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牦牛杂交改良现状,介绍了青海省推广牦牛三元杂交技术、进行犏牛产业化生产和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开展"母犏牛杂种优势持续利用"项目进展,并对青藏高原犏牛产业化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犏牛高效生产新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5):1007-1013
犏牛是牦牛与奶(肉)牛杂交的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是牦牛育种改良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雄性犏牛不育,杂种优势无法稳定遗传。因此,利用现代繁殖育种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牦牛屠宰场的卵巢收集卵母细胞,与奶(肉)牛的冻精进行体外受精,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犏牛体内,建立生产犏牛新模式。结果表明,用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和娟姗牛的冻精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牦牛种内体外受精(P0.05)。胚胎发育动力学结果表明,犏牛胚胎的体外发育速率显著高于牦牛胚胎(P0.05);雄性犏牛胚胎的发育显著快于雌性胚胎。用孕酮阴道栓、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G)和氯前列腺烯醇(PG)组合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案,诱导犏牛发情效果较好,发情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PG组(P0.05)。获得了全球首批试管犏牛(7头),实现了犏牛生犏牛新模式。获得的试管犏牛体型丰满、生长迅速、1周岁的体质量达160 kg,是同龄牦牛的2倍。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犏牛体外生产技术体系,充分利用了母犏牛的繁殖性能,为挖掘优秀母犏牛的繁殖潜能和加速扩繁犏牛奠定了基础,对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决牦牛人工授精中所遇到的发情鉴定不准确、受胎率低、繁殖员对人工授精技术掌握不够等诸多难题,以提高母牦牛受胎率及繁殖成活率。[方法]我们在牦牛杂交改良中采用牛可视输精枪和排卵测定仪进行人工授精操作,取得了明显的杂交效果。[结果]采用娟姗牛冻精用排卵测定仪和可视输精枪进行人工授精的母牦牛受胎率、产仔成活率、繁殖成活率等指标均比用直肠把握输精法人工授精的高。其中,用可视输精枪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为73.78%,比直肠把握输精法(57.48%)提高16.30%,产仔成活率为96.52%,比直肠把握输精法(92.80%)提高3.72%,繁殖成活率为62.03%,比直肠把握输精法(49.49%)提高12.54%。[结论]应用可视输精枪在深入子宫授精时直观、清晰度高,容易掌握授精位置,对初学牛人工授精者是非常好的应用技术,可以轻松通过子宫颈,直接输精到准确位置,真正实现子宫内输精,大大提高了人工授精受胎率及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After domestication of wild yak and utilization of its frozen semen was successful in 1983, frozen semen of wild yak was used to improve domestic yak and local yellow cattle b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 Hybrid vigor of their F1 was obvious, i. e. ,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F1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offspring did not only have significant heterosis in performance but also can rejuvenate effectively their adaptability and survival, and can use alpine grassland more efficiently. Thi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Compared with dairy cattle, beef cattle and yellow cattle, AI of yak was more difficult. Using AI to improve yak performance was difficult and significant in yak production areas of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 more technique and fund to extend AI.  相似文献   

13.
人工授精技术是牦牛养殖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公牦牛驯养,人工授精前的准备、过程、精液品质检查、母牛发情鉴定,输精等环节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进一步优化牦牛肉品质,有效缩短牦牛养殖周期,提高其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方法]本研究进行了安格斯肉牛与牦牛杂交试验,,利用安格斯肉牛冷冻精液,对251头经产母牦牛进行了人工授精。[结果]人工授精后,分别于2013年产犊42头,成活率66.67%;2014年产犊51头,成活率95.7%;2015年产犊67头,成活率91.04%。[结论]牦牛膘情较好时期,受胎率可达83.33%,接近于奶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达到了青海省牦牛人工授精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甘南农牧交错区牦牛生产性能筛选最佳杂交父本。[方法]分别选取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娟姗牛优质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比较妊娠牦牛的流产率、难产率,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症的发生率,产后当年与第二年发情的比率。[结果]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冻精人工授精甘南牦牛时,母本妊娠期的流产率和难产率显著高于安格斯、娟姗牛(P<0.05),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作为父本杂交,母本的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牦牛,母本产后当年与第二年发情的比率分别为39.22±1.65%和35.29±1.84%,显著高于其他种公牛冻精杂交后母本的发情率,且只有娟姗牛试验组当年发情率高于第二年发情率。[结论]娟姗牛为父本时,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最低,繁育潜能利用率最高,可作为改良甘南牦牛最佳父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本地牦牛品质退化原因的分析,关键是牦牛饲养管理水平、人工繁育水平和动物保健水平等较低而导致,建议从舍饲人工驯养入手,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牦牛繁育中推广使用,对牦牛进行品种选育及人工扩繁扶壮,应用半舍饲综合配套技术及育肥出栏技术,冬季及枯草期补饲,达到提高牦牛品质、提高养殖水平、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牛业的高速发展,牛精液液体保存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人工授精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加速了肉牛的繁殖改良,同时还促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提高牛的饲养效益。与此同时,优良的种牛精液品质也是改良的关键,有实验结果表明: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会影响牛的精液品质[1],同时强制运动也是决定种牛精液品质的关键环节[2]。合理的精液冷冻与保存不仅能发挥优良的精液品质,同时也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从牛精液新型冷冻保护剂和损伤修复、牛精液冷冻保存添加剂、牛冷冻精在人工受精中的应用、冷冻保存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期对今后种牛精液冷冻和保存技术发展有所帮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遗传资源,是高寒牧区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深入了解母牦牛的繁殖特性是实施牦牛繁殖调控的基础。本文从初情期、性成熟、发情、妊娠期、分娩、繁殖力等方面综述了牦牛的繁殖特性,并探析了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效率的技术措施,旨在为牦牛品种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水牛由于其发情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情表现特征没有黄牛明显,且有一部分还处于隐性发情壮态。因此奶水牛的发情鉴定比较困难,适时输精的时机较难于把握。故奶水牛的受胎率偏低。笔者总结多年在基层开展奶水牛人工授精配种的经验,认为提高奶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关键技术是:一需要有优质的冷冻精液;二要准确的把握母水牛的适时配种时机;三要有娴熟的人工授精配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综合利用牦牛资源,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方法]2020年夏河县种羊场通过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方式对955头牦牛采用娟珊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结果]受胎470头,成活179头,受胎率为49.2%,繁殖成活率为3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