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闽南、台浅渔场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闽南、台浅渔场海洋捕捞强度不断增强,捕捞方式和作业结构日趋不合理,渔船效率下降。本文从渔场的渔业资源现状出发,对灯围、拖网等作业规模的总量控制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渔业科学管理,控制拖网,巩固灯围,发展流刺网、深水延绳钓及鱿鱼钓和鱿鱼敷网作业的新路子,以养护和合理利用渔场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捕捞业现状是:渔船数量盲目增长,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使我国失去了部分黄金渔场,加剧了国内近海渔场的负担,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渔民收入普遍下降,海洋捕捞业正处于内忧外困、惨淡经营的艰难境地。2002年5月20日,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渔业船舶报废暂行规定》。该规定的出台,是国家确保渔船、渔民安全、减少近海水质污染、控制捕捞强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渔业船舶管理和渔业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从事海上渔业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控制近海捕捞机动渔船的盲目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宏观控制,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资源状况相适应,促进海洋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渔船数量和功率双指标控制,所有海洋捕捞机动生产渔船一律换发新版渔业捕捞许可证,纳入捕捞强度控制管理范围,贴附马力凭证。现就有突换证事项通告如下:一、实行海洋把捞强度控制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减轻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海洋捕捞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巨大措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深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部湾这块全国的最后“渔业净土”近几年也巳不堪重负,渔民的捕捞强度已大大超过了鱼虾贝类的自我补充速度,造成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而各种渔业管理措施又难以奏效,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受其中国沿海全局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原因,主要问题表现在漠视环境污染、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发展格局不合理,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弱化,渔民“一夜暴富”的急燥心理,渔政管理不力,科技投入资金过少,跟不上生产需要等。特别是长期受以“产量论英雄”管理理念的腐蚀。针对以上问题以及因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北部湾传统作业渔场将进一步缩小而渔船却不断增加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可持续发展北部湾海洋渔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南海三省(区)拥有渔船74175艘,2000年南海区渔船普查结果初步显示,“三证不齐”和“三无”渔船占其中的40%。由于渔船管理不善,捕捞强度的盲目增长,使南海区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渔船单产下降,渔获组成低龄化,个体小。而捕捞生产效益的下降,又促使渔民千方百计通过革新捕捞技术来提高捕捞能力,从而使得捕捞能力不断增长,更进一步加速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能力的不断增长与渔业资源的快速衰退的矛盾已十分尖锐,迫使我们在渔业管理上寻求新的管理制度,以缓解由于捕捞…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中日、中韩及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生效后我国渔业面临的问题,中央财政设立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保证资金安全、有效地使用,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则》,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各级渔业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转产转业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1、因协定影响而退出捕捞的海洋渔船的报废补助。2、吸纳和帮助转产渔民就业、带动渔区经济发展、改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项目补助。第四条 报废渔船补助资金补助对象为渔船所有人;项目补助资金补助对象为项…  相似文献   

7.
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合理地开发利用,将导致资源的衰退,甚至鱼种的灭绝。近年来,由于海洋捕捞强度的提高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渔业资源衰减,许多经济鱼类形不成渔汛,渔船单产大幅度下降,渔获物的组成呈低龄化和小个体化。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去寻求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缓解过度捕捞给渔业资源造成的破坏,保障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客观上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会的签署、生效,渔洋渔业开始由领海外自由捕捞向专属经区制度过度,我国海洋渔业由此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根据有关的渔业协定,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作业渔场将明显缩小,大量捕捞渔民面临转业和失业的问题,对海洋渔业和沿海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二是由于大批渔船从外海传统渔场退出,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加大,对现有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制度会带来一定冲击,由于近海海船拥挤,海上治安问题会更为突出。三是由于有关国家加强了海上管理以及我国渔民受传统作业习惯影响,涉外渔业纠纷…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2005,26(6):46-46
福建省沿海将减少海洋捕捞渔船。以保证海洋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捕量相适应,鼓励从事捕捞业的渔民和渔业生产经营组织减船转业,从事水产养殖、休闲渔业或者其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在农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渔业要以贯彻新的《渔业法》为契机,加大执法力度,指导渔民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水产品加工深度。逐步推行限额捕捞制度和渔船报废制度,切实控制并压缩内陆和近海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认真执行养殖证制度,保护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沿海地区要适应实施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和中越北部湾划界与渔业协定的要求,制定优惠政策,认真做好部分渔民的转产转业工作,保持渔区经济社会的稳定。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于1月3日在北京开幕,各专业会议于5至6日同时召开。各省、…  相似文献   

11.
海洋捕捞业是辽宁渔业的主体。全省拥有捕捞渔船2.7万艘、总马力70万匹,从事捕捞渔业劳动力10万人。 纵观辽宁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历史,综合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问题是很严峻的:一是机动渔船发展失控、近海资源破坏严重。80年代以后,辽宁省机动渔船与马力增加,不但捕捞产量不是同步增长,而且马力单产呈下降趋势。这就说明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再从1994年渔船数量分析看,小型渔船比例大:22马力以下的渔船占总船数的80%;40~120马力占18%;135马力以上占2%,其中200马力以上仅占0.9%。这就表明,辽宁省两万余艘小型渔船拥挤在沿岸、近海渔场竞相捕捞,不但加大了对近海渔业资源的破坏力度,而且造成渔场秩序混乱。二是渔船在外海捕捞能力在弱化。  相似文献   

12.
水产流通体制的改革,为渔业生产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从保护渔业资源的角度出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但要把握住海上渔船和渔业资源的管理,还要注重水产品流通环节,这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市场的兴衰和渔民的切身利益。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渔业行政执法力度的加强,有效地控制了捕捞强度,缓解了资源衰退的压力,保护了主要经济种类的幼鱼,使渔获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渔民人口众多,捕捞渔船数量庞大,渔港码头遍及全国沿海各地,还有许多数不清的自然港湾。而有限的渔业执法人员和为数不多的渔…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1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海捕捞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已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科学养护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近海捕捞渔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梳理了渔业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主要管理制度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渔船渔具管理监督及优化渔业支持政策创设等方面,提出促进近海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正当我国近海的渔业资源处于严重衰退,捕捞经济效益处于逐年下降之际,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双囊桁拖网捕虾作业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使用.减轻丁东黄海传统捕捞对象的压力。任何渔业资源都不可能长期取之不尽,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作业方式也得改变。近几年来,数千条机动渔船集中在江浙沿海进行桁拖网捕虾作业,使渔场越来越拥挤.特别是一些大马力渔船也改用桁拖网作业,捕虾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据上海水产大学季星辉等人计算,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海洋捕捞业正处于一种内困外扰、经营艰难的境地。从内部来讲,一是其依托的海洋渔业资源经过几十年连续性、高强度的开发,资源结构遭受严重破坏,总量日趋衰竭;二是捕捞强度不断膨胀,远远超出资源的承载能力。从外部来讲,一是国家实行石油体制改革,特别是2000年七次提高柴油价格,使得以柴油为主要渔需物资的海洋捕捞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二是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又使我国部分渔船退出传统渔场,加剧国内近海渔场的负担,并产生诸多不利影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海洋渔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海洋捕捞许可制度,我部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了捕捞许可制度实施情况大检查和海洋渔船普查工作。检查和普查情况表明,我国海洋渔船管理和捕捞许可制度的建立,对保护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海洋捕捞强度增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执法工作不力,“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大量存在,特别是小船艇和排、筏数量庞大。 “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的大量存在,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我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02,321(8)
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积极调整渔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率先放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水产品增长迅速,从长期短缺转变为市场饱和有余,总产量连续十年占据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破坏了鱼虾蟹类生产繁殖和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加上海洋捕捞强度过大,使近海渔业资源日趋衰退,渔场荒漠化程度日益加重。许多传统  相似文献   

19.
郭庆祝 《中国水产》2016,(11):48-49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一、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收入锐减、生活水平下降,多数渔船靠"吃油补"维  相似文献   

20.
谈新的海洋制度下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制下,国际海洋法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我国海域相邻的国家、地区较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与周边国家有争议的海区面积达120万km^2,对我国的渔业资源和海洋权益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使我国的传统捕捞业面临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的周边国家都宣布建立二百里专属经济区或专属渔区制度,我国传统的渔场将变成别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日、中韩、中越3个渔业协定的生效,每年全国约有6,000艘渔船要陆续从部分外海传统渔场撤出,有30多万海洋捕捞渔民和近百亏渔业人口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社会稳定和再就业增加了巨大压力。同时,由于大批渔船从外海传统渔场退出,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加大,对现有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的制度会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就这种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