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林业》2002,(1):6-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地沙化的预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沙化土地,包括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地沙化的预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本法所称沙化土地,包括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  相似文献   

3.
大同市矿区植被恢复主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地表沉陷、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本文针对大同市矿区生态破坏的实际,提出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第三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为依据,以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探讨河南省沙化土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物治理措施中要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经济技术原则,以乡土植被恢复为主,乔灌草合理配置,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防风固沙林与农林复合生态防护体系;并针对不同沙地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属典型内陆干旱荒漠气候,自然生态环境较恶劣。特别是近20年来,张掖市人口增长和大面积的开垦土地,大片原生植被受到破坏,地下水资源受到不合理的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导致绿洲外围的人工林和天然植被成片干旱死亡,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是河北省及京津地区沙化土地最为严重的地区,加快治理沙化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构建京津冀生态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该区沙化土地现状,提出了治理沙化土地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森林植被遭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人为因素是云南省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沙化土地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河漫滩沙化、淤积沙化、风沙化、沙石化和土林等5个沙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造成土地生产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425.2hm2经过近5年的治理,各类土地面积有明显变化,对今后沙化土地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也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西藏地区荒漠化沙化一直以来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和难点。选取西藏地区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沙治沙新途径研究,以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结果表明,封禁3年后,封禁区植被盖度提升7.25%,主要由原生植被西藏锦鸡儿和人工植被藏沙蒿贡献,两者分别占总重要值和总优势度的86.1%、83.0%,对固沙作用贡献最大;流动沙地和露沙地减少16.6%,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面积增加5.9%,平缓区沙丘移动速度更快,平均速度15.5 m/a。以期为探索高原地区沙化土地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闫德仁 《防护林科技》2023,(1):75-77+83
采用数量化方法评价防沙治沙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参考生态环境指数(EI)方法,紧密结合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指标,构建了防沙治沙生态环境指数(EIC)评价的指数体系。结果表明,选择沙化土地面积逆转指数、林草资源面积指数、林草固沙植被盖度指数和生物丰富度指数,能够客观评价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后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发现沙化土地面积逆转和林草资源面积增加对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状况具有关键性作用。利用EIC方法评价防沙治沙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河北省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沙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64%,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结构优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对典型植被类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10项指标,并通过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效能指标测定和径流小区泥沙对比分析,认为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乔木林最适郁闭度为0.6~0.7。阐述了突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植被优化结构建设是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根本途径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独木河流域大塔山湿地的环境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 ,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对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塔山湿地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及水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价值 ,对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观光旅游和教育科研等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部分为研究区域,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道演变规律与景观格局分布规律,并着重研究了该地区河道演变与景观格局分布的联系。结果表明:近20年间黄河总取水量呈上升趋势;2002~2010年裸地沼泽面积明显减少,植被面积增多。2010~2019年,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形式从沿海区域开始向内陆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最外环为海洋、向内依次为是浅海滩涂、滩涂、水产湿地、盐田、旱地、沼泽湿地、植被、建设用地;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图可以利用ENVI提取其对应的植被覆盖图来消除影响。在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的基础之上建立植被覆盖图,通过NDVI指数分析植被的长势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对云南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2010—2019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和统计,选取分维数、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破碎度、分离度、脆弱度指数、生态环境脆弱度等8个景观评价指标,探讨在景观格局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底,建设用地、农地、水域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科尔沁沙地概况以及植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价了现有的成功技术和应用效果,并结合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的现状,提出了科尔沁沙地生态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进一步探讨了科尔沁沙地植被建设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土默特左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战略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使土默特左旗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社区植被是唯一具有负反馈作用的生态系统;且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社区植被的不同类型其生态效应不同,以实验手段对社区中乔灌草型、灌草型、草坪型三种类型植被的释氧固碳、降温增湿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和量化它们的生态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8.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佛教文化,美丽的中亚热带高原风光,罕见的地带性植被,庞大、瑰丽而气势雄伟的寺院古建筑群,成为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著名旅游景区。但目前生态旅游开发速度较缓慢,为此,在对鸡足山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NASA提供的逐月合成的新宁县2000—2009年MODIS-NDVI数据,配合气象台站资料,分析了县域NDVI季节时空变化特征及10年间新宁县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研究表明:新宁县NDVI季节变化与植被的生物学特性、物候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异性,表现为东南、西南地区植被指数常年处于较高状态,季节变化不明显;中部地区植被覆盖中等偏低,年内变化居中;西北部山丘遍布,还有耕地和其他农业用地,人为因素较大,植被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近10年新宁县植被总体呈稳定和改善状态,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和万峰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明显,同时,由于县域境内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分散的植被退化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中针对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辖自然保护地存在的边界不清、范围交叉重叠、矛盾冲突较多、保护地空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梳理核实边界、主动协调权属争议、依规调处矛盾冲突、减少破碎化和天窗、新建自然保护地,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