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为了提高木聚糖酶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介孔氧化钛和海藻酸钠为载体,开展木聚糖酶固定化研究。氧化钛固定化木聚糖酶,考察了吸附时间、给酶量、温度和pH值对固定化的影响;海藻酸钠固定化木聚糖酶,考察了NaCl浓度、海藻酸钠浓度和硬化时间对固定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种固定化木聚糖酶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介孔氧化钛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0.5 h,给酶量20.36 IU/g,温度65℃,pH值6.0,固定化木聚糖酶回收率为93.37%;优化的海藻酸钠固定化条件为:硬化时间2 h,氯化钙质量浓度为20 g/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35 g/L,温度65℃,pH值6.0,固定化木聚糖酶回收率为28.77%。相对于海藻酸钠固定化木聚糖酶和游离木聚糖酶,介孔氧化钛固定化木聚糖酶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优于海藻酸钠固定化木聚糖酶及游离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pH值5.0,酶用量48.6IU/g(以绝干壳聚糖计,下同)的β-葡萄糖苷酶经壳聚糖微球吸附12h后,在25℃、1.0%的戊二醛存在下交联2h,得到酶活力为41.76IU/g和酶活回收率为85.93%的固定化酶。  相似文献   

3.
漆树酶(EC.1.10.3.2)共价偶联在对氨基苯砜乙基(ABSE-)交联琼脂上。研究了固定漆树酶的条件,比较了琼脂与琼脂糖两种固定化酶载体。固定化漆树酶的活力达23光密度变化值/分·克(干),活力回收达37%。找出了固定化漆树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测定了它的米氏常数,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并且与天然漆树酶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残余重氮盐对固定化酶的影响。固定化漆树酶能重复使用二十次以上,其热稳定性也优于天然漆树酶。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固定化生物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且可反利用的方法.对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漆酶来源与绿色化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漆酶来源,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尤其是我国的特产资源漆树及其他植物漆酶,酶的稳定化及固定化,生物整治、对木质素的作用及其绿色化学各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生物柴油催化剂固定化酶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性能,并对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测定固定化酶活力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20min,温度43℃,固定化酶用量40mg;与游离酶比较,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贮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都有大幅度提升;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在动力学上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聚合松香钙固定化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合松香(PR)及聚乙烯醇接枝聚合松香树脂(PVA-g-PR)的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淀粉酶的固定化,考察了固定化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松香钙(PRCa2 )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使用5次后,酶活力为首次固定化酶活力的30.8%;最适作用温度70℃,较游离酶高30℃;最适作用pH值5.0,以淀粉为底物,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为1.69×10-2kg/L,较游离酶Km值2.90×10-2kg/L小。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铜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壳聚糖上的-NH2与Cu^2+生成不饱合络合物,以高分子配位键法,对多酚氧化酶(PPO)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最佳pH值为6.24,在70℃放置25min后酶活力保留31.1%,。讨论了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米氏常数及底物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硅藻土、聚氨酯树脂、氧化铝和海藻酸钠4种载体固定化米根霉细胞,探讨它们催化大豆油甲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的能力.结果表明聚氨酯树脂为适宜的固定载体,在80mL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聚氨酯树脂0.6g时所制备得到的固定化细胞性能最佳,此时固定上细胞干质量为0.5560g,培养液酶活为17.4U/mL.将此固定化细胞用于催化大豆油甲酯化反应,在m(甲醇)∶m(大豆油)为5∶1甲醇分批加入(每12h加入1批)的情况下,甲酯得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聚马来松香己二醇酯、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酯聚合物和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为载体,金属离子为桥键配位离子固定化淀粉酶。测定了固定化淀粉酶的性能,探讨了固定化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作为桥键配离子的固定化淀粉酶中,PMGAECa(Ⅱ)En和poly(MGAE-AA)Ca(Ⅱ)En效果较好,重复使用5次后,每5 min的活性分别为11.33、9.44 mg/g,相对保留活性为32.78%、37.59%,最适宜温度为60、50℃,最适宜pH值为6.03、5.00。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单宁的性质及其用于酒类除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胶原纤维为基质,通过交联剂将黑荆树单宁、落叶松单宁和毛杨梅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实验表明,3种固化单宁对Cu2+的吸附平衡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固化毛杨梅单宁>固化黑荆树单宁>固化落叶松单宁.进一步研究了固化黑荆树单宁的吸附动力学、吸附柱动力学,以及温度、pH值等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但pH值对吸附平衡有较大影响,在适当范围内提高pH值,会增加平衡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当吸附温度≥318 K时,由拟二级速度方程计算所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的平衡吸附量非常吻合.固化单宁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吸附柱极易再生并且能循环使用,吸附过程极有可能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木材白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腐菌是木材的主要腐朽菌之一,白腐菌菌丝在细胞内形成多种降解酶主要是木素降解酶,次则是纤维素降解酶及半纤维素降解酶,以降解细胞壁物质中的木素、半纤维素及纤维素,作为木腐菌的营养。由于这些木材组成的降解,必然改变木材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近年来,在白腐菌的营养需求、降解酶传递途径,对木材主要组成酶降解机理及对材性的影响,产酶的分子遗传等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可望不久将来能利用生物工程改变白腐菌基因,  相似文献   

14.
黄色花形成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色花的花色素组成及其主要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和基因的介绍,综述黄色花形成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并分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或导入外源黄色花形成相关基因,获得黄色花卉新品种的可行性.以期为开展黄色花分子育种提供参考.同时探讨黄色花卉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木质素研究所涉及到的降解菌株和降解酶类,木质素合成的基因工程调控,其他酶和小分子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木质素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植物盐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敏  薛立  李燕 《林业科学》2007,43(8):111-117
综述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包括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调节激素含量、离子区域化、离子选择性吸收、拒盐作用及合成渗透调节物质.目前植物盐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分子水平上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现有研究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突变体筛选是根本解决植物抗盐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梭梭抗旱性相关研究现状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梭梭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沙生植物。文中综述了其形态解剖特征、光合特征、水分、保护酶和渗透调节等抗性生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建议开展梭梭无性繁殖、生理生化基础理论、常规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抗旱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为充分挖掘利用梭梭所特有的优良性状及其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林木遗传工程及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调节(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工程有利于保存林木遗传资源,改善全球气候,减轻自然林的过度采伐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林木产品需求。控制林木真菌、病毒病、虫害和杂草的遗传工程方法正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尽管转基因林木的历史不长,种类不多,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以及和木材质量相关的基因已被分离并应用于林木遗传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中的新技术使得高效林木遗传改良成为可能并将促进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木质素的应用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全过程并不完全清楚。有关松树自然突变体和转基因林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过程。这些发现对完善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加深对木质素前体生物合成途径的理解和通过遗传工程改善木材质量有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林木遗传工程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