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定点屠宰的肉品只占市场份额的28.6%。南阳市日平均猪肉的消费量为350头左右,而每天定点屠宰场宰杀量100头左右,个体屠宰户和经营户大肆宰杀和经营。一方面影响了定点屠宰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增加畜禽病传播流行的机会,影响了畜禽业的发展。本文就定点屠宰以来,所检出的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本地猪病的流行病学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生猪来源于本市境内的生猪。1.2检验方法生猪进厂后,严格按照宰前检疫的操作规程:首先检查猪源“三证”,再进行个体、群体检验;宰后肉品检验操作规…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自 2 0 0 1年 8月在本市区发生后 ,我屠宰厂不断出现其病例 ,2 0 0 2年入夏以来 ,呈上升之势 ,部分病例呈隐性 (或初期 ) ,给宰前检疫带来困难 ,有的宰前不易检出。笔者根据本病的病理特点 ,结合实验室诊断对本病进行宰后检疫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基本杜绝了本病猪肉流入市场。1 宰后检疫1 .1 初期 (或隐性 ) 宰后整个胴体皮肤、可视黏膜苍白无光泽 ,脂肪、浆膜轻度黄染呈黄白色。皮下有不同程度出血 ,以胸腹背侧、四肢内侧较明显 (胴体未劈锯前 ,用检验刀顺脊柱剖开皮肤及皮下脂肪 ,在皮下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点 ,劈锯…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6年5月至1989年5月,在南宁市农贸市场做肉品卫生检验工作,三年问,共检验猪胴体10420头,检出猪瘟17头,猪出败42头,猪丹毒24头其他病19头,占检疫率0.98%。在农贸市场搞肉品检验,没有宰前检疫依据,有些猪胴体看不到头、蹄、内脏,主要靠对胴体的各种现状进行检验。根据肉品检验的理论知识,结合三年来的检验实践,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农贸市场经济的发展搞活,对农贸市场上肉品卫生的检验则越来越重要.一些饲养者和屠宰户只求经济利益随意收购明知是染疫的病害生猪进行非法加工销售,因此,如何识别病、死猪肉,是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杜绝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农村乡镇市场上肉品的检验,因为农村养殖户大多居住分散、偏僻,无法进行宰前检疫,所以只能靠观察胴体的各种变化进行检验.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屠宰场开展肉品卫生检验的工作实践与经验,特对识别病、死猪肉的一些有关技术知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肉品的气味检验是感官检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检验气味可对肉品的不同品种来源、宰前采食饲料、病理气味和性气味、肉的新鲜与否、药物残留污染及附带气味等方面进行鉴定,为正确判定肉品卫生质量奠定基础。笔者根据对15万头猪肉的检验实践,现将肉品异常气味的主要表现归...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宰前管理与检验是保证肉品卫牛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贯彻执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提高肉品卫生质量上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贸市场销售的猪肉品,通常既缺乏宰前检查和宰后检验,又多为应检部位不全的胴体及孤立的脏器。这不仅给市场检疫带来困难,亦给某些不法经营者将病猪肉运入市场造成可乘之机。为探讨相应的检验补救措施,提高病猪肉检出率,笔者在市场猪胴体检验中,试用了观察“颈部切口变化”的方法,并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生猪放开经营以来,农贸市场的大量猪肉来自个体屠商,多不进行宰前检疫,加之市场销售的肉尸,脏器、头蹄残缺不齐,使检疫检验工作无法按《肉品卫生检验操作试行规程》全面进行检查,这样就保证不了检验结果的正确。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参阅了有关资料,选用本法对猪肉的新鲜度和病、死肉作测定,以便组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动物的宰前管理与检验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贯彻执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提高肉品卫生质量上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通过宰前检查,不仅可以及时确定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尽早发现许多工作在宰后检验时难能发现的诸如破伤风、狂犬病、脑炎等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宰后肉品检验中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了解与探索该病在宰后检验的一些特性, 将对正确诊断起着有益作用。1988—1989年笔者在肉品卫生检验中经肉眼诊断为猪丹毒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