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前文[1]报道的广东桑转基因技术方法,由叶盘法将人工合成柞蚕抗菌肽D基因导入广东桑。抗菌肽基因由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携带,对桑树叶盘进行感染和转化,并通过施加Km选择压力,经过诱导和分化,得到了Km~R表型的桑树转化苗。通过桑树叶片胭脂碱合成酶活性电泳检测及其DNA与α—~(32)P—dCTP标记的含抗菌肽基因的探针作点杂交,初步判断柞蚕抗菌肽D基因已在转化细胞中整合,为培育桑树抗青枯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生物工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功能。根据其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抗菌肽D及CAD基因,转化于作物,包括烟草、辣椒、马铃薯、水稻、桑树及柑桔等,已培育出抗病株系及品种。抗菌肽基因转化于酵母中表达,通过发酵生产重组抗菌肽,代替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饲喂肉鸡、仔猪及对虾,对预防疾病、提高存活率、增加体重及降低料肉比有较好效果,已经在生产中应用。用抗菌肽配制成口腔及阴道消毒洗涤剂,能预防呼吸道疾病及阴道炎症。用抗菌肽制剂与生长因子配制成多种化妆品,已投放市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1992年12月20—23日,在广州由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工程研究室召开《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技术及其检测方法》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农科院、第一军医大学等10个单位30位代表,大会宣读和交流的论文28篇。清华大学生物技术系及山东蚕研所送来论文并印成论文摘要集。 会议报告了柞蚕抗菌肽基因工程的进展,交流了抗菌肽基因导入烟草、水稻、桑树及酵母的经验;总结了激光微束、基因枪、电激、农杆菌及花粉管导入技术及其检测方法;探讨抗菌肽的杀菌、抑制病毒及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酵母制剂的生产及其作饲料添加剂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 蚕抗菌肽酵母制剂的生产与作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 1.1 蚕抗菌肽AD的发酵生产我们以50L发酵罐培养Cecropin AD工程酵母,在优化发酵条件后,用甲醇诱导启动醇氧化酶启动子而成功表达抗菌肽AD基因并分泌杂合抗菌肽AD到菌体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E.Coli K_(12)D_(31)诱导中国柞蚕(Antherae Pernyi) 3—5天,从血淋巴中分离和纯化出抗菌肽(含36个氨基酸残基),观察抗菌肽对阴道毛滴虫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实验分三组:分別为抗菌肽组、未经诱导的柞蚕血淋巴组和灭滴灵组。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抗菌肽作用2分钟后即可完全抑制滴虫活动,未经诱导的蚕血淋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大力发展,飞速跃进”的方针鼓舞下,经过大跃进的1958年,我国柞蚕生产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分布地区来看,已由原来的四个省(辽宁、山东、河南、贵州)发展到1958年的16个省(增加了陕西、甘肃、四川、山西、江苏、安徽、河北、湖北、黑龙江、吉林、广东及内蒙)和1个直辖市(北京市)。由于柞蚕放养面积的日益扩大,柞蚕种茧的生产就必须相应的跟上去,才能保证柞蚕生产的继续跃进。  相似文献   

7.
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体色是柞蚕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形态标记性状。已知柞蚕幼虫体色的控制基因G(g)、Y(y)、R(r)位于不同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以幼虫体色分别为蓝色、青绿色的柞蚕品种胶蓝、青皮为研究材料,与幼虫体色分别为白色(基因型rryygg)、黄绿色(基因型rryy GG)的柞蚕品种小白蚕、青6号配制胶蓝×小白蚕、青皮×小白蚕、胶蓝×青6号和胶蓝×青皮的正反交F1、F2、F3和BC1等组合进行杂交试验,调查分析柞蚕幼虫蓝体色和青绿体色的遗传方式。通过胶蓝与小白蚕杂交试验的幼虫体色分离规律,推测柞蚕幼虫蓝体色与白体色的控制基因存在1对差异基因,将柞蚕幼虫蓝体色基因命名为B,则柞蚕品种胶蓝幼虫的体色基因型为rryygg BB;通过青皮与小白蚕杂交试验的幼虫体色分离规律,推测柞蚕品种青皮幼虫青绿体色的基因型为rryy GGBB;通过胶蓝、青6号和青皮3个品种间杂交试验的幼虫体色分离规律,推测蓝体色基因B与黄绿体色基因G分别位于不同连锁群,为独立遗传;当基因B与基因G共存(rryy G_B_)时,柞蚕幼虫体色表型为青绿色,属不完全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巴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规程》等3项区域性地方标准,并于2018年10月20日正式实施。本次发布实施的柞蚕生产标准分别是《柞蚕小蚕保护育技术规程》(DB5119/T1-2018)、《生态柞园培植技术规程》(DB5119/T2-2018)、《柞蚕大蚕绿色省力放养技术规程》(DB5119/T3-2018)。  相似文献   

9.
柞蚕业生产过程中,小蚕期(1~3龄期)是柞蚕失苗率的高峰期,蚕苗损失率高达75%以上.因此,蚕期保护育新技术开发,提高保苗率十分重要.两年来我们应用塑料纱网罩把小蚕保护育技术开发获得成功,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此成果应用到柞蚕生产上,对于蚕期中防风灾、雹灾、通小风、避大风、防低温、防虫害、防鸟害和减少工时等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还具缓冲和调节蚕场内小气候,创造适合小蚕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等优越性,对于实现柞蚕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辽阔的地区内,除内蒙、西藏二个自治区和黑龙江、青海二省之外,全国各省都已遍布了家蚕和柞蚕的生产,直到目前为止,家蚕生产达21省区,柞蚕生产亦达12个省。其中主要蚕区家蚕茧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是:浙江37%、四川20%、江苏18%、广东13%、山东4%、湖北3%、新疆、安徽、山西、河南均占1%,而辽宁、河北、甘肃、陕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福建等省也在大力发展中,柞蚕茧辽宁占85%、河南7%、山东7%、此外吉林、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贵州、四川等省也在努力扩展着。  相似文献   

11.
柞蚕饰腹寄蝇是辽宁、吉林等省主要柞蚕害虫,严重威胁柞蚕生产。辽宁省平均受害率为65%左右,重者达100%。“灭蚕蝇三号”是继“灭蚕蝇一号”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药剂。该药剂有高度的选择性,比“灭蚕蝇一号”具有防治效果高、药效稳定、使用简便、用药量少、不用药械等优点。 使用方法是以0.025%浓度的稀释液,浸渍5龄期5~8天的被寄生蚕10秒钟,可杀死蚕体内寄蝇幼蛆,蚕儿可继续营茧化蛹,防治效果为96.1%。此药对柞蚕的当代及于代的蚕、蛹、茧、蛾、卵均无不良影响。目前,“灭蚕蝇三号”已在全国广大蚕区应用。它也能防治寄生柞蚕的其它多化性寄蝇。  相似文献   

12.
柞蚕饰腹寄蝇(以下简称寄生蝇)为害柞蚕生产,由来已久;但未有象近几年来的猖狂严重。其种类很多,有产白卵、灰卵、黑卵之分;其寄生习性,有的产卵于蚕的体皮上,化蛆钻入蚕体内为害;有的产卵于柞叶上,被蚕儿食下寄生;其化性有一化多化之别;在分布地区上,几遍全国各柞蚕区,贵州、陕西等省系多化性,东北、内蒙等地,系一化性,而为害最严重的,是辽宁省;轻者寄生春蚕百分之二、三十,重者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全部寄生,致使辽宁省的柞蚕生产受到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3.
由根癌农杆菌(Agrobaterium tumefaciens)的Ti质粒携带柞蚕抗菌肽D基因(122bp)感染红江橙外植体,经卡那霉素敏感性筛选及报告基因胭脂碱合成酶的电泳检测,获得若干转化苗;再经同位素标记的抗菌肽D基因为探针做点印迹杂交及Southern印迹杂交,均为阳性,证明抗菌肽D基因转化于红江橙幼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鲁山县柞坡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蚕农养蚕收入,对制约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从事柞蚕养殖的蚕农变动频繁、柞坡流转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蚕场(柞坡)缺乏规划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对此,鲁山县通过建设柞蚕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蚕场、培育高效柞坡,加大技术培训、培育养蚕专业户,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农的养蚕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柞蚕产业链条,落实双保险政策、切实保障蚕农的利益等措施,取得了公斤卵结茧保苗率、公斤卵产茧量、小蚕期成活保苗率提高和公斤卵放养面积、蚕病发病率降低的良好成效,实现了柞蚕生产的高产稳产和鲁山县柞蚕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鲁山县柞蚕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蚕学会第五次秘书长联席会议于 2 0 0 2年 3月 2 8日至 31日在云南省景洪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蚕学会的秘书长或理事长 (参加省份有吉林、辽宁、浙江、四川、重庆、陕西、广东、广西、山东、宁夏、湖北、云南 ) ,共 2 3人。这次会议主要内容 :一是交流各省蚕业生产情况 ;二是重点讨论中国蚕学会改选换届的事宜。会议由中国蚕业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蚕学会秘书长李奕仁同志主持。现将会议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 )各省 2 0 0 1年全国蚕业生产情况 :表 1 各省汇报的生产情况省 份桑面积发种量 产鲜茧量(吨 )产生丝量(吨 )吉林柞蚕 80 0…  相似文献   

16.
<正> 吉林省蚕学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2月15—18日在日前召开。来自全省蚕业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与热心学会的领导干部及会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科协,省农学会也派员出席。 大会由省蚕学会上届理事会理事长闵世魁同志致开幕词,并做了学会工作报告。他回顾了二年来的学会工作,学会组织进一步壮大,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目前,学会下设有柞蚕育种、柞蚕放养技术、柞蚕保护、桑蚕等四个学组,会员已发展到83名,并配备了专、兼职学会干部;学会活动中,十分注意联系本省蚕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积极开展专题学术讨论与现场考察,还开展了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协助各级政府制订规划、提出建议,起到了参谋、顾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蚕类抗菌肽作为昆虫抗菌肽之一,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抗菌谱广等优点,是新世纪抗生素最理想的替代药物。目前已经成功鉴定40个家蚕抗菌肽基因,包括Cecropins、Enbo-cins、Attacins、Moricins、Gloverins、Lebocins和Defensins。本文综述了蚕类抗菌肽的家族分类、抗菌肽应用等内容,着重阐述了蚕类抗菌肽异源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黑龙江省蚕业生产发展,以及以特色刺绣、柞蚕食用、果桑利用为代表的市场多元化利用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黑龙江省蚕业资源丰富、病虫害少、柞蚕茧质量好、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并针对黑龙江省蚕业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不稳定、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弘扬丝路精神,以改革与创新为引领,通过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稳固发展真丝特色刺绣文化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与新技术研发、建立柞蚕茧和柞蚕丝收储调节机制与加强市场营销,实现蚕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文龙  王万华  郑琳 《中国蚕业》2012,33(3):41-45,49
通过对广西、四川、广东、陕西等省(区)蚕业生产情况的调研考察,并结合重庆市蚕业的体制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从理顺蚕业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蚕业服务体系、加强蚕种生产流通管理、加强政策投入、加强鲜茧收购管理、发展蚕桑生产基本户等6个方面,解决重庆市蚕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载体表达系统的建立,使数百种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的表达.该系统的产业化开发如大量培养昆虫细胞,存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pNPV)载体表达系统,是利用柞蚕蛹为宿主进行外源基因表达.我国柞蚕资源丰富,柞蚕的蛹体大,以蛹滞育越冬,能够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求.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3个不同亚株,本实验研究了ApNPV A株系[简称ApNPV(A)]对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种的柞蚕蛹的感染性,为利用柞蚕蛹表达外源基因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