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木祥  张俊业 《中国麻作》1994,16(4):16-20,24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密度及播种期对造纸用麦茬红麻干茎产量、皮/骨比值及效益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品质与效益对各基艺措施反应的函关系,探讨了农艺措施与红麻产量及品质的数量关系,提出适合淮河流域造纸用麦茬红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采用数学模型方法,从研究红麻个体发育、群体发展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量关系入手,探讨农艺措施综合效应对两种不同耕作制(春麻、麦茬红麻)的造纸用红麻产、质量的影响,系统地论述了播种期、栽培密度、N、P、K施用量等农艺措施对造纸用红麻产量和质量的综合效应及互作效应,阐明了红麻茎杆皮/骨比值、髓占比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红麻高产优质的途径。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相同自然条件下不同耕作制度、种植习惯和生产力水平的麻区提供相应的系列高产、高效优化衣艺措施组合。本研究形成的造纸用红麻高产优质、高效模式栽培技术成果为建立我国造纸红麻原料基地提供了农业技术依据。本专题研究已通过国家验收和鉴定,该成果居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造纸用红麻高产优质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采用模式方法,从研究红麻个体发育、群体发展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量关系入手,探讨农艺措施综合效应地两种不同耕作制春麻、麦茬要)的造纸用红麻产、质量的影响,系统地论述了播种期、栽培密度、N、P、K施用量等膛艺措施对造纸用要产量和质量的综合效应及互作效应,阐明了红麻茎杆皮/骨幽会髓占比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红麻高产优质的途径。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相同自然条件下不同耕作制度种植习惯和生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播种期、定苗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等5项农艺措施对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以及各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红壤旱地红麻纤维和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对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及工作效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播种期,定苗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等5项农艺措施对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以及各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红壤旱地红麻纤维和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对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及工作效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红麻育苗移栽解决了我地5月下旬麦茬麻迟播低产的矛盾,保证了红麻150天左右生育期,促进了红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据盐亭县富驿区科技户7.54亩红麻移栽结果,平均亩产251.4公斤,比当地麦茬直播麻对照地块平均亩产148.3公斤增产69.6%。此外育苗移栽能节省用种量,一般亩用种0.75~1公斤,比直播用种量少50%。  相似文献   

7.
造纸用红麻品种的鉴定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1986年对60个红麻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皮、骨、髓比例和纤维形态等与造纸有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7804、,917等种的干茎产量和韧皮纤维含量较高、髓含量较低,纤维细胞较长,壁腔比较小,是较理想的造纸用红麻品种。马里裂叶、201、7803、722、433、280等品种(系)的莱些与造纸有关性状突出,可作为选育造纸用红麻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红麻育苗移栽解决了我地5月下旬麦茬麻迟播低产的矛盾,保证了红麻150天左右生育期,促进了红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据盐亭县富驿区科技户7.54亩红麻移栽结果,平均亩产251.4公斤,比当地麦茬直播麻对照地块平均亩产148.3公斤增产69.6%。此外育苗移栽能节省用种量,一般亩用种0.75~1公斤,比直播用种量少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造纸红麻品种的筛选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石林  刘伟杰 《作物研究》1994,8(1):33-36,41
本文对9个红麻品种的干茎产量,皮、骨、髓含量,化学成分,纸浆得率以及收获期、茎杆贮藏期与纸浆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红麻2号的干茎产量最高,其次为青皮3号和湘红麻1号;湘红麻1号和湘红麻2号纸浆得率较高,纤维细胞长、胞壁薄、木质素和髓含量较低;青皮3号化学成分优良。3个品种均是较好的造纸用红麻品种。9月底至11月中旬,各品种干茎产量和纸浆得率随着收获期推迟而提高;得浆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分析了麦茬红麻与春播红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三要素吸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麦茬红麻由于播种晚,千物质积累迟,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一般产量不高。但峰期积累强度大,又是麦茬红麻能够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同时,干物质分配给各组织器官的量,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麦茬红麻明显地超过了春播红麻,按生产100公斤纤维计算,前者多耗氮30%、磷40%、钾一倍左右。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是造成麦茬红麻经济指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栽培因子和两因子间交互作用对青皮红麻产量的影响,以及探讨红麻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于1982-1983年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主要农艺性状值降低,个体发育受到影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红麻纤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85,(1):10-13,9
红麻是以采收韧皮纤维为目的的高杆作物,如何进行大量的株选和考种,直接影响育种工作的效率。为此,1982年至1983年对红麻主要农艺性状及茎中部纤维重与单株纤维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测量各性状的简便方法,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省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近年来我省一年一熟红麻种植方式已迅速被一年麦麻两熟的种植方式所代替。但因麦茬红麻播种迟,后期温度低,生长天数不足,若仍沿用“青皮3号”等极晚熟品种,纤维产量低,这是影响我省麦茬红麻纤维产量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麦茬麻高产优质的途径,我们于1984~1987年在研究麦茬红  相似文献   

16.
我市地处鲁南,发展红麻生产自然条件较好,但多年来皆种植春红麻。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逐步落实,不少乡镇试种了麦茬红麻。近年来我市麦茬红麻面积迅速扩大,单产逐年提高,亩产值亦大幅度增加。目前看来,我市麦茬红麻有取代春红麻之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红麻主产区。1981年该区共有红麻205万亩,总产264000吨(熟麻),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和41%,在全国红麻生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区红麻又以麦收后播种的麦茬麻占比例大。如河南、安徽两主产省的麦茬麻占70%以上,有的县多达90%。麦茬麻因播种迟,生育期短,产量较低,一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栽培因子和两因子间交互作用对青皮红麻产量的影响,以及探讨红麻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于1982—1983年进行本试验。。一、试验设计与经过(一)定因子、水平及编码 (二)定试验处理试验采用近代回归设计中'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主要农艺性状值降低,个体发育受到影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红麻纤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