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开展11个水稻品种生长发育、丰产性、稳产性等多项性状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剑川县高海拔稻作区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从而提高剑川县高海拔冷凉气候稻作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剑15-7和凤15-66综合表现较好,实测产量较高,适合作为剑川县稻作示范区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农户对稻作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影响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苏省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调查数据,运用AHP法构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评判系统,对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直播稻,影响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稻作方式的劳动力投入量、农户对水稻种植态度、稻作方式劳动强度、水稻生产服务组织发展水平、农户水稻种植规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机插稻推广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位于世界上稻作纬度最北的稻作区.具有我国寒地水稻生态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黑龙江省有适合发展水稻的生产条件,而且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本文简单介绍了水稻的常见病害,病害的识别方法、发生特点以及相应病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种植水稻的朋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培育适合中国华南及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稻作区种植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感光不育系博ⅢA与优势恢复系R638配组育成感光型杂交籼稻新组合博Ⅲ优638,于2013-2014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2017-2018年在缅甸和越南进行试种。【结果】博Ⅲ优638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米质优、田间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在缅甸、越南也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结论】博Ⅲ优638可在华南地区适合种植感光品种的稻作区种植,并可引种到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主要栽培粮食作物,其初级产品大米又是南方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粮,稻作生产关乎全国的粮食生产安全。近年来由于灌溉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水稻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等诸多因素,很多地方出现水改旱的现象,造成水稻面积下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稳定稻作生产面积,降低生产成本,围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抗旱节水、优质稻米品牌创建等工作,带动全县杂交水稻旱地种植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杂交水稻旱地种植整体水平,杂交稻旱种是稳定稻作生产面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口乡气候特点为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环境条件,但同时也为水稻病原菌的繁殖提供了温床。稻瘟病是造成梅口乡稻作区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于稻瘟病的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和保证水稻品质的有效抓手。本文简要论述了梅口乡稻作区稻瘟病的危害特点,阐述了稻瘟病防治规划要点,并提出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为梅口乡稻作区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7.
九稻55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属寒地稻作区,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有25%的面积适合种植中早熟品种.但目前中早熟品种较少,且产量低.针对这些问题,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九稻55号,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951—2010年中国南方主要熟制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为南方稻作区种植制度调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前人种植制度区划方法将南方稻作区分为16个水稻种植亚区,假设不同稻作制的作物品种搭配不变,采用水稻生育期气象生态模拟方法,利用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与理论生长季长度的比值,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各亚区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利用ArcGIS对1951—2010年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的地理分布函数进行运算,获取了南方稻作区80%保证率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的10 km×10 km的空间分布数据;数据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稻作区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单季稻种植区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增幅大于双季稻种植区;研究区不同熟制水稻的理论生长季呈缩短趋势,单季稻种植区缩短天数大于双季稻种植区;水稻潜在生长季的延长和水稻理论生长季的缩短造成了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主要熟制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合理安排熟制、提高复种指数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水稻生长季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户对不同稻作方式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稻作方式的发展及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直播稻、机插稻和手栽稻的行为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稻作方式的省工特性对农户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均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机插稻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的生产性投入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与农户采用机插稻呈正相关;农户兼业性与其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呈正相关。【结论】稻作方式的劳动投入量是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的兼业性促进了其对轻简稻作方式的采用;生产性投入低是农户采用直播稻的重要原因。推进水稻规模经营、为农户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信息可促进机插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1998-2018年广东省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集中度分析了过去二十年广东省水稻生产区域变迁情况,结果表明:过去二十年,广东省水稻生产区域布局逐步向粤东西北优势区域聚集,基本形成了粤西高产稻作区和粤北优质稻作区;全省的两极分化加强,珠三角水稻生产逐步减少,优势区域聚集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资源、效益和城市发展对水稻生产区域变迁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科技水平,加快经营体系建设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涝渍灾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农业灾害,为更好地研究涝渍灾害发生规律及特点,本文构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涝渍灾害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即将5省(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以县为单位的农作物种植、涝渍害、气象条件、水文条件、高程、土壤条件、耕作方式、排灌条件和农作物性状等信息保存于MYSQL数据库中作为信息源,用户可运用浏览器通过Openlayers访问服务器上GeoServer来实现WEBGIS数据查询,为主要农作物涝渍灾害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共享。现该系统已成功发布,运行效果较好,对涝渍害的防控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文龙  郭阳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68-13171
以山东省非粮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SPSS为主要数据处理工具,通过综合专家经验和相关研究资料,对山东省非粮土地甜高梁种植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甜高梁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丘陵区和南部平原区。其中高度适宜区约占总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南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水稻种植空间分布及面积等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以抚远县为研究区域,利用EOS/MODIS数据进行水稻面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抚远县水稻面积309 513.32hm2。水稻种植区域精度较高的图框区域集中在抚远县中部及南部地区,这些地区水稻种植比较集中,且所占比例很高,其它作物较少,对混合像元的精度影响小;精度较低的图框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水稻种植较零散且其它混种作物种类及荒草类别比较复杂,混合像元分类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发展双季稻种植,能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稻谷增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然而,受农业劳动力、劳动成本、种植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湖北省双季稻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因此,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与示范,总结了适合湖北省双季稻的机械插秧技术,以期为湖北省双季稻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洪海  夏淑春  张茹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91-17293
总结了山东济宁地区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定点调查和相关因子分析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传毒昆虫数量大、栽培方式的变化、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病原致病性发生变异、防治方法不当等,提出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改变栽培方式、加强种植管理等方法预防病害发生,采用药剂浸种、秧田防治、大田防治等方法进行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广东省杂草稻的发生与分布情况以及生物学特征,为广东省杂草稻的防治提供基本信息,通过采用目测法和样方法点面结合,调查广东省栽培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对调查的杂草稻生物学特征与其发生率、发生密度、综合危害指数综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杂草稻的发生率为0.00%~33.11%,发生密度最低的县(市)约0,最高约18株/m2,综合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上。以雷州、惠东尧封开和恩平最为严重,杂草稻密度依次为18.10、2.52、1.60、0.96株/m2,综合危害指数依次为56.00%、45.00%、29.20%和15.80%。杂草稻植株较高、分蘖较强、叶色偏淡、成熟早、易落粒、种皮红色、籽粒偏籼型,得出广东省不同稻作区杂草稻发生与分布情况依次为粤西南稻作区>粤中南稻作区>粤中北稻作区>粤北稻作区,且杂草稻发生率为直播田>抛秧田>移栽田。  相似文献   

17.
借助SuperMap平台的GIS功能,利用.NET平台和C#语言,设计并实现了玉米种植环境气象特征信息提取系统,共包括原始气象数据预处理、空间气象信息提取、气象特征专题图制作和图形化显示4个功能模块,不仅能实现对大量气象数据的高效管理,更能方便地进行玉米种植环境气象特征信息提取,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专题制图与相关的决策分析.该系统既可以为玉米种植户提供精确的玉米种植环境气象特征信息,又可为玉米种子企业各级管理者提供各种决策分析支持,对有效降低玉米生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道地中药材施肥推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省道地中药材的需肥规律,结合养分平衡施肥原理,通过实施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道地中药材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研究",收集、整理了山西省512种中药材的生活习性和需肥特征,建立了针对山西省中药材管理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程序开发语言与Microsoft Access2003数据库平台相结合,构建了山西省道地中药材施肥推荐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开展大量的药材肥料实验对系统施肥推荐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对加快山西省主要道地中药材基地的人工种植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合作社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基于2020年江西省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验证合作参与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加入合作社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呈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会资本在合作参与对优质稻种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契约期限、信息获取、种植年限、工作经历及稻谷卖价均对优质稻种植有显著影响,而合作参与对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在不同茬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应提升职业粮农对合作社作用和功能的认知,增强职业粮农社会资本,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加强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培育优质稻米品牌,以此提高职业粮农市场获利能力,推动其优质稻种植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