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芸  余鸿村 《农技服务》2009,26(6):148-149
目前"三农"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改革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社会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盘县为例,总结了该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推广农机技术是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的农机技术应用已经产生了明显工作成效,实现了地方农作物的稳产高产与农户的稳定增收。该文简单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镇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的人员培训现实意义与实际工作对策,希望以古牧地镇为典范为其他地区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
龙泉市位于浙闽赣边境,为山区欠发达县级市,近年来,该市围绕"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龙泉市位于浙闽赣边境,为山区欠发达县级市,近年来,该市围绕"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龙泉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和平  崔凯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18-22,28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本保证。文章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实际,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3种模式,并对其发展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推广时使农业增收,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业进步的动力,是国家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的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时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势,对其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芗城区为打好"天宝香蕉"品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项目实施载体,形成"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标准"的技术模式,采用先进配套设备,搞好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研究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天宝香蕉>标准文本,应用利益驱动原则,引导农户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确保香蕉品质优化与食品安全,"天宝香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项目实施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示范基地,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开展优质科技服务.两年来,示范面积152.7 hm2,推广面积2066.7 hm2,平均产量34931.8 kg/hm2,新增产量1.17万t,新增产值3529.0万元;节省成本373.6万元;产投比2.6.对推动福建省发展优质、丰产、安全、高效的香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十二五"时期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工作战略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栽培模式的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回顾了西吉县农业科技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按照创新科技发展的思路,从发展节水农业、支撑特色优势产业、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培训体系网络化、服务队伍扩大化等方面提出了西吉县农业科技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谈北安市用现代农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北安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取得的成效,并提出该市在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以期指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区是中原经济区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地区。文章论述了"四化"的内涵及其相互间的辩证联系,剖析了社旗县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实践及成效,提出了辩证看待发展模式、发挥科技带动作用、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促进河南省农区"四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要素聚集、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和创造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内涵、要素聚集、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认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源头、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科技企业的孵化成长为纽带的要素聚集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创造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实现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兼具农业产业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等多重社会功能。在孵化器运营模式的选择方面,认为我国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为宜,鼓励和支持民营主导的企业化运作的孵化器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玉林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玉林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现状,指出玉林市优质稻生产存在粮价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优质稻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部分农户优质稻收贮不规范,优质稻品种抗逆性相对较弱、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重视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重视科技支撑、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稻产业化生产水平,推行优质稻产业带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彭昕  文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19-13721,13738
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以郸城县为例,对草原、农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进行研究,认为该县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是出租、入股和转包,且流转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改变了县域人员从业结构的新格局,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基于土地流转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四化同步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基于在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按照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要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用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以及用现代信息化的理念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四个重点方向。并结合四化同步理念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指出了高校在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高校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崇礼县为例,在对214家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对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乡村旅游业对绿色种植基地建设、特色养殖业发展、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发展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升级。而且,对于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经纪人在发展经济,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推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应当利用科技经纪人来对科研成果的供求进行牵线、搭桥、服务,以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and advantages of mile city"s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five aspects: natural resourc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green agricultur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increasing support capacity of gre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The path to develop green agriculture in mile city i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ing green organic agriculture, cultivating and expand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deep integ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gree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