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开发形态、色泽、气味、口感俱佳的保健型紫薯桃酥,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紫薯桃酥最佳工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紫薯桃酥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40%、豆油40%、紫薯20%、小苏打和泡打粉比例1.0∶2.0。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拟黑多刺蚁营养面包生产工艺及营养成分的测定。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分,确定拟黑多刺蚁粉、糖和奶粉的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粉的添加量为0.5%,糖的添加量为10%,奶粉的添加量为9%,通过拟黑多刺蚁粉的添加提高了面包的营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芸豆和黄豆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双豆营养锅巴的最佳调配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豆渣粉占混合豆粉的比例30%、白砂糖添加量为15%、色拉油添加量20%、无铝膨松剂添加量0.8%时,双豆锅巴的口感酥脆香甜,风味协调。  相似文献   

4.
亢晓  孙翠霞  李颖 《农业机械》2012,(12):95-98
在面粉中加入花生蛋白粉、花生油、绵白糖和碳酸氢铵等制作桃酥,以感官评定和TPA分析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花生蛋白桃酥的最优配方参数为:花生油添加量30%、绵白糖添加量35%、花生蛋白粉添加量15%和碳酸氢铵添加量2.3%。用这种配方制成的桃酥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油与糖的含量低于传统的桃酥,是一种新型的焙烤食品。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桃酥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筋粉、马铃薯、白砂糖和猪油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一种新型桃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马铃薯桃酥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低筋粉与马铃薯泥的最佳比例为8:2、白砂糖为面粉含量的30%及猪油为面粉含量的40%。制作的马铃薯桃酥裂凹处淡黄色、表面为深麦黄色,底面为麦黄色,均匀一致,松酥适口,不油腻,有均匀的蜂窝状空隙。  相似文献   

6.
紫薯全粉广泛用作食品加工的原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紫薯全粉预处理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紫薯全粉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浸钙浓度60μg/mg、预煮温度70℃、预煮时间12 min、蒸煮时间12 min、乳化剂添加量2.5%,此条件下得到的紫薯全粉颗粒相对较平整完好。  相似文献   

7.
以豆渣为原料制取大豆膳食纤维,并以不同比例添加到面包中,采用感官评分法对面包综合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当大豆纤维添加量为6%时,面包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均不低于普通面包,而风味优于其他添加量的面包和普通面包.用正交试验确定的大豆膳食纤维面包工艺条件为:膳食纤维添加量6%,面筋粉用量4%,面包改良剂用量0.2%,发酵时间1 h.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紫薯全粉为辅料制作营养保健面条。通过正交试验对紫薯全粉面条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紫薯全粉添加量30%、水添加量37%、盐添加量3%、和面时间15min,此条件下生产的紫薯全粉面条断条率低、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对面条加工品质的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感官评价结合质构仪、粉质仪分析,初步研究了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室温下400MPa,处理10min)的变性机理,并探讨了添加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室温下400MPa,处理10min)对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增强了谷朊蛋白间的交联作用,变性峰值温度由117.02℃升至119.76℃.在0~3.5%添加量范围,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和未经超高压改性的普通谷朊粉对面粉湿面筋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对面条感官评分、拉断力、硬度产生较大影响,且在相同添加量下,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对面条品质提升更为显著(p<0.05).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制作面条的最佳添加量为3%,在此添加量下,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对面粉的粉质特性增效作用强于未经超高压改性的普通谷朊粉.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发酵紫薯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是保证乳酸菌发酵食品优质原料的重要前提。以紫薯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确定乳酸菌发酵紫薯的理想发酵剂为D1∶D2∶D3=1∶1∶1;当发酵剂接种量为2.0%、发酵温度18~28℃、发酵时间7~15 d时,紫薯汁的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木粉的快速成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木粉为原材料,基于喷射技术的一种新的快速成型方法,对此快速成型方法的工作原理、供粉和铺粉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以及此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介绍,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快速成型成本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凯 《湖南农机》2008,(4):154-155
本课题以贝壳粉及珍珠粉为原料,采用酸溶解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制成样品液,然后采用原子吸收仪器对样品液进行分析,得到了钙、镁、锌、铁、磷等1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微晶化磷钾矿粉催化牛粪厌氧消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沼气发酵效率和沼气产量,以不同磷钾矿粉为沼气发酵的功能催化剂,探讨其对牛粪厌氧发酵的影响。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处理(CK),添加2.5%(T1)、5.0%(T2)、7.5%(T3)、10.0%(T4)云南微晶化磷矿粉,5.0%(T5)河南微晶化磷矿粉,5.0%(T6)云南普通磷矿粉和5.0%(T7)河南微晶化钾矿粉。试验结果表明:微晶化磷矿粉量的增加,显著地提高了沼气累积产气量。添加7.5%处理的微晶化磷矿粉发酵启动最快,产气率最高,CH4体积分数达62.5%,VS去除率为61.99%,COD值为4 871.4 mg/L,VFA质量浓度为469.9 mg/L。当微晶化磷矿粉添加量高达10.0%时,VS沼气累积产气量下降到317.63 m L/g。添加7.5%微晶化磷矿粉是改善牛粪厌氧消化的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4.
苜蓿草粉对金属材料的磨料磨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与环模制粒工况相似的磨料磨损试验机,以首蓿草粉为磨料对试样进行磨料磨损试验.通过磨后表面的硬度和化学成分测定、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观察,考察了苜蓿草粉对4种金属材料的磨料磨损.结果表明,4种材料的体积磨损量由小到大依次为3Cr13、9SiCr、45号钢、HT200,试样的磨损表面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软磨料磨损"中伴有"硬磨料磨损"的特征,显微切削和应变疲劳剥落为其主要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3PF-5型喷粉机的经济效益,详细估算其作业成本,并与手摇喷粉机的作业成本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与手摇喷粉作业相比,3PF-5型喷粉机可节省劳动力4.46倍,节省投资39.8%,在3 d内收回投资,投资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及玉米芯的综合利用率,以秸秆精粉再利用混合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工作部件螺旋搅拌机构和抛料装置参数进行设计及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搅拌机构在保证搅拌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输送生产量、抛料装置在确保混合均匀度及抛送高度和抛送距离时,生产率要大于螺旋搅拌机构输送量,才能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不发生堵料现象。在试验基地按照相关标准和试验报告对物料的混合均匀以及整机生产率进行检验,均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该机现场作业时,可一次性完成对物料的搅拌、混合及翻料,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柱塞式压块机压块成形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锯末、秸秆等物料的压块成形原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了压模筒内物料所受轴向压应力与径向压应力之间的关系及其沿压模筒长度的分布;还推出了活动压模筒的柱塞压力与压模筒夹紧力之间的关系。本文用锯末进行了压块试验研究,得出了压块机功率、柱塞压力与饼块密度的回归关系,还验证了活动压模筒的柱塞压力与压模筒夹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陶瓷球固体热载体与粉状生物质之间的换热规律,以90℃陶瓷球,在1.0、1.2和1.4 kg/min质量流量下与室温生物质粉在垂直下降管散体颗粒换热实验台上进行了热交换实验,通过热平衡分析确定了不同陶瓷球流量下生物质粉总吸热速率中对流换热、导热各自所占的比例.研究表明热传导在生物质粉吸热升温过程中占61%~87%;当陶瓷球流量从1.0 kg/min增大到1.4 kg/min时,热传导所占的比例减小,而对流换热所占比例增大19%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文章涉及一种磁体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使用新型润滑剂模压制作高密度磁体的方法。包括造粒、模压固化等六个步骤。文章的方法生产制作高密度磁体,在压制过程中新型润滑剂能从固体变成粘性液体,并在文章方法作用下流动到阴模壁,既能润滑模壁,又能润滑磁粉颗粒,从而使磁粉颗粒间的空隙被压缩,使其运动并达到磁粉颗粒的最佳排列,有效地提高磁件毛坯密度以及保证磁件的密度均匀。不但成型压力大大减小,节约了能源,而且有效地保护了模具,使生产磁体的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维生素C对(NH4)4Ce(SO4)4-NaBrO3-丙二酸化学振荡系统振荡的影响规律。以奶粉与纯水空白样为检测样本,将检测样本加入反应池后进行数据采集,当振荡曲线平稳进行到8min时,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维生素C,考察维生素C添加量对相应振荡图谱直观信息与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每克奶粉中维生素C添加量大于0.0015g时,奶粉与纯水空白样的直观图谱及部分特征参数均变化较为明显,尤其当维生素C添加量大于0.0106g时,奶粉振荡图谱的特征参数干扰后的最大振幅基本不变,振荡状态基本停止。随着不同添加量维生素C的加入,空白样品化学振荡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维生素C添加量大于0.0203g时,干扰后的最大振幅基本达到平稳状态,而干扰后的峰谷电位则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逐渐增加而降低,当维生素C添加量大于等于0.0254g时,干扰后的峰谷电位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本研究可为奶粉样本中维生素C含量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