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东黄土塬区是甘肃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区域,也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严重。在自然状态下,纯粹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人为水土流失。近年来随着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人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其中又以取、弃土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纪岚  王琦  皮月  李乐静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47-149,157
为研究江苏省泰州市生态旅游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运用侵蚀模数法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评价该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泰州市生态旅游区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侵蚀等级为Ⅱ级,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强度和流失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旱坡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天然林禁伐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其主要措施。旱坡地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也应该是其主要措施之一。以四川省为例,目前水力侵蚀面积已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4.4%,比10年前扩大了3.1个百分点,其重要原因是耕地土训侵蚀量达到22178.78万t,占全省水蚀总量73361.94万t的30.2%。在耕地侵蚀总量中,旱坡地侵蚀占96%。旱坡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应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由于山区开发建设项目路线长,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地貌类型复杂。水土流失特征随时间呈阶段性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动土石量大。山区开发建设项目是一种水土流失严重、侵蚀类型多、防治措施复杂的线性工程。以国电重庆石柱千野草场风电场工程线性生产建设项目监测,为探讨一种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监测设计技术,能及时反映山区线性监测工程建设和运行各个阶段的水土流失情况及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防治效果,为山区线性工程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措施布置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土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且还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众多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仅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而且还造成如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土地占压、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诱发重力侵蚀破坏土地,毁坏工程,弃渣侵占河床、影响行洪等危害。针对开发建议,提出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地表径流对地形地貌的改造侵蚀过程及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对相关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地形地貌特征与水土流失均与地表径流存在直接相关联的关系,大趋势上地形地貌的改变是地质侵蚀时期发生的各种构造运动作用的结果,而局部产生的地形地貌是地表径流作用产生的,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侵蚀营力是地表径流作用的结果,地表径流与冻融侵蚀、土壤侵蚀相互作用加剧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张掖下石湾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经现场实地勘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本文就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西省电力项目大力建设,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个别地区引发水土流失。此文通过对山西瑞光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水土流失产生特点的分析,结合电力项目本身特点,对电厂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厂外运输道路、贮灰场及供、排水管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提出相应的工程和植物防护措施,有效地防治了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并同时美化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以供山西省电力及其它同类项目参考,共建环境和谐性社会。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移动、流失的过程加剧,即发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修正后的通用水土流失流失方程(RUSLE),获得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区域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较大的4种主要影响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地形和坡度因子LS、植被覆盖和经营管理因子CP。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以微度和轻度为主,分别占该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7.35%和66.16%;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大,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8°的区域内;同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于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灌木和草地两种地类上,这两种地类水土流失面积占到研究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1.39%,因此对灌木和草地区域的水土保持加强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矿山工程建设所处区域原有植被覆盖率较高,年降雨量大,但山高坡陡,沟谷狭窄,土层浅薄。由于工程建设扰动地表后,破坏了原生地貌植被和土壤结构,使土壤松散、裸露,生产运行期将产生大量废渣,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并对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安全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合理选择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土流失监测模型QRSM,研究了丹江口库区商南县共698条集水区构成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结果表明,微度和轻度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63.43%,流失量占总侵蚀量的5.27%,集中在商南县北部和南部治理区,水土流失轻度等级以上面积达57.92%.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20.40%,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87.14%,是造成全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集中分布在以县城为中心的主河道两岸,从698条小流域整体分布来看,中、轻度侵蚀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超过40%的小流域达560条,占全部698条小流域总数的80.2%.  相似文献   

13.
淤地坝坝系建设是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变微地貌,增加良田面积,有效拦截泥沙,防止沟道侵蚀,减少水土流失,能有效拦蓄洪水,减少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区域植被的恢复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坝代路,便利交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辽西北低山丘陵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方兴未艾。由于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了大规模的土地翻移,辽西北低山丘陵地区的原有地形地貌及自然植被清除,形成了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在认真探索分析高等级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高等级公路修建过程中相应匹配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沿线地区山高谷深、河流水系纵横交错,雨量充沛,降水频率高、强度大,土壤瘠薄,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对工程建设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形式表现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工程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管道的铺设和站场建设以及弃土弃渣堆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江淮分水岭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基于GIS平台,使用RUSLE模型,对2015年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壤侵蚀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5江淮分水岭区域平均侵蚀模数为84.53t/(km2·a).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微度侵蚀的面积占比达97.81%,微度侵蚀总量达259.83×104t·a-1(74.35%),轻度侵蚀总量为56.89×104t·a-1(16.27%);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侵蚀量和侵蚀模数最高,耕地侵蚀量达314.26×104t·a-1(89.92%).(2)侵蚀等级呈现东部、西南部高,中部、北部和西部区域较低,轻度以上的侵蚀主要发生在西南山区、巢湖东南部、滁州市中部、北部、东部区域;(3)土壤侵蚀受地形起伏、坡度、降水量和植被覆盖条件的影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江淮分水岭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问题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受到风力、水力和重力等作用而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和破坏,造成水、土损失。目前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大类,而植被缺乏保护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关键问题,杉木造林技术是环保工作公认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杉木种植技术对于水土流失问题防治的重要意义,并对杉木种植技术和杉木林的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旨在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防治与治理措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破坏了地表原有的特征,导致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没能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导致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土流失的现状,探讨了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白银中凯甘肃景泰寺滩49.5MW风电场为例,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工程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及危害进行了分析,配置了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实施,将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地区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