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经济价值极高,深受大众欢迎,野生羊肚菌供不应求.羊肚菌人工栽培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羊肚菌室外栽培已趋于成熟,但室内栽培和液体发酵仍处于发展阶段,有待继续突破.该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研究人员有关羊肚菌人工栽培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到目前为止取得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羊肚菌菌种制备技术、大田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化生产这3个部分内容,并提出了羊肚菌人工栽培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发展历程,着重介绍美国羊肚菌室内周年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失败告终的原因。指出我国羊肚菌室外栽培技术的外营养添加技术和选用合适的菌株是关键。挑明我国羊肚菌人工室外栽培存在4大误区;扩大栽培要量力而行,要有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3.
羊肚菌人工与野生营养成分化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野生羊肚菌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一些国家的中、低温地带,产量很少.人工栽培羊肚菌是多年来人类的愿望,本所经过10多年的精心研究,利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手段,首次实现了羊肚菌商业化栽培.从外观上看,人工羊肚菌比野生羊肚菌好,基本上都是一级品.  相似文献   

4.
针对羊肚菌品种,特别是产业化培植品种,建立快速准确的品种鉴定方法。通过对来源确切的梯棱羊肚菌样品及同属5种其他羊肚菌进行ITS测序,并结合网络数据库中的梯棱羊肚菌ITS序列进行分析,获得梯棱羊肚菌的特异性鉴别引物。进一步对分子鉴别实验条件进行考察,以确定最终实验条件。通过对梯棱羊肚菌及羊肚菌近缘品种的分析,发现只有梯棱羊肚菌呈现特征电泳条带。表明该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和优化的实验方法,可用于梯棱羊肚菌菌种的快速鉴定及产品的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榆林北部风沙区野生羊肚菌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调查、菌种培养和人工栽培技术的探索,初步确定羊肚菌人工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辛颖 《食用菌》2020,(3):56-57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羊肚菌周期短,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近年来,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取得了突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羊肚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仿生露地栽培模式、小拱棚(套棚)栽培模式、冷棚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可以适时人为调控栽培环境,减少不利自然环境因素对出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难点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弥补冬季北方地区羊肚菌的市场空白,解决北方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技术难点,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套适宜北方地区的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介绍了日光温室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土质要求和栽培流程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践证明,该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实现667 m~2产值15.47万元。  相似文献   

8.
论述菌种技术和外源营养袋补料技术是促进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快速发展的两项关键性技术。着重解析羊肚菌菌种的分类、驯化、可栽培品种的选择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方向,介绍外源营养袋补料技术的由来、理论、革新,以及改进、提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郑丽丽 《食用菌》2017,(5):67-68
<正>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野生羊肚菌数量稀少,人工栽培成为必然。由于技术、气候、水源和土壤的限制,甘肃省人工大面积栽培羊肚菌尚属空白。笔者从2013年开始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黄坪乡钟李村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2016年3月出菇试验获得成功,亩(667 m~2)产鲜菇200 kg,产值达2.4万元。2016年11月武都区科技局与武都区欣源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办  相似文献   

10.
回顾国外羊肚菌商业化栽培发展过程,介绍美国D. Ower发明羊肚菌室内人工栽培方法并形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羊肚菌栽培专利,指出羊肚菌商业化栽培的两大技术难题:一是获得纯腐生型菌株,二是营养补给。阐释我国羊肚菌外营养袋栽培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应用效果,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野生羊肚菌资源分布、主要产地、生物学特性、生态特征、生长条件以及市场状况进行全面的概述,对国内外人工栽培研究羊肚菌的历程与发展现状作了简介,阐明了人工栽培研究羊肚菌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北方大同、朔州、晋中等地,利用暖棚设施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实践。从暖棚设施、菌种制备、整地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护、采收等环节总结并分析暖棚栽培羊肚菌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要点,为北方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肚菌(Morchella sp.)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科技工作人员和菇民朋友的努力下,逐渐掌握了羊肚菌的纯人工栽培技术,种植规模和效益稳步提高。但因其遗传、发育、生理等研究跟进较慢,同时在大生产中仍存在着技术体系不完善、栽培技术混乱、菌种来源不明晰、产量不稳定等问题,致使每年有大量的从业人员经济损失严重。通过对近年来在四川、重庆、湖北一带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推广经验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菌种分离与培养、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控以及采收与加工,并详细阐述了羊肚菌生产过程中"外援营养袋"补料技术等在生产中的作用,以期为羊肚菌的科学研究及产业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甘肃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羊肚菌栽培过程面临的问题,在多年探索实践基础上,总结了高原地区利用日光温室高产栽培羊肚菌的技术,为羊肚菌人工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羊肚菌(L.)Pers,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羊肚菌野生资源于19世纪被命名并进行开发,但直到21世纪初才在四川首先实现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由于可商业化栽培品种较少及我国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羊肚菌人工栽培在东北地区进行规模化生产进程相对滞后,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数据统计分析,为羊肚菌在东北地区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16,(8)
正7月21日,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开展的羊肚菌优良菌种栽培试验喜获成效,试验田种植的羊肚菌进入采摘期。这意味着青海省首次实现羊肚菌人工栽培,为今后开展较大规模商业化栽培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据项目组负责人车晋叶副研究员介绍,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  相似文献   

17.
正羊肚菌,又名羊肚菜、羊肚蘑、阳雀菌,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是一类珍稀食用和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至今未能完全成功,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栽培方式产量差异很大,笔者通过多年的栽培羊肚菌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上海地区林下栽培羊肚菌的技术要点,为羊肚菌林下栽培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羊肚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野生菌种的人工驯化、子实体形成机理以及栽培技术的探索等方面.为了实现羊肚菌周年化栽培,通过对羊肚菌的分类鉴定方法和人工栽培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菌种、外源营养以及栽培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羊肚菌新品种的驯化和周年化栽培技术的突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但是在实际栽培中,由于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和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羊肚菌栽培产量差异大,经济效益不稳定。笔者通过对羊肚菌无基料栽培管理,认为羊肚菌栽培实现高产和稳产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8,(6)
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羊肚菌属真菌的统称,因其子实体外观形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是一种世界公认的名贵野生食药用菌,常自然发生于清明节前后。羊肚菌的栽培早在1883年就有记载,之后的100多年有了许多羊肚菌栽培出菇的报道,其中标志性的突破是1982年Ower的人工栽培的成功[1],之后羊肚菌栽培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的羊肚菌大规模栽培开始自2012年,先后从200 hm2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