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 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原料,而食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全球贸易的主要农产品.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甘蔗种植,种植面积居全国前3位.深入分析广东甘蔗发展概况的同时,并简单地进行了甘蔗价格变化与成本分析,在总结广东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原料,广东省地处我国的南端,气候和土地条件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甘蔗种植面积全国第3位,是全省较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在简要介绍我国甘蔗种植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2014年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包括甘蔗的区域分布、种植品种、产量和甘蔗糖业发展现状等,并对2013/2014榨季广东甘蔗收购价格和种植成本进行分析,总结了广东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最后从甘蔗良种良法推广、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机械化进程、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和风险保护等6个方面对广东甘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甘蔗糖业面临着四个问题;一是食糖减产,食糖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二是蔗糖主产区严重萎缩,新区建设尚未跟得上;三是种蔗比较利益较低,影响蔗农的种蔗积极性破是不少甘蔗糖厂负债,发展生产举步维艰。要实现我国食糖自产自给,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六条基本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我国甘蔗糖业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快蔗糖新区建设;三是合理调整原料蔗收购价格;四是努力提高甘蔗产量;五是抓好糖厂建设;六是培育蔗糖市场。  相似文献   

4.
鉴于世界商品价格维持震荡,2013年8月30日,菲律宾食糖署鼓励生物乙醇生产者使用更多过剩的食糖,并帮助甘蔗部门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食糖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糖产业发展关系着国家食糖供给安全。提高甘蔗机械化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大大增强中国食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国内食糖生产成本较高,远高于市场食糖进口价格,不利于中国食糖产业安全。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机械化生产效率低下制约着糖产业发展。为了提高中国食糖产业国际竞争力,保证中国食糖产业安全,必须加快实现甘蔗产业全机械化发展。通过对比广西甘蔗机械化作业和一般习惯作业的生产成本及生产效率,发现全机械化作业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在机械化作业中还存在道路不平整、产业链不完善、机收效率低、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机价格高等问题。最后,从加快土地流转、推进"收获—搬运"一体化、加强机械研发力度、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强化补贴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不断提高甘蔗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建议,并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甘蔗生产和食糖消费大国,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约133.33万公顷,但商业化种苗覆盖率、机收率均不足10%,蔗农生产成本高,种植收益低。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在品种改良。近日,国家甘蔗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启动,对我国甘蔗产业无疑是巨大利好。以下向蔗农推荐3个国家已推出的甘蔗优良品种,供选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云南甘蔗品种现状 ,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坚持自育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甘蔗良种育、繁、推一体化 ,加快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 ,是降低甘蔗和制糖生产成本 ,增强蔗糖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徐雪  马凯  夏海龙 《中国农垦》2014,(11):31-34
一、引言 食糖是我国四大重要农产品和三大经济作物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食糖产量的90%来自原料甘蔗,10%来自甜菜。我国糖料作物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新疆等边疆和民族地区,对于糖料作物尤其是对于甘蔗来说,其多种植在旱坡地上,可替代作物较少,因此甘蔗种植收入对于当地农民居民收入影响较大。据统计,  相似文献   

9.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2,(2):55
广西选育出糖能兼用甘蔗品种最近,一种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在广西选育成功,并通过由该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品种既能用于食糖生产又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技术快繁甘蔗良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探讨了用甘蔗腋芽静态培养技术,快繁甘蔗良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等问题。结果表明:1,腋芽液态静止培养技术,不经过脱分化过程,避免了2,4—D作用引起的变异;2.MET在1.5—3.0%的水平下对根的诱导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采用泡沫塑料种植盆种植,使二级苗成活率以及大田移栽成活率均可达到95%以上;4.甘蔗腋芽液培快繁技术为甘蔗良种繁育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展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徐雪 《农业展望》2006,2(4):31-35
据记载,食糖生产的发源地是印度.最早的食糖是用甘蔗生产的,距今已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而国际食糖进出口贸易已有400年的历史。由于食糖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世界各国对食糖生产和流通都实行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食糖市场放开后的思考时钟光(云南省农科院科技情报所,昆明市龙头街650205)从1992年起,国家取消了对食糖的统购统销。这是甘蔗和食糖生产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部署,使甘蔗和食糖生产转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这无疑为我们甘蔗和食糖科研生产工作者提供...  相似文献   

13.
甜菜是世界两大糖料作物之一(甘蔗),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的其它大陆约有43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甜菜。其生产的食糖约占世界食糖生产总量的29%~30%。为食品、饮料和制药工业等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食糖市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欣  陈如凯 《农业展望》2008,4(12):17-1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期货市场投机资金回撒变现,国外食糖市场近期出现暴跌.国内糖市也应声而跌。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但对甘蔗制燃料乙醇的影响不大,甘蔗制糖占比可能有所降低,2008/09榨季全球食糖总产量面临下滑.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疲软将导致全球食糖总需求量增速放缓,预计全球食糖供需缺口有望缩小。纽约国际原糖价格将难以低于12美分/b。预计国内2008/09榨季食糖产量将达到1500万t,而消费量则受金融危机影响会不增反减至1330万t,食糖供过于求的态势将继续扩大,因此,国内2008/09榨季糖价预计在3000元/t上下波动。下行概率较高,不排除跌破2500元/t关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甘蔗良种产业化模式的探索国内外经验证明,甘蔗品种改良的科技贡献率为60%,所以许多产蔗糖国家和地区投入巨资从事甘蔗品种改良、品种更新工作,以期迅速育成良种并尽快应用于生产。我国对品种改良也十分重视,“六·五”以来,国家科委安排4次甘蔗育种攻关,育成和引进一批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甘蔗品种。但我国大陆缺乏甘蔗品种中试基地,甘蔗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优良品种推广困难重重,良种推广处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推广速度慢,品种更新周期长,良种覆盖率低,蔗农种蔗效益不高,糖厂原料蔗不足,制糖成本高,效益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技术》2013,(2):29-30
1、技术背景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良种对蔗糖产业的贡献率在60%以上,甘蔗良种的迅速推广应用成为推动蔗糖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甘蔗为无性繁育作物,繁殖速率慢,而生产上常规栽培用种量大,亩用种量高达8000~10000芽,而且甘蔗经数年种植后,易感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造成甘蔗优良品种的种性退化,导致甘蔗减产、品质下降等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利用甘蔗健康种苗作种,成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其面积占我国糖料面积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甘蔗产业已成为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国内外食糖价格倒挂严重,导致食糖进口激增、国内库存高企,糖料生产出现明显滑坡,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据统计,2015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比2014年减少  相似文献   

18.
徐欣  郑传芳 《农业展望》2009,5(6):13-15,35
当前,中国2008/09榨季食糖生产已结束,减产238万t已成为事实,食糖销售形势谨慎乐观,食糖进口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食糖供需格局已从2007/08榨季的供过于求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变。另外,2009年新播种的甘蔗面积持平略减,甘蔗生长苗情一般,2009/10榨季食糖产量不容乐观。因此,在经历了2009年2-4月的大幅回升之后,市场均未出现重大利好、利空消息,5月国内食糖价格保持平稳态势。市场下一步走势取决于近期食糖消费走势与新年度甘蔗生长情况变化。国际市场方面,全球食糖大幅减产进一步得到确认,国际糖价受减产、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价格集体反弹等因素影响。2009年5月维持继续上涨的行情。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我国第2大甘蔗种植与生产基地,其年食糖产量在全国总食糖产量中居于第2,是云南省支柱产业之一。文章针对云南省甘蔗种植品种及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现代甘蔗农艺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现状,进而得出现代云南省甘蔗种植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种糖能兼用甘蔗品种日前在广西选育成功,并通过由该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品种既能用于食糖生产又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据项目主持人、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介绍,此项目由该院与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合作完成。三年来,从巴西引进的甘蔗品种中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