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了探讨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肝脏氨基酸分配与重分配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本研究选择6只安装了肝脏多血管瘘的健康泌乳奶山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对照组)和60∶40(高精料组)的饲料,2×2拉丁方设计,饲喂期16周。期间取乳样,测定乳蛋白含量,并通过肝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管瘘取血, 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高精料组山羊乳中乳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肝门静脉血液中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而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液中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低精料组,即高精料组各游离氨基酸在肝脏中的消耗量均多于低精料组,通过股动脉进入乳腺组织的氨基酸含量也少于低精料组。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乳蛋白含量降低。其机制与肝脏中氨基酸分配与重分配发生改变,氨基酸在肝脏中消耗量增大,进入乳腺组织合成乳蛋白的前体物氨基酸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9):111-1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以及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对奶山羊乳腺内组胺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选用泌乳中期的18头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6头。对照组(LC)饲喂粗精比为6∶4的低精料日粮,即日粮包括60%粗料和40%精料;试验一组(HC)饲喂粗精比为4∶6的高精料日粮,即日粮包括40%粗料和60%精料;试验二组(BHC)饲喂粗精比为4∶6的高精料日粮,并在日粮中添加20 g丁酸钠。试验期为20周。试验开始前两周,所有试验动物手术安装瘤胃瘘管。试验第20周采集瘤胃液、外周血液和乳腺组织样品。结果显示:与LC组相比,HC组瘤胃液、外周血液、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含量显著升高,外周血液中的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显著升高,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受体基因表达显著升高,炎性因子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均显著升高。与HC组相比,BHC组瘤胃液、外周血液、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含量显著下降,外周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均显著降低,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受体基因表达显著降低,炎性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果表明:泌乳奶山羊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后,瘤胃产生的组胺经消化道吸收并转运到乳腺组织中,刺激炎症的产生;而通过添喂丁酸钠,组胺和炎性因子的产生显著降低,乳腺组织炎症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11):32-37
本试验采用12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饲喂低精料日粮,即日粮中含有40%的精料和60%的粗料,精粗比为4∶6,作为对照(LC)组;另外一组饲喂高精料日粮,精粗比为6∶4,作为试验(HC)组。试验周期为18周,试验开始前为所有奶牛安装瘤胃瘘管,试验后期采集瘤胃液,乳动脉、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测定瘤胃液p H值和LPS含量、血浆中LPS含量、乳腺组织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如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cl-2等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和NF-κB通路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长期高精料饲喂使奶牛瘤胃p H值均值降低,一天中p H值低于5.6的时间超过3 h;高精料组血浆和瘤胃液中LPS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1);高精料组caspase-3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而bcl-2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caspase-3和caspase-8的酶活性相比于低精料组都显著升高(P0.01);高精料组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泌乳中期山羊血浆及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精粗比饲料对机体中氨基酸(aminoacids,AA)的代谢流向及乳蛋白的影响。选用泌乳中期山羊7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4∶6(低精料组)和6∶4(高精料组)日粮,颈静脉血管瘘采血,手工挤奶取奶样。Bradford法测定乳中总蛋白质浓度,RP-HPLC检测山羊血浆和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2组山羊血浆中均分离出14种游离氨基酸,乳中分离出8种游离氨基酸,不同精粗比饲料对血液或乳中游离氨基酸谱无明显影响。不同精粗比日粮情况下,除丙氨酸外,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乳中同种氨基酸的含量;且血液中生酮氨基酸(Leu,Lys)、兼性氨基酸(Phe,Ile)和支链氨基酸(Leu,Ile和Val)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乳中。高精料组除Gly和Ala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低于低精料组;乳中总蛋白浓度略高于低精料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血液中游离氨基酸为乳蛋白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和能量保证。饲喂高精料日粮,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不利于乳蛋白含量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9):101-106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日粮对奶山羊乳腺组织NOD1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与调控。选取18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萨能奶山羊,试验前分别安装瘤胃瘘管和乳静脉血管插管,随机分成3组:饲喂精粗比为4∶6的低精料日粮作为对照组(LC);饲喂精粗比为6∶4的高精料日粮作为处理组(HC);饲喂高精料日粮并添加丁酸钠作为调控组(BHC),试验时间为20周。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乳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用于后续的瘤胃pH值、乳静脉血中炎性因子浓度、乳腺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一天内HC组的瘤胃pH值小于5.8持续4 h且显著低于LC组,表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诱导成功;饲喂4 h后BHC组瘤胃pH值显著高于HC组而与LC组差异不显著,表明丁酸钠能够缓解瘤胃pH的持续降低。HC组乳静脉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LC组,而BHC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溶度显著低于HC组并与LC组无显著差异;与LC组和BHC组相比,HC组奶山羊乳腺组织炎症相关基因NOD1、RIP2、NF-κB、IL-1β、IL-6的表达量显著上调;NOD1、NF-κBp65、NF-κB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 RNA水平变化一致。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激活奶山羊乳腺组织的NOD1-NF-κB炎性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炎症应答,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乳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5):55-60
研究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肝脏氨基酸代谢分配的规律。选择6头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550±20)kg作为试验动物,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并提供不同精料水平的饲粮,分别手术安装瘤胃瘘管和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用于收集试验样本。在采样期,分别在采食前(0 h)以及采食后2、4、6、8 h采集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的血液用于血浆中氨基酸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显著增加门静脉血浆中蛋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EAA)以及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浓度(P0.05),提高门静脉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非必需氨基酸(TNEAA)以及总氨基酸(TAA)的浓度(P0.05)。除了亮氨酸和苏氨酸,高精料日粮组肝静脉血浆中其他EAA的浓度显著高于低精料日粮组(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肝静脉血浆中酪氨酸和天冬氨酸和BCAA、TEAA以及TAA浓度(P0.05),以及趋向增加苏氨酸、精氨酸浓度(P=0.08)。相比于低精料日粮,高精料日粮均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浆中除亮氨酸外其他EAA浓度(P0.05);对于非必需氨基酸(NEAA)而言,高精料日粮组股动脉血浆中酪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浓度显著高于LC组(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股动脉血浆中BCAA、TEAA和TAA浓度(P0.05),但对TNEA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5):63-67
为了探讨高精料饲喂产生的脂多糖(LPS)对干奶期山羊血浆能量代谢产物和激素水平的影响,选择处于干奶期的奶山羊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6和6:4的日粮。结果表明,精粗比6:4的日粮饲喂2周后成功诱导山羊处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状态,此时外周血液中的LPS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血浆NEF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糖含量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含量显著下降(P0.05);胰高血糖素、瘦素、催乳素含量升高,胰岛素含量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当干奶期山羊饲粮中精饲料水平提高时,易造成SARA,血浆高浓度LPS引起机体免疫能量代谢及激素水平均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长期或短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奶山羊瘤胃上皮组织氧化应激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实验选用17只健康的经产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饲喂低精料组(对照组,LC,n=5);长期饲喂高精料组(HL, n=7),19周饲喂期;短期饲喂高精料组(HS,n=5),4周饲喂期。实验结束后采集瘤胃组织,用PBS反复清洗,于液氮中速冻后置于-80 ℃冰箱保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L和HS组山羊瘤胃上皮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2和CDK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HS组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GPR41和GPR4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HL和HS组山羊瘤胃上皮组织促细胞凋亡基因Casepase9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HS组抗凋亡Bcl-2/Bax mRNA表达比例呈下降趋势(0.050.05);HS组瘤胃上皮组织中胆固醇含量下降达显著水平(P<0.05),且HL组呈下降趋势(0.05+ ATPase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NHE2蛋白表达升高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与HL组相比,HS组山羊瘤胃上皮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且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短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可加快泌乳期奶山羊瘤胃上皮组织的更新,提高组织总抗氧化能力;而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未引起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显著变化;饲喂高精料日粮可以加快瘤胃上皮组织对VFA的转运。此外,饲喂高精料日粮引起瘤胃上皮组织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显著上调,提示其对瘤胃上皮组织更新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旨在探究饲喂高精料日粮对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生物胺生成与吸收的影响研究。试验选用6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雄性波杂山羊,随机分成低精料组与高精料组,实验期24 d。结果显示,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支链脂肪酸、酪胺、腐胺、组胺、甲胺和色胺浓度显著性增加(P<0.05),而瘤胃pH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盲肠内容物中的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上述5种生物胺浓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瘤胃和盲肠静脉血中的上述5种生物胺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浓度与瘤胃静脉血所对应的生物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盲肠内容物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与盲肠静脉血中对应的生物胺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说明,饲喂高精料日粮促进了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提高了瘤胃与盲肠内容物中生物胺浓度,暗示高精料日粮可能提高消化道上皮的通透性,促进消化道上皮对生物胺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10):1-6
选用12头安装瘤胃瘘管和肝、门静脉血管插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研究高精料日粮对反刍动物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随机分成2组:高精料组(HC)和低精料组(LC)。饲喂后通过瘤胃瘘管采集0~12 h瘤胃液,测定瘤胃p H值;生化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ro)含量;检测肝、门静脉血液中脂多糖(LPS)的含量;采用RT-q PCR法检测肝脏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肝脏细胞中Caspase-3、Caspase-8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的蛋白表达量。结果:20周后,高精料组瘤胃内p H低于5.6且每天持续3 h以上,显示奶牛发生SARA。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门静脉LPS的浓度显著升高,肝功能受到影响,肝脏中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表达下调,NF-κB的蛋白表达量升高,Caspase-3、Caspase-8的酶活性均表达上调,且Caspase-3有显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高精料,使消化道中的LPS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引起肝脏的炎性损伤,增加肝细胞的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850-1857
高精料日粮会引起瘤胃代谢机能异常,引发机体内分泌紊乱。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日粮对湖羊发情、孕酮水平及黄体组织围脂滴蛋白(PLINs)家族成员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月龄雌性湖羊20只,分为低精料组(LC,精粗比2∶8,n=10)和高精料组(HC,精粗比6∶4,n=10)。于正试期第20 d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正试期的第58天采集卵巢,分离黄体,采集血液检测孕酮(P_4)和脂多糖(LPS)的含量,统计平均日增重(ADG)及干物质采食量(DMI)。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黄体PLINs基因的表达量,并对LPS浓度、卵巢重、黄体数量、孕酮水平及PLINs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精料组ADG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DMI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血清LPS浓度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和低精料组母羊自然发情率分别为30%和70%(P=0.089)。2组母羊黄体期血清P_4浓度、卵巢重和黄体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PLINs家族成员mRNA在黄体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PLIN2 mRNA表达量最高,且低精料组PLIN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精料组(P0.05),而PLIN3、PLIN4和PLIN5的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高精料组(P0.05)。LPS浓度与PLIN2 mRN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LIN3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LIN3 mRNA表达量与PLIN4、PLIN5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LIN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饲喂使湖羊血清LPS浓度升高,可能不利于母羊的发情。黄体组织PLINs基因在高精料组和低精料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提示PLINs基因表达可能受LPS及饲料中精粗比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营养与繁殖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情况,选取4头初产的健康荷斯坦牛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饲喂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液中乳酸、总VFA、丁酸、戊酸和总支链VFA的含量,同时乙丙比显著降低,但未能显著降低乙酸和NH_3-N水平;同时,与饲喂低精料日粮相比,饲喂高精料的奶牛瘤胃液中的生物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p H与瘤胃液中生物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但对牛链球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喂高精料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菌群,进而影响了瘤胃的发酵参数,并促进消化道内异常代谢产物——生物胺的生成与转移,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高精料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真胃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前饲喂高精料日粮或粗饲料质量差可使奶山羊真胃异常发酵,产生过多的挥发性脂肪酸,由此诱发真胃弛缓,是真胃变位的主要诱因之一。试验测定高精料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真胃、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高精料在奶牛真胃弛缓和真胃变位中的作用机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选择3只体重(30.09±3.57)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奶山羊,于试验前1个月手术安装真胃T型硅胶插管。1.2试验设计试验在2个分期进行,每期预试期10 d,正试期3 d。第1期为正常精料日粮饲养试验,精料200 g/只·d,花生秧600 g/只·d;第2期为高精料日粮饲养试验,精料400 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饲粮下添加复合缓冲剂(碳酸氢钠20 g/d、氧化镁12 g/d、丁酸钠20 g/d)对奶山羊乳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选择8头安装门静脉及肝静脉瘘管处于泌乳中期的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高精料饲粮组,HG组)和基础饲粮+复合缓冲剂(高精料饲粮+复合缓冲剂组,BG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143 d。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复合缓冲剂显著升高采食后010 h瘤胃液p H平均值(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降低肝静脉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的含量(P0.05),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降低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P0.05),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激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非脂固形物率(P0.05或P0.01)。综合得出,在长期高精料饲粮饲喂条件下,由碳酸氢钠、氧化镁、丁酸钠组成的复合缓冲剂能通过影响奶山羊血浆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影响体机营养物质代谢,最终有效提高产乳量与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高精料长期饲喂过程中,反刍动物肠道内的短链脂肪酸(SCFAs)在奶山羊盲肠中通过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41/43(GPR41/43)对其下游的炎症信号通路是否有影响,选用12只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LC)饲喂低精料(精∶粗=4∶6,n=6),试验组(HC)饲喂高精料(精∶粗=6∶4,n=6)日粮,经10周饲喂试验,取盲肠组织样及盲肠内容物进行气相色谱短链脂肪酸含量、肠内容物pH、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及蛋白印迹的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LC组,HC组乙酸(P0.01)、丙酸(P0.01)及丁酸(P0.05)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且HC组pH值明显降低(P0.05);HC组GPR41/4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趋化因子20(CCL20)基因表达量相比于LC组极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及CCL5等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C组GPR41/4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LC组(P0.05)。提示:高精料饲喂后,反刍动物盲肠组织中通过短链脂肪酸活化GPR41/43进而激活下游炎症信号通路诱导组织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奶山羊乳脂形成的影响机制,为科学饲养泌乳期的奶山羊提供理论基础。选用处于泌乳初期的14只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饲喂日粮精粗比为35∶65的作为对照组,65∶35的作为试验组,试验期为19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奶山羊血液谷丙转氨酶浓度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有降低的趋势;试验组肝细胞呈肿胀变性或空泡样变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山羊肝脏内脂类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可导致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受损有关,但脂类代谢的相关基因表达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