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猿叶虫为萝卜、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对四季豆、菠菜亦可为害,在合肥地区每年发生两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蔬菜,但据在我院农场观察越冬后的雌成虫,只在什草上产卵,孵出的第一代幼虫,亦仅取食几种什草叶片及嫩芽,菜园蔬菜上并无此虫为害。为了进一步摸清越冬成虫产卵及第一代幼虫发生场所,密集程度和为害程度,找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对越冬成虫的产卵寄主进行了调查,对第一代幼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部地区甘蓝夜蛾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夜蛾是山西中部地区菜田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为在山西中部地区准确有效地防治甘蓝夜娥,开展了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研究了山西中部地区甘蓝夜蛾年发生世代、生活史、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各世代幼虫期主要为害蔬菜作物种类。  相似文献   

3.
南华松叶蜂Diprion nanhuaensis Xiao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除本省外,贵州也有分布。该虫在云南以为害云南松中幼林为主,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在云南江川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茧蛹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进入三龄取食全叶为害加重;第一代7月,第二代(即越冬代)10月是幼虫为害盛期。本文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由于成虫飞翔能力弱,喜产卵于两米以下松针叶肉内的习性,因此要求适树适地优质造林,加强幼林抚育,加快成林速度,使不利于成虫活动产卵;利用南华松叶蜂各虫态的发生与节令、物候及农林生产活动等的关系,进行虫情预测,适时采取人工捕杀幼虫,清除害虫茧蛹及必要的化学手段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4.
张杂谷是冀西北地区主要种植作物,为保障其丰产丰收,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地区种植示范区的害虫种类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谷子苗期主要害虫有粟叶甲、粟凹胫跳甲、粟灰螟和叶螨类;成株期主要害虫有双斑萤叶甲、粟缘蝽、大青叶蝉等。其中粟叶甲1年发生1代,成虫、幼虫均啃食叶肉,形成条斑,为害最为严重。其次粟凹胫跳甲1年发生2代,直接取食掉幼苗顶心,形成"坐苗"。张杂谷害虫种类不多,但为害严重,综合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为辅,化学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 刺玫叶甲(学名待定)属鞘翅目、叶甲科。为刺玫的重要食叶害虫,尚可为害蔷薇。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喜食嫩叶,多于叶面上啮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下表皮成半透明斑,不久即枯焦,严重时可食成缺刻与孔洞,常将全株叶片啮食呈枯死状态,削弱树势,甚者死亡。刺玫和蔷薇为重要的观赏造园植物,由于此虫为害不但有损观赏价值而且影响环境卫生。山西省太原、太谷地区发生普遍,历年为害均较严重。自1962年以来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视冬小麦秋苗红蜘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蜘蛛在小麦进入成熟期不利其取食时,以卵在麦田越夏,待到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再孵化为若虫、成虫。为害秋苗。此期虫量较少,为害较轻。温度降低时该虫即以卵和成虫在麦田表土层中、麦丛中越冬,为下年度提供了繁殖基数。越冬代害虫的繁殖率很高,要发生为害2-3代,造成次年春夏之交麦红蜘蛛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8.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为研究二点委夜蛾是否有向冷凉地区扩散的习性,证明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为害玉米以后是否迁移到其他地区,在河北省易县选择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区进行了定点诱测试验。其中,在平原地区设置2个测试点,利用诱虫灯诱集,作为对照(CK);在低海拔地区设置1个测试点、在高海拔地区设置3个测试点,均利用性诱剂进行诱集。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主害代没有发生的春玉米区,8~9月也没有发现其成虫;7月发生为害的平原区,8~9月有成虫活动,且7月发生越严重的区域,8~9月成虫量越高;高海拔地区未诱测到二点委夜蛾成虫。在河北省易县,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以后的时期,成虫未向高海拔冷凉地区迁移。  相似文献   

9.
<正>梨木虱是为害梨树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梨叶,造成枯斑、早期脱落,使树势衰弱,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梨木虱食性专一,主要为害梨树。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夏型两种。冬型成虫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少数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在冬季对越冬场所进行综合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清园。清理园内和周围的残枝、落叶及杂草,深埋或烧毁,降低越冬梨  相似文献   

10.
铜绿金龟子是兴城县三道沟地区苹果树的主要害虫。由于发生时间集中,成虫食量大,给苹果生长期带来很大威胁。为了防治、消灭铜绿金龟子蔓延为害,我们在基点队——北朱屯进行了成虫为害习性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一、成虫为害习性  相似文献   

11.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近年来入侵到山西省主要苹果产区,严重威胁果树产业。对苹果绵蚜在山西省的发生、危害及防治进行了调查。通过对4区9地的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已经入侵到临汾市、运城市、长治市和晋中市。其中,山西省苹果重要产区的运城市已经分布到12个县(市、区)41个乡(镇)83个村,708.4 hm2果树发生疫情,建议采取积极措施防控该害虫在山西省的扩散与危害。  相似文献   

12.
稀土及多元复合液肥对砂地苹果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连续试验表明,用最佳组合与浓度500ppm稀土+500×复合液肥,对苹果进行根外追肥,可使叶绿素增加22.31%,百叶重增加21.59%,百花序座果数增加85.57%,产量增加20%以上,Vc增加35.79%。该肥用量少,见效快。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尤其在土壤渗漏严重,有机肥解决困难的砂地条件下根外施用,更有特殊意义。根据3年效益计算,10年生金冠苹果每年每亩用于药品、人工和机具的投入约30元,以亩产500kg的中低产园计算可增收150元,投入产出比为1∶5。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随着单产的提高和使用面积的扩大而相应增长,因此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给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必要的依据,对梨小食心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在17~29℃、相对湿度(70±7)%和光周期15h∶9h(光照∶黑暗)的条件下,测定了梨小食心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梨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梨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0.39℃和59.84℃.d、9.95℃和200.43℃.d、10.97℃和140.82℃.d、9.80℃和448.08℃.d。  相似文献   

14.
M系苹果矮化砧木与砧穗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江苏省丰县的M系苹果矮化中间砧(基砧为八棱海棠)M26、MM106、M9,以及矮化自根砧MM106、M7富士苹果园进行了调查,从树体的生长发育、枝类的组成、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除M9中间砧外,其余矮砧嫁接的富士苹果树均是比较适宜的优良砧穗组合.此外,还指出了江苏丰县苹果矮砧密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苹果营养及次生代谢物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bed.) Roem.)植株内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苹果小吉丁虫( Agrilus mali Mats.)危害的影响,以具有不同抗虫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性回归法找出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新疆野苹果单株营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韧皮部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大于木质部,在4.02~21.72 mg/g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K2最低,为26.10 mg/g,G1最高,为45.74 mg/g,感虫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高于抗虫植株。不同抗性单株单宁、黄酮、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木质部内黄酮含量较低,在0.31~0.89 mg/g之间,韧皮部黄酮含量在1.93~4.05 mg/g之间,抗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1.24 mg/g,感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0.69 mg/g,抗虫植株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感虫植株,即单宁含量越高,其抗虫性越好,感虫植株G6总酚含量最低,为1.43 mg/g,抗虫植株K2总酚最高,达到3.96 mg/g,木质部内单宁含量和总酚含量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新疆野苹果单株内单宁与总酚含量越高,总虫数就越少,对苹果小吉丁虫的抗性就越好,新疆野苹果受害就越轻。综上,新疆野苹果内营养物质含量与抗虫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抗虫性成显著正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高的新疆野苹果对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苹果矮化砧木进行密植丰产栽培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总结了中国30多年来对苹果矮化砧木的利用工作,依据大范围的区域试验结果,论述了矮化砧木在苹果密植丰产栽培中的作用,提出了利用苹果矮砧的区划意见,以及与矮砧苹果相适应的系列栽培技术,最后就矮化砧木利用中的看法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在中国的主要苹果产区如渤海湾、胶东、黄河故道、秦岭北麓以及渭北高原等地均可栽培矮砧苹果,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利用矮化砧木,将对提高中国的苹果栽培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87-3888
[目的]研究几种三氯杀螨醇替代杀螨剂对苹果害螨的防效.[方法]研究了3种低毒、低残留杀螨剂对苹果树螨害的防效,并对其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5%唑螨酯、15%哒螨灵乳油和12.15%阿维·三唑锡防治苹果螨害平均防效分别为74.84%、71.22%、58.19%,施药后第7天防效最好,分别为99.46%、99.09%、98.8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种杀螨剂对苹果螨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速效性分析,15%哒螨灵乳油均优于5%唑螨酯、12.15%阿维·三唑锡,差异性达到极显著,防治后第1天分别为47.60%、45.10%、20.36%.3种杀螨剂施药后对果园害螨天敌均有一定影响,施药后第7天对天敌的消除率分别为31.9%、75.6%、91.8%.[结论]5%唑螨酯悬浮剂对果园天敌影响较小,哒螨灵乳油次之,阿维·三唑锡复方药剂相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苹果,梨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苹果,梨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实现。该系统可采用电话咨询方式为果农提供24h不间断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危险性害虫褐纹甘蔗象的识别及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棕榈科植物和甘蔗(Sacchrum sinensis)的重要害虫--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Heller))的形态及为害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的方法,从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了该虫的危险性.结果表明,褐纹甘蔗象对我国是具高度危险性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0.
1973年开始到1984年,在乔化苹果树幼苗基部贴环状矮化砧枝皮,宽度为1.5厘米,分为套一环和套二环,皆能使乔化树产生不同程度的矮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