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呼和浩特市域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信息,结合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从生态功能角度对市域景观生态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呼和浩特市市域的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原则、依据及分区方案.结果显示:生态完整性与服务功能相对一致性等是区划的主要原则;区域差异与景观格局是划分特殊生态功能一级区的依据,景观生态类型的特殊生态服务功能是划分二级区的依据;市域可划分5个一级生态功能区、13个二级生态功能亚区.  相似文献   

2.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资料可获取性和指标的适用性以及新疆沙漠化的具体特点,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工作在第三级区划中设计和采用了沙尘天气指数、土地覆被指数、植被盖度指数、大风指数和海拔高程指数作为区划主体指标,同时还采用了自然地理单元、县级行政区划界线、雨养植被界线、耕居地人口密度、人口耕居地比例作为辅助指标。最后,把由主体指标经指数和法合成的沙漠化综合评级指数作为最主要依据,划定三级区划界线。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水文地质单元界线为基础,统计查阅各地级行政区地下水种类,富水程度、水位、水质、补给开采条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重要自然保护区、湿地、泉眼、易发生地质灾害等区域基础资料;按照我国《地下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划分原则,将研究区划分成为三个一级功能区,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将相应二级功能区划指标数据空间化,进行叠置分析,突出地下水主导功能确定阈值,划分二级功能区边界,并绘制出地下水功能区划图实现其可视化;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意见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GIS与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区划,并针对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或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可被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① 防旱抗旱区;② 农业种植区;③ 牧业发展区;④ 水源涵养区;⑤ 防风固沙区;⑥ 植被保护区;⑦ 土壤侵蚀控制区。本研究为区域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GIS与R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区划,并针对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或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可被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①防旱抗旱区;②农业种植区;③牧业发展区;④水源涵养区;⑤防风固沙区;⑥植被保护区;⑦土壤侵蚀控制区。本研究为区域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合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中下游河流廊道景观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河流廊道为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生态功能区划系统以及具体的划分问题,提出相应的区划原则并针对不同等级功能区划分标准,定性划分了3大景观生态功能类型区,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生态经济区划与产业空间重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借助27个气象测站的多年观测资料和103个县域2003年的主要经济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和GIS方法,并结合陕西省生态经济特征,将陕西省初步划分为4个大的生态经济类型区.该分区方案以生态背景和人类综合作用强度作为链接"生态-经济"2大系统的指标体系,显示出各生态经济类型区不同程度的生态脆弱特征和不同强度人类活动的鲜明对比,为其实行相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在区划方案基础上,依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占用思想和区域开发理论,从全球、国内、省内3个尺度全方位分析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间的产业空间耦合关系,提出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产业空间重构战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九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得出:近40年陇南市平均出现干旱的年频率为60.3%,其中,春旱39.3%,夏初旱20.5%,伏旱38.5%,秋旱35.3%。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拔海高度与各站平均干旱年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陇南市各地平均干旱年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干热河谷和徽成盆地及文县东南部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干旱年频率大于60.0%,由此向北向高干 旱危险性等级递减,武都区的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宕昌西北部及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低,干旱年频率小于50.0%。徽县、成县、两当中部及西和北部以及武都、文县境内的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为干旱高风险区;宕昌与武都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为干旱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玉米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选取代表甘肃省不同气候生态区的成县(温热湿润区)、礼县(温暖半湿润区)、平凉(温和半湿润区)、武威(温和干旱区)4个点资料,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了玉米生育期光、热、水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气候生态区气候产量静态模型;以筛选后的关键气象因子为主要区划指标,对甘肃省玉米进行气候生态适生区划,并对玉米高产优质气候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省33个国家级生态退耕县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实际调查并结合各县(区)的地理特征、农业种植业区划、地貌类型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生态退耕县坡耕地的分布进行了分区,并对影响坡耕地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加快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实现山川秀美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广河县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分区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分区对土地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文中以广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和2008年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土地进行分区划分,该结果能够更客观的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此方法,对其他地区划分土地用途分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稻稻瘟病BP神经网络分区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省19个县1988~1999年晚稻稻瘟病发病与有关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了8个气象因子用于晚稻稻瘟病发生程度长期预报。根据各预报因子与稻瘟病发病程度相关性,采用邻接二维图论聚类分析法,将19个点(县)划分为4个生态区。每个生态区内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并进行拟合和试报。1997~1999年试报验证,在划分稻瘟病生态区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稻瘟病进行长期预测预报是可行的,3年试报成功率分别是78.95%、84.21%和78.95%。文中还对该方法与过去常用的预报方法的试报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功能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景观功能。对其进行科学划分,可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地貌单元、生态要素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能量循环运行与景观优化关注单元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很多地区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本文以新疆为例,在综合分析自然条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提出了方向性措施。(1)增加植被覆盖是根本措施。平原靠灌溉及保护,山地如有保护,可自然形成较大面积植被。(2)合理利用与调剂水资源,通过工程及加强管理,提高水源利用率,通过跨地区引水调剂地区间的不平衡。(3)用其他能源代替植物燃料,保证植被稳定增加。如煤炭、水力资源、石油、太阳能,目前可靠保证是种植薪炭林。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的流域规划与绿洲建设——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不同地段自然环境和生态经济特征的地域分异特点入手,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探讨干旱地区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与方法、流域不同地段生态经济区及农业生态地域类型的协调发展与绿洲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往国内外关于草地生态足迹的研究都采用牛肉来换算,这种方法对过度荒漠化草原地区来说不太适合.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引用固定转换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应用生态足迹法、"RS"技术及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调整通用产量因子,弥补固定转换因子本身的不足,提高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适合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乡(苏木)尺度生态足迹定量研究.结...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年Landsat TM及2005年CBERS-2/CCD影像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综合各种属性数据和统计资料,在GIS软件平台上,进行模式识别、专题分类、图谱表达,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鄯善绿洲景观要素类型变化信息图谱,并创立属性数据库,从地学图谱的角度来分析干旱区绿洲景观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变化,进行景观要素量化指标的统计,分析复杂的生态景观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播前底墒下,应用抗旱指数法、隶属函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了14个不同生态类型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底墒的增加,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相同底墒下品种之间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对播前底墒的反应明显不同。抗旱指数法、隶属函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均能较好地评价旱地冬小麦的抗旱性,其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参试品种从来源分析,抗旱性表现为:甘肃陇东>山西地区>北京地区>渭北旱塬>黄淮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