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 ,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生态支持维持基本的结构与功能 ,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能为城市提供资源、能源、空间等最基本的支持 ,并调控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演替方向。本文以包头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建立研究模型 ,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 992年— 2 0 0 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制约因素 ,并针对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据此提出了发展对策。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 ,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包头市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资源城市和重工业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生态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等,从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社会进步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0/10-18/2标度确定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163、0.300和0.537;并对包头市2012年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水平很低,其中人口素质水平指数0.68,生活质量指数0.78,城市管理指数0.45;存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科研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社会生态建设应该是今后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湿地与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内陆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家能否高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共开放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湿地和城市周边湿地功能作用的分析,指出湿地可以为解决我国内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生态保障。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环境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方面,确定包头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对2001年-2005年以来包头市的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加权和分析法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是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区域实际出发对整个系统的经济发展与布局、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揭示出系统结构、功能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系统发展的趋向,尤其是评价系统发展的可持续协调度。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遵循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生态原则,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从本区域特点出发,选择能全面反映该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制约生态环境变化的经济社会要素指标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要素指标,建立本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和分析法比较、分析和量化研究,对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整体状况的真切了解和全面、有效、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度做出合理判定。通过包头市五个年份的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看出,包头市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26、0.44、0.56、0.589、0.589、0.924。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处在从非常不协调、不协调、不太协调向比较协调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城市发展规模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采用时间相关法和递增法 ,分别从包头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 ,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市建区面积等 5个方面对包头市城市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之后从包头的地理位置 ,经济实力 ,水资源状况 ,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几个侧面简要分析了包头市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商业服务业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商业服务业用地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包头市城市商服用地评价的过程、基本步骤和基本评价方法。通过评价,得出包头市城市商业服务业用地基本处于适度利用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铜川新区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缺水地区建设生态城市 ,关键是水的问题 ,做好水环境管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 ,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保证。本文介绍了基于 GIS的铜川新区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简称 TNWEMDSS)的研制过程 ,系统的基本结构、硬件环境、系统数据以及系统软件 ,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对其它新兴城市的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包头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指出包头市在未来经济社会和人口、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因素,采取统筹兼顾,合理利用当地地上、地下和黄河水资源,改变过去“以需定供”的水资源利用策略,本着“以供定需”的原则,力争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达到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以1987与2005年TM卫星影像解译数据、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及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包头市达茂旗土地退化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为不合理的利用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包头市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结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包头 ,内蒙最大的城市 ,中国“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本文基于综合评价的方法 ,采用 8项指标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单体评价和总体评价 ,结果表明 :包头市的草、山、水等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类型多样 ,而且品位高 ,极具开发价值 ;都市文化、历史遗存、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亦独具魅力。另外 ,还采用各区资源类型的多度、数量、规模等指标评价了空间结构 ,发现旅游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各具特色 ,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 8个旅游资源组合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依据乌鲁木齐市的生态和环境实际,探索了其以循环经济为基础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了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与GIS的包头市城市公园绿地休闲游憩服务半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休闲游憩服务半径是反映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的指标之一。以包头市建成区为典型的研究区,使用缓冲区分析法、引力模型法、费用加权距离法等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包头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结果表明:包头市公园绿地服务分布较合理,但布局仍有不足;问卷调查表明,包头市居民选择公园是为了锻炼身体和休闲游憩,距离因素是影响居民游园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为未来包头市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可供决策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节水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许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也是困扰着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城市生态建设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也就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文章结合全国一些城市提出的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在综合考虑生态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利用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做了详尽的说明,在参考生态城市、节水型城市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将以往把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经济、社会的"三分法"改进,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将"科学管理"这种能够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指标因子纳入生态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外指标体系的现有标准(和全世界相关因子的现存最高水平确定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并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三种分形维数: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并采用此方法计算内蒙古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城镇体系具有以"双核"城市为中心发展的分形特征,内蒙古地区89个城镇除了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等3个市和锡林郭勒盟的部分城镇以外,其余西部地区的城镇主要围绕呼包二市为中心向四周...  相似文献   

16.
绿洲生态系统是支撑绿洲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文中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的作用机理,从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抗逆水平六个层面构建干旱区绿洲型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绿洲型城市奎屯市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其城市化与生态化动态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