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菜本是一年生或越年生作物。根据自然气候的不同,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之分。贵州省地处长江流域,多以种植冬油菜为主。但是在实际油菜生长的过程之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利用自然气候来使得油菜更好的进行成长,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对于油菜进行合理的种植。本文主要就贵州铜仁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对油菜进行了合理的种植技术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贵州铜仁地区的油菜种植的更好。  相似文献   

2.
正昭苏县气候冷凉,年均气温3.2℃,降雨集中在4~8月,且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512毫米,适宜种植春油菜。昭苏县春油菜年种植面积一度达到5.3万公顷,是全疆重要的春油菜产地。昭苏县气候特殊、海拔高,种植结构单一,而油菜的根系较深,根系的分泌物可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是很好的养地作物,在土地轮作中有重要意义。现将昭苏县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土地准备1.选地选茬甘蓝型油菜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除要求土地平坦肥沃、灌水方便外,还应选择小麦、马铃薯或饲  相似文献   

3.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 000 m以上,年均气温6.3℃,无霜期130~180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及油分的积累,油籽产量高、品质好,是全国春油菜的最适生态区之一。同时,由于州内大部分地区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耕地有机质含量高、污染少,也是生产无公害油菜及油菜制种的理想区域。冬油菜在地表形成较厚的覆盖层,减少沙尘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秋末春初的冷凉气候与油菜喜冷凉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获得较高的产量。冬油菜成熟后,还有足够的光热资源发展复种,以提高亩产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4.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京地区适宜播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油6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对8个不同播期下冬油菜的越冬保苗率、生育特性特征表现、经济性状、籽粒产量等指标的调查分析,认为8月25日至9月15日为北京地区冬油菜的适播期。这一阶段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都在10叶以上,越冬保苗率75%以上;春后各生育阶段及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尤其以9月1日和9月8日两个播期的油菜,千粒重较高,单株产量3.0~3.3g,每亩籽粒产量71~75kg,与8月18日播种的相比,亩增产23~27kg,增产幅度48%~57%。9月22日以后播种的油菜,枯叶前苗龄在8叶以下,根部干物质积累不足,抗冻害能力差,因此,北京地区应避免9月下旬以后播种冬油菜。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按栽培制度可以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冬油菜区包括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面积约占全国的90%左右;春油菜区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内蒙、甘肃、黑龙江等省区,面积占全国的10%.目前,全国油菜种植面积为550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总贡献率达到0.89,按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年平均温度、负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潜在分布概率为0-0.84,按其分布概率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冬油菜种植北界,大抵以吉林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南部为界限,与传统冬油菜种植北界相比较,向北推进了1 200 km,纬度由39°N提升到45°N。【结论】北方旱寒区超过50%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冬油菜,冬油菜种植区北移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扩展潜力,冬油菜将成为北方旱寒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这将突破原有传统的冬油菜种植区划,改变冬油菜生产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7.
吴树文  苗晓春 《甘肃农业》2009,(11):106-106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攘区,海拔2040m-3747m,年均气温5.7℃,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10℃积温1771℃,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区。岷县特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春油菜的生产,春油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在省内外市场享有盛誉。近年来,岷县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加快春油菜产业的发展,春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全县春油菜种植面积3333hm^2,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分冬油菜和春油菜。冬油菜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云南、贵州以及陕西、甘肃、河南的南部地区,广东、广西、福建的北部也有种植,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也有少量栽培;春油菜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宁夏等省、自治区,河北、山西的北部地区也有栽培。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历来以种植春油菜为主,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尝试开展冬油菜种植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初步取得种植成功。一、品种选择选择芥酸含量低、硫含量低、高产、含油量高、超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9号。二、种子处理为了防治冬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提高发芽势,每667米2选用20克大民钾王原液喷洒在待播冬油  相似文献   

10.
正油菜在中国大部分省份都有种植,可根据播种时间不同,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油菜具有抗寒冷、喜阴凉、生长发育周期较短且成熟时间快等特点,种植人员可以依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从而提高油菜经济效益。1油菜栽培技术1.1选种油菜种子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为了确保种植的经济效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种。(1)应当了解油菜品种的特征,选择优质的品种。根据育种方式的不同,市场上的油菜主要分为常规油菜和杂交油菜,杂交油菜相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菜主产区大部分分布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和北方春油菜区。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常常受到秋、冬干旱危害,而长江上游油菜主产区和北方春油菜主产区则常常受到春旱的危害。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长江流域秋旱发生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豫北地区冬季寒冷,冻害成为影响晚播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为保障油菜安全越冬,结合豫北地区气候及冬油菜地膜覆盖经验,总结出适合豫北地区的油菜地膜覆盖技术,并从覆膜时间、覆膜期田间管理、揭膜及揭膜后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豫北地区晚播冬油菜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适合豫北地区小规模的油菜种植。  相似文献   

13.
油菜旱害,主要与自然降水量较少有关。我国油菜主产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和北方春油菜区。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常常受到秋、冬旱危害,而长江上游油菜主产区和北方春油菜主产区则常常受到春早的危害。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长江流域秋旱发生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林芝市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冬、春作物生育期数据及6个县(区)农牧局提供的冬小麦、春油菜的生育期数据;结合作物全生育期内最热月平均气温、生育期的降水量、≥0℃的积温和2005年西藏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工具制作林芝市农作物(冬小麦、春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林芝市冬小麦和春油菜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尼洋河沿线、朗县西部、波密西南部及低海拔墨脱、察隅地区,墨脱全县范围内的气候基本属于春油菜最适宜播种区域,适宜和次适宜区域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最适宜区域的外围,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林芝西部、北部及东部外围。林芝总体上较西藏其他任何地、市都适宜种植农作物,但由于林芝森林及高山覆盖面积较大,实际冬小麦适宜播种面积远小于区划所示区域面积。在墨脱及察隅等低海拔地区虽然属于冬小麦和春油菜的最适宜播种区域,但低海拔地区温度高,降水多,日照时间短,影响作物的生育,容易导致冬小麦拔节~抽穗期间发生锈病,春油菜乳熟期间出现蚜虫。林芝西部、北部限制冬、春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温度低。农作物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尼洋河沿线是林芝主要农区,墨脱和察隅主要以森林和山脉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茶叶、玉米及各类水果,而在次适宜区分布区域,虽然粮食种植少,但实际的气候条件还是能够播种冬小麦和春油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江苏省沿江地区冬油菜氮磷钾肥量合理用量的问题,以扬州市江都区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连续3年氮、磷、钾肥不同肥料用量为试验材料,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对冬油菜施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同时能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确定了江都区种植冬油菜氮肥推荐量为277~308 kg/hm2,平均为292.5 kg/hm2;磷、钾肥适宜推荐量分别为70、98 kg/hm2,为江苏省沿江地区种植冬油菜提出了合适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栽培茬口与品种秋冬茬8月上旬育苗,8月底~9月初定植,1月中旬结束;冬春茬12月中旬育苗,1月底~2月初定植,5月底结束;越冬茬8月上旬育苗,8月底~9月初定植,次年5月底结束。品种可依据当地气候、消费习惯、市场需求选择。二、穴盘育苗1.浸种催芽先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5分钟,捞出洗净,然后放入55℃温水搅拌,水温至30℃浸种6~8小时,用吸水棉布包好,置于28~30℃环境催芽。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区冬季温度不断升高,冬季极端低温普遍高于往年。冬季温度的变化也使新疆从传统的春油菜区转向发展冬油菜种植。冬油菜作为重要的生态作物,不但解磷沃土,而且是北方旱区寒区重要的冬春季覆盖作物。在8级大风下,裸地土壤风蚀量为36kg/亩,冬油菜田土壤风蚀量为1.1kg/亩,风蚀量仅为裸地的1/32。100亩冬油菜相当于减排50吨CO2。冬油菜秋季播种,冬季时已长出叶片,当强寒天气出现时,叶片开始覆于土壤表面,可以降低贴地层风速等风蚀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江苏省沿江地区冬油菜氮磷钾肥量合理用量的问题,以扬州市江都区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连续3年氮、磷、钾肥不同肥料用量为试验材料,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对冬油菜施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同时能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确定了江都区种植冬油菜氮肥推荐量为277~308 kg/hm~2,平均为292.5 kg/hm~2;磷、钾肥适宜推荐量分别为70、98 kg/hm~2,为江苏省沿江地区种植冬油菜提出了合适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林菁华 《河南农业》2012,(21):63-64
油菜花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和新疆,向南一直铺排到海南,向西至青藏高原,向东又纵横沿海各省。如果按生态划分,中国的油菜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其界线大致是东起山海关,经长城沿太行山南下,经五台山过黄河至贺兰山东麓向南,过六盘山再经白龙江上游至雅鲁藏布江下游一线,其以南以东为冬油菜,其以北以西为春油菜。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都叫油菜。我国种植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托里县春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托里县周边1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10℃积温、霜日数、≥35℃日数和站点经纬度、海拔高度等资料,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气候要素的栅格化数学模型。根据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对托里县种植春玉米进行气候适宜性划分。结果表明:托里县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共划分为5个亚区。晚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位于海拔900 m以下的平原地区;中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900~1 150 m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带;中熟春玉米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上部,海拔高度在1 150~1 250 m的狭窄范围内,但成熟期有一定的低温危害风险;早熟春玉米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 250~1 450 m的低山、丘陵地带,但成熟期有遭受低温危害的风险,部分年份玉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玉米不适宜种植区在海拔1 500 m以上的山区,该区无法满足玉米对热量条件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