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昊 《中国棉花》2018,45(7):24-28
为揭示赣北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气候资源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15 ℃界限温度起止日及其间光、温、水等要素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鄱阳湖棉区15 ℃界限温度初日显著提早、终日相对稳定、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其间积温及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日照时间呈减少趋势,且三者均达到过突变状态,其中降水量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时间尺度为8 a的振荡周期;棉花全生育期热量条件趋好,但降水增多与积温上升的变化节奏不同步,可能导致高温热害以及旱涝风险增大;日照减少趋势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湖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水热资源变化趋势及其对物候期的影响,利用气象数据和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94―2013年湖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物候期变化趋势、各生育阶段长短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生育阶段长短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棉花各生育阶段≥0 ℃积温和平均温度除播种―出苗和开花―吐絮阶段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各生育阶段大致呈升高趋势;而降水量除出苗―现蕾阶段呈升高趋势外,其他各生育阶段大致呈降低趋势。3个农业气象站点的棉花播种期和收获期均呈延后趋势,播种―出苗和现蕾―开花均缩短,出苗―现蕾均延长。棉花各生育阶段≥0 ℃积温和平均温度与该生育阶段长短大致呈负相关,而降水量与该生育阶段长短除播种―出苗阶段呈负相关外,其他生育阶段大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指导湖北省棉花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疆北疆主要植棉区1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棉花生育期月平均气温、≥10 ℃积温、≥15 ℃积温、≥20 ℃积温、无霜期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北疆主要植棉区的热量资源及产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呈现自东向西升高趋势,相差较小;≥10 ℃、≥15 ℃、≥20 ℃积温和无霜期也呈现自东向西增多趋势,其中无霜期相差19.4 d。(2)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 ℃·(10 a)-1;≥10 ℃、≥15 ℃和≥20 ℃积温均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累积距平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994年、1995年和2004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4.1 ℃·(10 a)-1、66.7 ℃·(10 a)-1和99.3 ℃·(10 a)-1;≥10 ℃、≥15 ℃、≥20 ℃积温的持续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初霜期延后,终霜期提前。(3)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在1994年发生了突变;无霜期在1992年前后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延长了11.1 d;≥10 ℃积温在1995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增加了319.2 ℃;≥15 ℃积温突变不明显;≥20 ℃积温在2004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增加了418.7 ℃。(4)棉花单产与趋势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气象产量波动性较大,单产与热量资源的相关性较高;热量资源的增加对棉花产量的增加具有正效应。(5)热量资源对棉花产量提升起重要作用:丰收年景普遍表现为积温较常年多,光热条件好;歉收年景表现为热量减少,无霜期缩短,光热条件差,降水量略偏少;平常年景表现为降水量接近常年,日照时间略多于常年,整体光热条件一般。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影响籽棉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10―2020年同一施肥条件下棉花籽棉产量与4―10月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籽棉产量的最重要气候因子是4―10月日照时间,关联度为0.430 7;其次是≥15 ℃积温,关联度为0.386 4;再次是≥20 ℃积温,关联度为0.348 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10月≥10 ℃积温、日照时间、降水量是影响籽棉产量的正效应气候因子。6―8月产量形成关键期的15个气候因子中,6月降水量、7月≥10 ℃积温、8月日照时间对籽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8月≥20 ℃积温为负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气候因子对冬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因子对长江流域油菜(Brassica napus L.)主产区影响很大。为明确长江流域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长江流域259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数据及1437个田间试验冬油菜产量数据,分析5个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长江上游高海拔区、长江中游二熟区、长江中游三熟区和长江下游)冬油菜生育期内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产量数据分析不同种植区油菜产量的气候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油菜生育期 内平均气温为13.2℃,≥0℃积温为3620℃,昼夜温差7.8℃,总日照时数984h,太阳辐射量为2631 MJ·m-2。油菜生育期内热量资源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7℃,而昼夜温差每10年缩小0.21℃;而日照资源则逐年降低,每10年日照时数降低45h。油菜全生育期总降水量平均为680 mm,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长江流域气象因 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平均气温和≥0℃积温与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长江中游二熟区生育前期(9 月-11月)和长江中游三熟区生育后期(3月-5月)平均气温每增加0.1℃,油菜分别减产53和40 kg·hm-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增产,其中长江上游低海拔区后期昼夜温差每增加0.1℃,产量增幅为39 kg·hm-2;降水量与产量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后期降水量每增加10 mm,油菜减产约12~39 kg·hm-2。从整个生育期来看,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高海拔区)主要影响油菜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昼夜温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长江中游二熟区主要受气温、积温、降水量和太阳辐射的影响;长江中游三熟区的限制因子为气温和积温;而长江下游则受到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苏市近20 a气候变化及其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童忠  刘静 《中国棉花》2018,45(10):36-38
利用新疆乌苏市1998―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t检验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乌苏市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各月平均气温除8月呈显著下降趋势外,其他各月变化均不显著;≥10 ℃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及初霜日、终霜日呈不显著提前趋势,≥10 ℃积温、无霜期、日最高气温≥35 ℃的高温日数和日照时间均呈不显著增多趋势。近20 a乌苏市棉花播种、出苗、现蕾和停止生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其中出苗期提前显著,开花期和裂铃期均呈不显著延后趋势。苗期和蕾期呈延长趋势,其中蕾期延长趋势显著,而花铃期和吐絮期则呈不显著缩短趋势。乌苏市热量资源整体趋好,对棉花适期早播,争取棉花早发早熟,夺取棉花丰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西藏春小麦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1991-2020年西藏日喀则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春小麦生育期和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系数、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西藏春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在1991-2020年期间,西藏春小麦生长季内降水量(Pr)、相对湿度(RH)和日照时数(S)表现为下降趋势,平均最低气温(Tmin)升温率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Tmax)升温率,平均气温(Tm)、≥0 ℃积温(∑T0)和平均风速(Ws)均呈增加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的热量资源(TmTmaxTmin、∑T0)和Ws都表现为增加趋势,S与RH趋于减少;Pr在营养生长期增多,在生殖生长期减少,在全生育期略有增加。春小麦所有生育时期都表现为推迟趋势,平均每10年推迟2.33~13.36 d,以乳熟期推迟最明显;播种-出苗、拔节-孕穗2个生育阶段天数对气候变化响应不明显,开花-乳熟期天数以11.03 d·10 a-1的速度显著延长,其他生育阶段天数均呈减少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均呈减少趋势。除开花期外,其他生育时期都发生了推迟的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的中后期;只有三叶-分蘖、分蘖-拔节、开花-乳熟、乳熟-成熟4个生育阶段天数在21世纪初出现了气候突变。影响春小麦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天数的主导因子是Tm,次要因子为∑T0,而∑T0却是影响生殖生长期天数的主导因子,Tm为次要因子。近30年西藏春小麦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主要是因为Tm显著升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2016年新疆石河子垦区影响棉花产量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张玲  杨明凤 《中国棉花》2018,45(6):40-42
2016年北疆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和品质出现明显下降。对垦区4个棉花主栽区棉花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气象条件分析和指标判断结果表明,阶段性低温冷害是影响垦区棉花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春季及6―7月降水过程频繁,降水量偏多,棉花苗期、花铃期的持续阶段低温冷害,致使垦区棉花各生育时期普遍偏晚,造成垦区棉花大面积减产。建议垦区种植农户以后根据不同气候年份调整棉花品种,趋利避害,确保垦区棉花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气候资源的时空特征及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利用河南省17个国家气象站点和16个长期物候观察点数据以及18个地级市历史产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插值法分析了河南省近20年来冬小麦生育进程、生长季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以及各地级市冬小麦产量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夜间升温明显,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增加趋势为0.067℃·a-1.空间上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最明显的是中部地区,升温幅度最高分别达到0.09和0.13℃·a-1;最高气温上升最明显的为西部地区,升温幅度为0.1℃·a-1.生育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南部地区减少最明显,其次是中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减少幅度为2.5~3.5 mm·a-1.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2000年后比20世纪90年代缩短4d,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期缩短.空间上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缩短的天数和生殖生长期延长的天数从北向南递增.产量与气候因子非线性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冬小麦产量与生育期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负相关,温度升高1℃,减产可达8.0%以上.最低温度升高导致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减产.降水对各地区历年产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积温变化对济宁市夏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宁市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夏花生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夏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市1971-2010年夏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近二十年(1991-2010)麦茬夏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为2799.8℃,高于夏花生正常成熟所需的积温下限2600℃,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完全可以满足中早熟品种正常成熟对积温的要求;1971-2010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91-2010年间≥15℃积温比1971-2010年的40年的平均值高6℃,11d的日平均温度高出0.55℃,利于饱果的形成.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夏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蔡江玲 《中国棉花》2008,35(10):18-20
采用1971―2019年新疆哈密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哈密市初霜冻日(秋季日最低气温≤-1.0 ℃的第一天)、终霜冻日(春季日最低气温≤1.0 ℃的最后一天)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在棉花苗期和成熟期出现的概率,探讨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9年哈密市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6日,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4月10―25日)的概率为57%,出现在棉花苗期(4月25日之后)的概率为18%;2011―2019年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的概率下降13百分点,出现在苗期的概率下降7百分点;哈密市终霜冻日变化整体呈明显的提前趋势,提前2.7 d·(10 a)-1,终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有利。这49年哈密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8日,初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成熟期10月上旬的概率为24%,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为33%,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为41%;2011―2019年初霜冻日出现在10月上旬的概率变化不大,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上升23百分点,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下降19百分点;哈密市初霜冻日变化整体呈缓慢提前趋势,提前0.2 d·(10 a)-1,初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2.
豫东植棉区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北纬34′25°,东经115′39°,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天数在200天以上,积温4700℃左右,无霜期250天左右,绝大多数年份初霜期在11月中、下旬,全年降水量850 mm左右,可以满足夏棉(又称短季棉)的正常生长发育之需求。加之该棉区大多数年份秋季干旱,是较理想的夏棉种植区。  相似文献   

13.
从实现洞庭湖植棉区一播全苗和机械化采摘出发,以鼎城区(29.25°N、111.75°E)为例对2000―2019年5―10月份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该区5―6月降水和温度能满足棉花播种出苗需求;10月平均降水量明显偏少,晴天较多,利于棉铃集中吐絮和机械化采摘.据此认为,在气象要素上洞庭湖植棉区植棉机械化具有较好的可行...  相似文献   

14.
沿海地区气候对棉花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盐城市300万亩棉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常年≥10℃的活动积温平均为4500~4600℃,≥10℃期间的日照时数在1300小时以上,棉花生长期内降水量平均755~799毫米。一、气象要素对棉花生育的影响分析了大丰县1980~1989年10年的气象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旱薄,全年≥0℃的积温4783.5℃,≥10℃的积温4300℃,常年降水量597.8 mm,年日照时间2728.5h,年日照率62%,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kcal·cm~(-2),无霜期206d,棉花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过去,由于品种不配套、生产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一直实行棉花单作的种植制度,光热、土地等农业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棉花早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为合理高效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北疆宜棉区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而选取1981-2020年乌兰乌苏地区棉花生长年气候因子、生长季内气象要素、棉花生长发育资料,分析了棉花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差异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 表明,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0 cm地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地温是影响北疆地区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的关键因子;棉花各生育时期,从播种期到停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但成熟期推迟,田间生长期延长;8月和10月的各气象因素对棉花气候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气候产量与8月的各气候要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日照的增加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但谨防35℃以上高温天气对棉花受精率、棉铃体积、蕾铃脱落等的不利影响.气候产量与10月各气候要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为合理高效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北疆宜棉区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而选取1981-2020年乌兰乌苏地区棉花生长年气候因子、生长季内气象要素、棉花生长发育资料,分析了棉花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差异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 表明,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0 cm地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地温是影响北疆地区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的关键因子;棉花各生育时期,从播种期到停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但成熟期推迟,田间生长期延长;8月和10月的各气象因素对棉花气候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气候产量与8月的各气候要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日照的增加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但谨防35℃以上高温天气对棉花受精率、棉铃体积、蕾铃脱落等的不利影响.气候产量与10月各气候要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71―2019年新疆哈密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哈密市初霜冻日(秋季日最低气温≤-1.0 ℃的第一天)、终霜冻日(春季日最低气温≤1.0 ℃的最后一天)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在棉花苗期和成熟期出现的概率,探讨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9年哈密市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6日,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4月10―25日)的概率为57%,出现在棉花苗期(4月25日之后)的概率为18%;2011―2019年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的概率下降13百分点,出现在苗期的概率下降7百分点;哈密市终霜冻日变化整体呈明显的提前趋势,提前2.7 d·(10 a)-1,终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有利。这49年哈密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8日,初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成熟期10月上旬的概率为24%,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为33%,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为41%;2011―2019年初霜冻日出现在10月上旬的概率变化不大,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上升23百分点,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下降19百分点;哈密市初霜冻日变化整体呈缓慢提前趋势,提前0.2 d·(10 a)-1,初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9.
南疆宽膜植棉适宜播期及一播全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 1 0 .5~ 1 2℃ ,为了确保棉种播种后正常萌发出苗 ,多年来一直把地温通过 1 2℃做为棉花适播指标。 2 0世纪 80年代初 ,由于窄膜植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地温、增加地积温、弥补气温不足 ,可将棉花始播期提前 ,从而延长棉花生育期 ,使一些生育期相对较长的棉花品种在当地得以推广利用 ;90年代中期随着宽膜植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较窄膜提高地温、增加地积温更加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 ,南疆各植棉区都在把植棉始播期向前推移 ,有的地方甚至提前到了 3月 2 0日前后。由于有的年份 3月中、下旬多数日子天气晴朗、阳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生育期缩短5~14 d;播期每推迟10 d,营养生长期平均推迟5~9 d;燕麦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分配、全生育期降雨总量和苗期积温提高。(2)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和整个生育期降雨总量增加有利于燕麦产量提高,分蘖到拔节期积温和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到灌浆期的降雨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到成熟期期间降雨不利于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5月28日播种的燕麦生长表现最佳,株高、茎粗和籽粒产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提高了21.57%、25.12%和24.91%;燕麦品质以5月18日播种表现最优,β-葡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平均提高了43.11%、9.22%和14.65%。总之,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不同的播期主要因为各生育时期的降雨量不同而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其中拔节到灌浆期间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燕麦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燕麦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