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动物机体进行调节的活性微生物。近年来,益生菌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广泛运用于动物生产中。就益生菌对畜禽生产性能、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今后在畜牧生产上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是指对人畜有益的活体微生物。益生菌与宿主消化道正常菌群互相作用,参于动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各种功能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研究益生菌对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机理和特点,对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益生菌制剂的研发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是一类安全高效,且在畜禽生产使用中无残留、无抗药性的有益微生物,其可以通过维持动物机体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平衡,来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此外其还与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以及抗氧化能力息息相关,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定义、来源和分类、益生菌在动物体内主要作用及其在常见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便于为益生菌的未来研究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是指对人畜无害而有益的活体微生物。益生菌与宿主消化道正常菌群互相作用,参与动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各种功能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研究益生菌对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机理和特点,对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益生菌制剂的研发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是指对人畜无害而有益的活体微生物。益生菌与宿主消化道正常菌群互相作用,参与动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各种功能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研究益生菌对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机理和特点,对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益生菌制剂的研发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无毒、无害、无残留、无污染,具有维持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平衡、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优点,可以替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服务于畜牧业.本文对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对家禽生产性能、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益生菌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20):57-61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生功能的活菌型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利用自身菌群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畜禽产品品质,安全可靠、无污染、无残留。近年来,益生菌已广泛地应用于蛋鸡生产中,并对畜禽生产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文章对益生菌调控蛋品质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今后益生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是指当摄入一定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抵抗力,在维持畜禽健康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益生菌在兽医临床疾病治疗上的应用,同时对益生菌在治疗畜禽疾病类型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适量服用益生菌对宿主健康有益。益生菌具有抗毒素、抗致病菌和缓解腹泻的作用,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宿主免疫力。在畜禽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以补充肠道微生物种群,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恢复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文章综述了益生菌的筛选标准、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肠道健康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了益生菌对机体肠道结构、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等的影响,为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20年后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如何实现绿色养殖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益生菌是一类可以维持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可以增强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促进动物健康的同时逐步取代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本文对家兔养殖行业中益生菌在家兔饲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了解益生菌当下在家兔行业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作为一类活的微生物制剂,能有效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其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具有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环境污染,既环保又可带来经济效益,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动物养殖业。现作者就益生菌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具有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和无残留等优点,不但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被大量应用于动物生产实践中,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幼龄阶段是肉牛生长非常重要的生理时期,此时犊牛的消化道微生物刚刚生长繁殖,而该期间有外源微生物进入到犊牛胃肠道中,就会在胃肠道中定植并形成特定的微生物区系。故在该时期的犊牛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就会在犊牛的消化系统中建立有利于其生长的优势菌群,对犊牛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的作用。在简要介绍益生菌的定义及分类、犊牛的生长发育特点基础上,结合益生菌在反刍动物消化道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就近年来益生菌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动物肠道存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落,适宜的微环境有利于多种肠道微生物的定植生长。肠道健康是保证动物机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益生菌是对肠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益生菌对病原微生物侵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部分病毒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清除作用,但不同菌株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作者首先将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保护概括为益生菌抑制病原菌入侵和定植、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道健康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4种方式,并探讨了不同菌株的作用方式;其次简述了益生菌抗肠道病毒的作用机制,其中,益生菌通过间接方式调节机体免疫是其抗病毒的主要方式;最后讨论了近年来益生菌在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益生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研究及产品的开发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微生物饲料补充剂,不仅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还有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净化胃肠道环境的功能,在预防和治疗动物腹泻、调节宿主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具有安全性高、无残留、无耐药性等特点,可作为替抗产品。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综述了益生菌及相关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及马用益生菌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旨在为马用益生菌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胃肠道的一种优势菌群,也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益生菌来源,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耐胆盐性及黏附能力。乳酸菌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研究证实,乳酸菌可通过影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肠道黏膜免疫等免疫应答过程调节猪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综述了乳酸菌对猪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乳酸菌在养猪业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蛋白酶枯草芽胞杆菌益生菌种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健康鸡体内分离、选育出一株可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胞杆菌 ;将其作为益生素生产菌种 ,制备了微生态制剂———益生素 ;并对该菌的生物学性状、产酶性状和饲喂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枯草芽胞杆菌培养48小时 ,培养液中含蛋白酶活力可达 1 0 32 .56U ml;Bulb C小鼠腹腔注射和海兰白蛋公雏鸡口服试验均表明 ,该菌对动物安全 ;连续传代及体外保存一年生物性状稳定。饲喂实验表明 ,该益生素能明显促进肉用仔鸡的生长发育 ,到实验期末 ,提高肉用仔鸡体重 7.32 % ,肉用仔鸡的累积饲料转化率提高 8.96 %。对肉用仔鸡 ,合适的添加剂量为 0 .1 %(W W) (含H1菌 7.1 0× 1 0 5CFU g饲料 )  相似文献   

17.
作者系统概括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微生物的特点、作用机理和饲用效果。纳豆芽孢杆菌是从日本发酵大豆中分离出来的,它被运用于动物饲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阐述了纳豆芽孢杆菌在肠道中的活性和增殖作用,其抗菌物质能抑制肠道好氧性致病菌生长,它富含多种酶类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它还能刺激动物机体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后作者提出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微生物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饲用纳豆菌及其发酵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菌、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物质代谢与提高生产性能等。目前,纳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动物养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绿色畜牧事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主要就饲用纳豆菌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为其更好地服务于动物养殖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适量、合理地应用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及动物免疫力,因其无毒副作用,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多种动物的养殖中。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现代畜牧业中应用的成果,并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Shiga toxin (Stx) [Verotoxin (VT)]-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 also called 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 or VTEC are emerging zoonotic agents and became most important as human pathogens, particularly in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Production of cytotoxins, also called Stx or VT, is the major pathogenicity determinant of STEC, which can cause life-threatening haemorrhagic diseases in humans. The spectrum of STEC phenotypes is diverse and domestic and wildlife animals constitute important reservoirs for these bacteria. STEC are spread from animal faeces to the environment, water and food. Ingestion of contaminated foodstuff and water, as well as cont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STEC-excreting animals or humans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human infection. Economical changes in animal and food production, alteration of consumer habits and lack of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particularly in urbanized population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ecent spread of STEC as a zoonotic agent. Supranational surveillance networks as well as national reference laboratories as sentine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TEC infections in humans. Development of new vaccines and probiotics may serve as future tools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STEC in animals and hum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