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省旅游市场发展,建设新的省内旅游集散地十分必要。敦煌作为甘肃旅游的龙头,具备成为丝绸之路旅游集散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潜质。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一年,在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和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敦煌农场紧紧围绕“农业立场、特色富场、旅游带场、项目兴场、工业强场”的总体思路,以“经营产业化,组织股份化,农业现代化,农场城镇化,收入多元化、人文和谐化”为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从出土文物看浙江省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浙江省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较早的农业发祥地区之一。近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多达百处以上,其中,如良渚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大队先后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浙江省农业历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业》2020,(2):15-17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武威市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作为“三区三州”“两州一县”其中之一,也是重点旅游示范村。作为脱贫旅游示范村,天堂村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良好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共和国34170个乡镇中,有一个镇却因它孕育了“石家河文化遗址群”,成为共和国最早的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引起世人关注。在驰名中外的石家河文化遗址群中,“附有谷壳红烧土”古文物的发掘,被中国科学院丁颖教授鉴定为:人类最早种植梗稻品种的发源地,并撰写论文发表在《考古学报》上,引起中外考古者的关注,并且石家河文化被写进“九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这个镇的名字就是-天门市石河镇。  相似文献   

6.
牟小燕 《农家科技》2013,(11):38-41
黔江区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在总体功能定位中,生态旅游发展区是三个功能区之一,也是黔江打造旅游强区的重要支撑。全委会提出要把黔江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黔江旅游蓄势待发,加快发展正当其时,我们将力推黔江旅游转型升级,最终让老百姓致富奔小康。”黔江区副区长刘仪表示。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物质财富与强大精神动力。为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以宁夏彭阳县为例来实证研究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红色文化旅游能有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当前彭阳县红色文化旅游面临着红色遗址遭到侵蚀、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宣传形式单一等现实困境,要通过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等方式推动彭阳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大遗址区域有着十分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但一些遗址遗存处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腹地,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均有一定的障碍.笔者以陕西淳化汉甘泉宫遗址区为例,对其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现状和景观资源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充分利用大遗址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才能较好地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发展西甜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西甜瓜种植已成为敦煌助农增收的农业重点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多年生产实际的基础上,作者详细描述了敦煌西甜瓜栽培中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并提出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的防治方法,可为生产中进行病害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议凤阳县“明文化”特色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风阳县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明朝的人丈景观最为突出。为了促进凤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凤阳“明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凤阳“明文化”特色旅游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酒泉市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展现状 酒泉市葡萄种植最先在敦煌开始,以敦煌为主产地,带动辐射瓜州、玉门、肃州、金塔县(市)区发展葡萄生产。据最近对全市葡萄产业发展的调查情况看,截止2006年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14hm^2。其中敦煌2533hm^2,瓜州133.30hm^2,玉门14hm^2,肃州区113.30hm^2,  相似文献   

12.
宁县是庆阳市南部的旅游城镇,也是庆阳市七县一区中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镇。自1998年以来旅游人数逐年上升,旅游经济已成为宁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已逐步成为宁县的支柱产业。但与中东部相比,宁县的旅游业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旅游气象气候灾害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是旅游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加速社会背景下,如何留存、呵护与活化乡愁已然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一方面,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城乡间的纽带,可以将乡村记忆与旅游产业融合,使其产业化、精细化升级,架构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实现乡愁的活化与再发展;另一方面,乡村记忆也会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复归,成为缓解当下都市情感焦虑症候的良方,实现城与乡的交流与互见。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东固乡的“晒冬节”为例,着眼乡村记忆的文化重塑、文产结合、媒介传播三个层面,分析如何使乡村记忆的“人、文、居”与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创造生产价值,重塑“新乡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江西万年“荷花节”、张家界“森林文化旅游区”、湖南安化“花炮文化节”三地的乡村旅游实践为例进行深度探究。对“文旅融合”与“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辨析;介绍当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从而更加准确选取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服务质量不佳,规划管理混乱等问题。对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从增强规划管理,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夏帆 《农家科技》2011,(11):154-155
一提起河南旅游,很多人往往会想到“靠老祖宗吃饭”的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遗址等历史遗存。其实,除了这些“古董级”的传统旅游资源,近些年河南人在旅游方面其实不乏创新之作。开封清明上河园就是其中活色生香的一个。这个“无中生有”的主题公园,预计今年接待的游客将突破160万人,旅游收入1.1亿元,纯利润3000万元,在河南各大景区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6.
“领略乡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度假”是乡村旅游的永恒主题。近几年乡村旅游在“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思路引领下蓬勃发展,以旅游促“三农”工作全面推进,成为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县级旅游业发展的鲜明特点。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游客参与,惠及农民的乡村旅游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上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每年农闲时节,甘肃省敦煌农场文化健身广场上人们挥舞双袖载歌载舞,伸展双臂有如雄鹰盘旋奋飞,点固转步有如凤凰摇翅飞舞,舞者用顺达自然、优美飘逸的舞姿,展现着敦煌农场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为做强做大敦煌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需树立"一个农业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理念",通过"三抓三提高",推动"五项措施"落实,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论“农家乐”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省的“农家乐”旅游应挖掘其文化内涵,搞好“农家乐”旅游的形象建设工程、开发其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农家乐”在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之后,必将逐步走上旅游产业正轨,实现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商业资源转变,成为我省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敦煌地区沙尘暴灾害天气特征以及沙尘暴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沙尘暴天气对当地旅游业的不利影响,以期为丰富气候与旅游研究并提高旅游业应对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