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红  梁鹏 《河北渔业》2014,(7):56-56
<正>单细胞藻类与水产养殖息息相关,单细胞是鱼、虾、蟹、贝类等幼体的直接饵料,在水产养殖以及育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人多年从事贝类育苗、海参育苗工作,下面对贝类育苗、海参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常用种类和培养方法做如下介绍。1常用种类贝类育苗中常用种类较多,有小球藻、塔胞藻、扁藻、金藻(等鞭金藻和叉变金藻)、硅藻(新月菱形藻);海参育苗中常用种类有盐藻、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以上几种藻类对温度、盐度、光照有  相似文献   

2.
海参池塘常见青苔的种类有:刚毛藻(钢丝藻)、水绵(棉花苔)、转板藻、浒苔、礁膜、石莼、"泥皮"等。其中刚毛藻、水绵、转板藻危害较大,且生长旺盛时不易清除。一、海参池塘青苔的危害1.导致水质清瘦透明青苔的大量繁殖会疯狂地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等水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海参养殖的现状,结合鼠尾藻的生物和生态特点,阐述了鼠尾藻是海参养殖水体理想的生物修复藻类。并对功能藻的概念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4.
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宗岩 《中国水产》2010,(12):53-53
<正>目前海参养殖已成为山东、辽宁两省沿海水产业的主打品牌,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养殖效益不断增长,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时间的延续,海参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刚毛藻的大量繁殖,在某些养殖区域的泛滥成灾不但给海参养殖户的管理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而且还引发出许多海参病害和中毒死亡事件,严重地影响了海参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刚毛藻的规律并总结出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参饲料与健康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转向集约化养殖和半粗放养殖,海参饲养由单一藻粉向全人工饵料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海参养殖业,就海参营养疾病的预防对策和健康养殖作简单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6.
盐藻(Dunaliellasp.)是一种嗜盐性较强的海产单细胞藻类,是海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的优良饵料。因此,在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盐藻培养的好坏及其生长繁殖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海参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夏季高温季节都是海参死亡增多甚至绝产的高发期,海参养殖面临度夏水温高的难题,养殖用水变红、前沟藻属甲藻出现、海参池塘底部发热、用活菌控青苔不当等常造成海参大量死亡。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海参死亡的原因及处理办法。一、海参养殖水体变红海参养殖水体水温逐渐升高后,很多海参圈水质常变坏,其中水体变红(俗称变水)最让养殖从业者犯难、头  相似文献   

8.
中国硬毛藻属新记录种—强壮硬毛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大连各地海参养殖池中主要敌害藻类-强壮硬毛藻(绿藻门,刚毛藻科),该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海参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转向集约化养殖和半粗放养殖,海参饲料由单一藻粉向全人工饵料发展。引起海参营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饵料的质量问题,加工出高质量的饲料,避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应必须做好以下四方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牟氏角毛藻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本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牟氏角毛藻重要生长因子CO2和氮源类型进行优化,探索符合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藻种牟氏角毛藻为本公司保存,生产性状优良,无杂藻,无污染。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叶藻移植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利用虾池养殖海参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病害频频发生,给养殖带来很大风险。目前虾池养参的普遍做法是虾池加深、铺石等附着基后投苗养殖。考虑到胶州湾内自然海域产海参的海区常常有大叶藻生长,因此我们选择适宜的虾池进行改造,从自然海区移植大叶藻, 进行生态养殖海参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具体做法介  相似文献   

12.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我国暖温带多年生种类,属褐藻门、马尾藻属,不仅是海参育苗和养殖的理想饵料,还具有较高的工业、营养和药用价值。由于海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鼠尾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囚此人们开始无节制地在自然海区采挖,这一做法近年来愈演愈烈,以至于明显地危及鼠尾藻种群的生存,因此当前迫切的任务就是解决鼠尾藻的苗种问题。笔者在威海对鼠尾藻的繁殖及育苗工作做了初步研究,现将育苗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相似文献   

14.
霞浦县自2003年开展北参南移吊笼养殖并获成功至今已有十多年。多年来,霞浦县凭借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受风面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鱼虾贝藻种类繁多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断发展海参养殖,目前霞浦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盐渍海参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参南移”养殖技术的突破,福建海参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福建市场的海参产品大多属于传统的粗加工产品,产品形式较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不仅无法实现海参产品的经济价值,而且严重阻碍了海参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海参加工产业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缺少品牌意识、忽略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深加工技术不足、加工流程不规范、企业市场竞争无序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以整合海参产业、关注产业发展定位、增加产业附加值以及深入挖掘海参食文化内涵和外延等推进福建海参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海参繁育及养殖中,生物饵料的培养必不可少。生物饵料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且养殖动物喜食、容易消化吸收。黄河三角洲海参的育苗一般采用常温育苗技术,培育生物饵料从4月上旬开始进行,一般需要培育小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盐藻。  相似文献   

17.
海水池塘混养技术已发展多年,方法多种多样,有虾鱼、虾蟹、虾贝、虾海参、虾藻等。本文介绍虾、蟹、贝、鱼混养,立体生态综合利用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五放七收。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12,(5):48
日前,青岛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会同青岛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黄海水产研究所从浙江引进鼠尾藻品种在胶州湾进行海上养殖试验。据了解,鼠尾藻是海参育苗和养殖环节重要的优质饲料,仅青岛市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河口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技站与当地海参养殖龙头企业共同承担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海参育苗及池塘筑礁养殖试验荣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提高海参养殖科技水平奠定了基础。该项目立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广阔的滩涂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海参进行池塘养殖的研究和推广,在参池的建造、筑礁、底栖藻等养殖技术和模式的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及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姜庆国  王渊源 《海洋渔业》1986,8(6):263-264
<正> 一、前言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培养浮游植物作为贝类、虾类、海参等经济动物早期幼体的饵料,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由于这些浮游植物一般都具有个体大小适宜、可在水中悬浮、营养价值高,不污染水质及容易大量培养。所以,在各种经济海产动物幼体培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有用小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