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黄颡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果 《内陆水产》2001,26(10):34-34
随着人工养殖黄颡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势必造成黄颡鱼病害增多,危害增大,现将黄颡鱼养殖中出现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水霉病病原水霉菌病因鱼苗在捕捞、运输、放养时受到机械损伤或冻伤或敌害生物侵袭,伤口感染水霉菌所致。病状肉眼可见病鱼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最终消瘦致死。鱼卵感染水霉菌,可见鱼卵上布满菌丝,变成白色绒球状,最后成为死卵。防治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可减少疾病发生;2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轻、快,避免鱼体受伤;3用1%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1994,(6):20-20
一、水霉病:鱼卵、鱼苗、鱼种、成鱼因操作不慎造成鱼体表受伤,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对鳜鱼的孵化用水,用60目尼龙筛绢网过滤以防杂物进入。擦伤的鱼卵及鱼体可用孔雀石绿溶液泼洒或浸洗。泼洒时须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  相似文献   

3.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2,27(2):32-32
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克/米3的痢特灵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水霉病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见有病状,当肉眼能看到时,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视检似灰白色絮状物。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4.
1.水雾病在水温18℃~27℃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中,及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各阶段均可发生。可以见到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病鱼体表和受伤处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而死,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1)鱼卵的孵化用水用60目纱绢网过滤,用万分之一孔雀石绿泼洒,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或用2%食盐水泼洒,停水5分钟;(2)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l%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分钟;(3)在捕捞及运输等操作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磅胶软膏…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开始,香鱼逐渐成为闽东新兴淡水养殖品种。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鱼病也相应加重,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笔者经过几年来对香鱼病害防治的摸索和研究,初步探索出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一、白皮病1.病原白皮极毛杆菌。2.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死亡。主要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3.防治措施①避免鱼体受伤,用强氯精0.4克/米3浸洗20…  相似文献   

6.
吴莉芳  张勇 《齐鲁渔业》2000,17(3):42-42
1白云病1.1发病情况及症状是由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鱼体受伤后,致病菌便容易入侵感染此病。多发生在每年的3~4月,流行水温11~17℃。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头部、背鳍、尾鳍最为明显。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体质瘦弱,反应迟钝,不久即死,剖开鱼腹,可见肝脏、肾脏充血。1.2防治方法1.2. 1采用 150 g/m3福尔马林与 20 g/m3敌百虫混合液浸洗鱼体30分钟,每天一次,连浸3天。同时,每 100 kg饲料…  相似文献   

7.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病原最常见的为水霉和绵霉。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于13~18℃时最适合生长。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鱼卵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阴雨天、水温低时,极易发生水霉病并迅速蔓延,导致大批鱼或鱼卵死亡。水霉病在所有淡水水域、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但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现在,食用鱼水霉病的防治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斑鳠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Mystusguttatus)是江河名贵经济鱼类之一 ,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人工养殖的每个阶段均有患病情况发生。斑系无鳞鱼 ,皮肤裸露 ,对众多常规药物的适应性有一定的特异性 ,有些疾病的防治相当棘手。本文介绍斑常见疾病及安全防治。1水霉病水霉病系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鱼卵、鱼苗、鱼种 ;成鱼及亲鱼阶段少见 ,是影响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的主要病害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水温20℃以下较为常见。在弱酸性水环境及水质清寡 ,鱼体受伤的条件下容易滋生水霉。胚胎发育阶段 ,由于斑孵化时间较长(48~…  相似文献   

9.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0.
工厂化养殖罗非鱼的易发病症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继友 《齐鲁渔业》2001,18(3):33-33
1气泡病1.1症状气泡进入鱼体,病鱼鱼鳍、体表肉眼可见米粒大小透明气泡,解剖可见肠壁及肠道内有气泡,病鱼不振食,停在水表面,游动困难,受惊后呈挣扎状,不久衰竭死亡。1.2病因 1)由于追求高密度和高产量,人为送气过多。2)使用的深井水、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1.3危害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鱼苗尤为严重,损失也较大。1.4防治1)改善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根据放养密度,合理送气。2)深井水、温泉水、工厂余热水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曝气,使水中的过饱和气体溢出。3)病情较轻的病鱼,移入清新水…  相似文献   

11.
泥鳅常见病的防治1.水霉病:在泥鳅苗孵化过程中,水温较低,容易发生此病;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也易得此病。得了此病的泥鳅,体表布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可用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1立方水中放1克)浸洗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2.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2.
李泽相 《齐鲁渔业》2002,19(7):23-23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和灰白色棉花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1.防止鱼体受伤。2.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3.用3%~4%食盐水洗浴鱼种约4分钟。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黄颡鱼的饲养过程中 ,加强疾病防治是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现将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列举如下。1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1.1细菌性肠炎病此病主要由点状气单孢杆菌侵袭鱼体产生。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游动缓慢 ,离群靠近岸边。剖开鱼腹可见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 ,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 ,血脓充塞肠管。此病对鱼种或成鱼都有危害。防治方法 :(1)鱼种下池时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min。(2)坚持“四定”投饵。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饲料 ;活饵要用…  相似文献   

14.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为真菌性鱼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是霉菌侵袭、寄生于鱼卵或受伤鱼体而致的一种常见鱼病。霉菌在水域中,一年四季均有,特别是晚冬和早春(2~5月),  相似文献   

15.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或肤霉病,是网箱养鱼常见的一种鱼病。此病终年可见,尤以塘库水温变化无常,江河水时涨时落的2—6月最为流行。网箱鱼初得病时,一般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当能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在一起,鱼的组织细胞坏死,引起鱼体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病鱼日趋瘦弱而造成大批死亡。水霉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种捕捞,搬运操作时,使鱼体受伤,菌体寄生鱼体伤口  相似文献   

16.
宋学宏 《科学养鱼》1999,(12):28-29
(三)真菌病的防治1-水霉病的防治(1)每亩用菖蒲2-5~5kg,食盐0-5~1kg,加入人尿2~5kg,全池泼洒。(2)用五倍子全池泼洒,使池水呈4mg/L浓度。(3)桐树叶(或芝麻秆)扎成小捆,放入池中。(4)用2~4mg/L的烟茎浸出液,浸洗病鱼30分钟。(5)全池泼洒2mg/L苦楝和0-4mg/L碳酸钠。2-鳃霉病的防治用100kg芭蕉心(大蕉心或香蕉心)切碎加食盐3~4kg,再加乐果100g拌匀,上食台投喂,每100kg鱼喂上述混合饲料5kg,效果较好。(四)寄生虫病的防治1-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7.
甲紫溶液防治赤皮水霉病效果良好在渔业生产上,常因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受损。受损伤的鱼容易被荧光假单胞菌和水霉菌所感染,使鱼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鳍条末端腐烂,或长出灰白色棉毛状的菌丝,发生赤皮和水霉病.为了搞好鱼...  相似文献   

18.
黄鳝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腐皮病症状此病由鳝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夏、秋两季。病鳝游动无力 ,常将头部伸出水面 ,体表出现黄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充血红斑 ,以腹部最为明显。病情严重时 ,红斑处表皮腐烂 ,并向肌肉深处延伸 ,形成不规则的小洞 ,可见骨骼及内脏 ,尾部经常烂掉 ,是目前人工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防治(1)放养前 ,用生石灰彻底清池 ,防止黄鳝体表受伤 ;(2)平时可在鳝池中按每5 投放1只蟾蜍 ,其分泌的蟾酥对此病有较好的防治功效 ,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7g化水全池泼洒 ,每半个月1次 ,加以预防 ;(3)已发病…  相似文献   

19.
黄生林 《内陆水产》2000,25(6):41-41
尽管加州鲈鱼以其适应性广、病害少、易养殖的优势在南方已得到了迅速的大面积的推广,然而生产养殖过程中一些病害对苗种的危害也较严重,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就池塘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供养殖生产者和鱼病防治工作者参考。1真菌病1.1水霉病此病流行于冬、春季,水温10~20℃时,鱼体有外伤者易患病,病鱼体表可见粘附着一团团水霉,并粘附污泥,其状如旧棉絮覆盖。病鱼在水中虚弱无力,常呆滞不动,最终衰竭而亡。防治方法:1)彻底消毒清塘,杀灭病原体;2)苗种过池、运输时要小心操作,防止外伤而感染…  相似文献   

20.
梁贺 《科学养鱼》2004,(2):45-45
在冬季,鱼种也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最易患的是水霉病。此病多发生在鱼种并塘以后,由于并塘时操作不慎,造成鱼体受伤,并塘以后,水体中的水霉菌便乘机侵入鱼体伤口,使伤口及周围长满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物质,病鱼变得焦躁不安,四处乱游,食欲不振,体质衰弱,往往造成大量死亡,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