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本地区呈逐年加重趋势,2000年全市发生面积55200hm^2,占水稻总面积30.1%,平均病株率0.1%;2002、2003年发病面积分别占水稻总面积的60.2%和75.6%,平均病株率分别为0.9%、2.9%;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暴发,其发病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重,为我市历史未见.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市加大了测报和防治工作力度,有效控制了病虫灾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用药次数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市近年来迅速上升的水稻重要病害,2003、2004、2005年发生面积分别为3.3、3.87、3.85万hm2,占播种面积的82.50%、89.40%、79.06%,因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失收面积分别为60、150、85亩,水稻条纹叶枯病已严重影响水稻持续稳产高产。为寻求有效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1995年以来,该病先后在我省武进、姜堰等地大面积发生,1998年病区扩大到淮安、宿迁等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市洪泽、楚州区的田块发生率达85%以上、受害田病株率达10~30%,严重的达50%以上,造成水稻减产5~40%.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2004年江苏省大流行,我县前几年零星分布,从去年开始发生面积扩大.2004年我们对全县16个乡镇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调查,统计发生面积3 333.3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左右.通过调查,对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防治措施,望对今后的指导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有较大威胁.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华东地区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本市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仅为局部零星发生,也未造成产量损失;但2004年调查发现局部地区的个别田块产量损失达30%以上,上升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为确保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笔者对本市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实况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靠介体昆虫(主要是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病原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柔线病毒组)病毒.近年来,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为特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调查,今年灰飞虱冬后残留基数为:麦田平均2.62万头,油菜田平均1.36万头,冬闲田平均1.63万头,与去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灰飞虱基数相仿,预计今年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仍将达到大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4种病毒钝化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市近年来发生的一种由灰飞虱传毒的水稻病毒病,2004年全市发病面积达3.24万亩,2005年扩大到20万亩,并有继续蔓延和加重危害的趋势。为了验证病毒钝化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5年引进了菌克毒克、爱诺倍达、灭菌成、病毒必克等4种病毒钝化剂,在单季直播粳稻上开展了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县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病毒病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虫媒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的发生发展呈大发生趋势,而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生,面积都比较大,给防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对于水稻病毒病的解决措施存在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危害我县水稻的苗期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针对水稻病毒病的专业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县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病毒病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虫媒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的发生发展呈大发生趋势,而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生,面积都比较大,给防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对于水稻病毒病的解决措施存在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危害我县水稻的苗期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针对水稻病毒病的专业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析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危害农作物的主要表现是传播病毒病,不仅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而且还传播玉米粗缩病、麦子丛矮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我县灰飞虱发生量逐年增大,几种病毒病在我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特别是2004年我县灰飞虱特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病毒病,特别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没有特效治疗药剂,一旦发病损失巨大.因而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是控制传毒灰飞虱.为此,我站对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了一些调查和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水稻纹叶枯病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引起发病的水稻病毒病。近年来,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播速度较快,危害面较大,成为水稻生产又一重大病害。据调查,2004年和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辽宁省丹东、营口、鞍山等地零星发生,2006年发生面几乎遍布全省水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省已有11个市、20个县区、60余个乡镇发生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88666.7hm^2,  相似文献   

12.
何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5):46-46,4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几年我市在水稻生产中新上升的、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我市乃至全省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粗略地探讨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目前已上升为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据我县植保站2004、2005年对全县32个乡镇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多点调查统计,一般田块病穴率10%~20%,较重病田30%,对产量损失达5%~15%.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病毒病,近年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有效控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率,简要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症状,详述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农业栽培措施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影响及综合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而引发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本镇呈逐年加重趋势,2003年全镇发生面积仅24 亩,占水稻总面积的0.11%,平均病株率0.07%;2004~2006 年病害成梯度上升,2006年全镇发生面积达3370亩,占总面积的25%,平均病株率0.31%;2007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爆发,其发病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重,为本镇历史之最.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本镇加强了监测和防治力度,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通过近几年的测报和防治实践,结合田间调查和系统观察及面上普查,本文对水稻品种、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农业栽培措施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影响,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条纹叶枯病是灰飞虱接毒的水稻病毒病,近年来其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菌克毒克水剂是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杀菌剂.我们于2005年用该药进行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感染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1发生面积及程度 从2018年起,金山镇优质稻集中示范区的云粳37号、云粳39号、楚粳39号及楚粳40号部分田块零星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较轻,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市发生逐渐加重,为寻找防治该病有效方法,2004年我们选用可防治病毒病等多种病害的新药——菌克毒克(2%宁南霉素水剂)结合常规药刺防治灰飞虱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该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预防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4%锐肽克水剂等药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持续多年采用稻套麦的耕作方法,使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有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越冬死亡率下降,近年来已达到暴发成灾的程度,从而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流行.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2005年我们受盐城市天大种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4%锐肽克水剂等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八十年代初曾在本地流行,后一直间歇发生.近年来该病再度回升,发病面积达28.6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9.6%,一般田块病穴率9.4%左右,重发田病穴率68%以上,产量损失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