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 倍,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  相似文献   

2.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 倍,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巴西鲷  相似文献   

3.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倍,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高的3倍左右,成鱼一般长30厘米,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术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  相似文献   

4.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高的3倍,成鱼长30厘米,胸、腹、臀鳍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巴西鲷为杂食偏植物食性,对水质要求不高,耐低氧,水体pH值要求6~7.5,临界温度上限39℃,  相似文献   

5.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高的3倍,成鱼长30厘米,胸、腹、臀鳍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巴西鲷为杂食偏植物食性,对水质要求不高,耐低氧,水体pH值要求6~7.5,临界温度上限39℃,  相似文献   

6.
孙永泰 《新农村》2006,(4):18-18
巴西鲷又名小口脂鲤,属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1·生活特性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体侧扁,体形与鲤、鲫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宽的3倍左右,成鱼一般长30厘米,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为杂食偏植物食性;对水质要求不高,耐低氧,pH值要求6.0~7·5;临界温度上限39°C,下限为9℃,最适生长水温为26~30°C,低于20°C食欲下降。2·池塘条件巴西鲷对池塘养殖条件要求不严,一般养…  相似文献   

7.
巴西鲷(Prochilodus scrofa),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1998年)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倍,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从20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业》2005,(1):14-14
一、生物学特性 巴西鲷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湖泊、河湾、水库中,也是巴西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巴西鲷属热带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高的3倍左右,成鱼一般长30cm,侧线鳞45,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背鳍和尾鳍之间有一脂鳍。  相似文献   

9.
巴西鲷又名南美鲱鱼,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因其口较小,且在背鳍与尾鳍之间有一脂鳍,故学名为小口脂鲤。该鱼原产于南美洲,是巴西等国的一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鱼体侧扁,体型与鲤鱼、鲫鱼相似,体色银白色,为杂食性偏植物食性,生活在水体底层,耐低氧,属热带鱼,生存水温9℃~39℃,最适水温24℃~32℃,适宜pH值为6.5~8.5。我国于1996年从巴西引进,经10多个省市区的养殖表明,  相似文献   

10.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1998年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3倍,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高的3倍左右,成鱼一般长30厘米,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鳍末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  相似文献   

11.
正巴西鲷(南美鲱鱼),学名小口脂鲤,是我国1997年从巴西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巴西鲷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是有推广潜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1.生物学特性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体型侧扁,与鲤、鲫、鲮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成鱼一般体长30厘  相似文献   

12.
小口脂鲤(Prochilodus scrofa Steindachner)又称巴西鲷、南美鲱鱼,我国1996年从巴西引进,1998年6月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小口脂鲤外形美观,体肌为红肌肉型,可食率大,口感嫩而不腻,有海水鱼的肉质,可与加州鲈鱼相媲美.目前,国内小口脂鲤的价格为一般养殖鱼类的2~3倍.  相似文献   

13.
<正> 巴西鲷是我国1998年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成鱼一般长30厘米,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巴西  相似文献   

14.
<正> 三角鲤俗称黄板鲤、黄鲫,属鲤科鲤亚科类。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省份的江河。三角鲤体型扁而匀称,似鲫鱼,肉质细嫩较厚且味道特别鲜美,商品鱼价稳定在每1kg100元左右。三角鲤人工养殖,具有耐低氧、广温性、杂食性、抗病力强、起捕  相似文献   

15.
沈维兰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73-273,275
从水域选择、网箱结构与安装、鱼种放养、饵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巴西鲷网箱养殖技术,以期促进网箱养殖巴西鲷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是尼加拉瓜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柳富荣 《湖南农业》2005,(10):16-16
中华倒刺鲃瞩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竹鲤、竹柏鲤、岩鲫。其身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体背灰黑色,体侧深绿带灰褐色,腹面浅灰白色,各鳍条及鳃盖呈浅粉红色。该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栖启、于水的中下层,适宜生长水温20℃~30℃。温度上升到13℃开始摄食,25℃~30℃吃食旺盛,生长最快。它食性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各类商品饲料,具有个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强、肉嫩味美等优点,是一种养殖前景很好的淡水名优鱼类。  相似文献   

18.
侯和菊 《农家科技》2006,(10):25-25
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是尼加拉瓜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新品种。1.生物学特性。①形态特征。淡水石斑鱼体型为纺锤型,口上位,体形同鳜鱼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条石鲷、文蛤、龙须菜混养模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利用人工模拟养殖系统,在人工育苗池进行鱼-贝-藻的混养试验,选用条石鲷、文蛤和龙须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组合以及养殖模式中各生物的生长状况。[结果]龙须菜、条石鲷和文蛤在混养条件下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条石鲷和文蛤的存活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说明龙须菜对文蛤和条石鲷的生长都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了养殖生物的产量。[结论]以大型藻类为基础的综合养殖生态系统较其他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是一种优良的热带大型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多种养殖优点。该品种1998年首次引入和县。2001~2004年,我站连续4年在历阳镇共义养殖场成功地进行了淡水白鲳池塘高产养殖示范,667平方米产量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