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Bt玉米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的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在72 h后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则在24 h后就受到抑制,72 h时酶活与对照组的比值仅为0.3.随着取食时间增长,酶活力减弱,幼虫的体重也显著低于对照,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价百草枯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取河南工业大学校区草地0~30 cm土样,过筛混匀。分别用0(对照)、100、200、500、1 000μg/g百草枯溶液处理土样,然后在25℃条件下恒温培养,培养2、6、12、20、30、45、60 d时测定土样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结果]百草枯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100μg/g百草枯处理20 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为4.5%,而1 000μg/g百草枯处理2 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可达60.45%;百草枯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具有先抑制后刺激作用,500μg/g百草枯处理30 d后土壤磷酸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26%。[结论]百草枯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元素,然而多数土壤中可利用磷的含量却很少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因而作物磷素营养研究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目前,磷素营养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磷缺乏时,植物根和茎中发现了许多磷缺乏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包括高亲和力磷转运子、有机酸的分泌相关基因、酸性磷酸酶、TPSI1/Mt4基因家族等。这些磷缺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对植物吸收利用磷起到重要作用。磷缺乏特异性表达基因的研究为了解植物适应磷胁迫的机制、提高磷利用率改良作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有机物料和有机磷组分对潮土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土壤有机磷分为活性、中等活性、中等稳定性和高度稳定性4个组分。盆钵试验结果表明,前3种有机磷组分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后一组分达不到显著相关;活性、中等活性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组分可作为土壤速效磷的有机来源。速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性磷酸酶活性是显著正相关关系。碱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可作为表征土壤有机磷组分转化的一个生物化学指标,但用它反映土壤速效磷的供应能力时,还必须考虑到土壤固磷作用的影响。有机物料对潮土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综合效果是:牛粪>马粪>麦秸。  相似文献   

5.
酞酸酯污染对土壤脲酶与磷酸酶的动态影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酞酸酯类化合物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污染土壤,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2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对农田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及其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影响。土壤脲酶活性测定采用靛酚蓝比色法,土壤磷酸酶测定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根据Michaelis-Menten方程,采用Lineweaver-Bruke双倒数法变换,以1/V对1/[S]作图,求出截距Km/Vmax和斜率1/Vmax,从而计算出Km和最大速度Vmax。[结果]较高土壤处理浓度的DBP与DEHP对脲酶和磷酸酶均表现明显的抑制效应,其抑制作用有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的趋势,酶活性的恢复也受DBP与DEHP污染程度影响,此外脲酶活性受DBP与DEHP影响程度大于磷酸酶。较高土壤浓度的DBP与DEHP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效应短期内难以消除,且DBP与DEHP对其影响程度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在同等污染浓度下DBP对2种酶的影响较DEHP明显。即:高浓度的DEHP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DBP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对2种酶的Km与Vmax以及Vmax/Km等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随土壤污染程度增加,DBP与DEHP降低了酶促反应速率、酶与底物亲和力以及酶促反应初速度。[结论]2种酶活性变化能反映DBP与DEHP在土壤中的污染程度,但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较酶活性变化更宜作为DBP与DEHP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酞酸酯污染对土壤脲酶与磷酸酶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酞酸酯类化合物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污染土壤,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两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对农田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及其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较高土壤处理浓度的DBP与DEHP对脲酶和磷酸酶均表现明显的抑制效应,其抑制作用有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强,酶活性的恢复也受DBP与DEHP污染程度影响,此外脲酶活性受DBP与DEHP影响程度大于磷酸酶。高浓度的DEHP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DBP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对两种酶的K_m与V_(max)、以及V_(max)/K_m等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随土壤污染程度增加,DBP与DEHP降低了酶促反应速率、酶与底物亲和力以及酶促反应初速度。[结论]2种酶活性变化能反映DBP与DEHP在土壤中的污染程度,但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较酶活性变化更宜作为DBP与DEHP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苯酚对土壤中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苯酚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处理浓度下,经苯酚处理后,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土样,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刺激作用愈大。高浓度苯酚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更为迅速,除100 mg/kg苯酚处理样品的磷酸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第20天外,其余4个样品的磷酸酶活性均在12 d时达到最大值。苯酚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所有土样在处理12 d时,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高值,12d后酶活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K=1这一特殊形式的曲柄摇杆机构,根据其特征及杆件间关系,利用图形化计算分析(Microsoft Student Graphing Calcultor,MSGC)软件可以快速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解析解.解决了用几何法设计无法综合考虑最佳传动角,而用解析法设计其求解计算又复杂的问题,为该类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长期施肥的定位试验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了解当季蔬菜生长期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 况。种植乌塌菜小区和种植番茄小区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耕层 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灌浆期对小麦叶面喷施0.5 mmol/L水杨酸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并测定蛋白激酶活性和磷酸酯酶活性。同时用1 mmol/L蛋白激酶抑制剂(FSBA)处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2种酶活性,蛋白激酶相对活性最高达312%,磷酸酯酶相对活性最高达217%。外源水杨酸通过促进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绿体蛋白的可逆磷酸化反应,保护了光合机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腐殖酸是一种具有多种官能团,能够与土壤中微量元素络合,增强土壤团粒结构,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改良土壤好氧细菌活性的有机化合物质。课题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腐殖酸在改良受土霉素污染的土壤方面的生物学作用,模拟自然环境下土霉素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土壤中各类活性酶的状况,如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等的生物活性,深入挖掘腐殖酸在土壤修复及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宽皮柑桔隔年结果对3种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5年生宽皮柑桔"本地早"为材料,研究了大、小年结果对3种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年结果树叶片和芽的α-淀粉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小年结果树,但磷酸酯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低于小年结果树。在所测定的3种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中,均是芽比叶片高。叶片中α-淀粉酶活性与叶片中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芽中的磷酸酯酶活性与叶片中的全磷含量大部分时间里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分别求出了一类平面三次系统q=p=0型奇点结构的两种相关判定量的前9个和前6个量,并证明当这些量都为0时后面的量将均为0;然后根据这些判定量具体分析出这类系统原点为中心或焦点的所有可能情形,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选用以植酸钙为磷源的培养基,对麦田土壤中的解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利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解磷细菌种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培养液的实际pH测定其磷酸酶活性,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从麦田土壤中共筛选鉴定出5株解磷菌株,分别隶属于Bacillus、Ar-thirobacter和Pseud...  相似文献   

17.
以盆栽平邑甜茶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向盆土浇灌液体植酸酶,探讨了外源植酸酶对根区土壤植酸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入外源植酸酶制剂后,根区土壤植酸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外源植酸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植酸酶活性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磷酸酶活性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速效磷含量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外源植酸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植酸酶浓度为40000U/kg时,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比对照增加30.98%-69.00%、35.78%-249.18%和11.14%-271.28%。施人外源植酸酶第50天,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活力、株高、茎粗、叶面积、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Eight fatty acids from beaver oil were identified by GC-91A,and their contents were determinded,A simple yet effective method for separ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was dseribed,Contents of the fatty acids were related to their conditions of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比露地栽培高,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土壤主要养分因子相关性都不显著。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氮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负效应,土壤有效磷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都主要表现在间接影响上。  相似文献   

20.
崔伟  张勇  黄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16-8018,8022
[目的]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以蜂巢石和软性填料为基质,通过构建生物栅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强化处理黑臭河水,并测定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中2种填料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2种填料在不同功能区的挂膜性能。[结果]软性填料生物膜上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蜂巢石填料生物膜上的活性,说明选择软性填料更利于生物膜的生长;脲酶活性与总氮的去除率显著相关,而磷酸酶活性与总磷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作为评价黑臭河水净化效果和挑选合适的填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