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系统论述了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供体植株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以及小孢子胚再生植株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从事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提供系统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纯合的双单倍体,加快甘蓝的育种进程以及提供遗传分析的材料。目前,有关甘蓝小孢子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而且这些研究所用的材料多为结球甘蓝和青花菜等[1,2],而有关苤蓝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还未见报道。根据前...  相似文献   

3.
十字花科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小孢子培养(isolated micmpre culture)是作物获得单倍体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十字花科作物上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来育种已经获得广泛的使用。本文从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和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单倍体育种逐步得到发展,游离小孢子培养是产生单倍体的较好途径,本文综述广为种植的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培养概况。材料的选取,小孢子的分离、培养以及提高产胚率等培养技术,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甘蓝类蔬菜小孢子培养的优势、潜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回顾了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总结了影响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素,指出内因是小孢子成胚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同时,展望了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述了影响芸薹属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基因型、株龄及采花期、小孢子发育时期、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环境条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等。同时对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辉  徐跃进  李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40-7241
[目的]为蔬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以7个红菜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6-BA和NAA诱导红菜薹游离小孢子的培养,研究不同诱导剂、游离小孢子密度、活性炭和AgNO3对红菜薹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影响。[结果]6-BA对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出胚率的诱导效果比NAA明显。分别利用B5培养基和MS培养基对产出的胚进行培养,B5培养基红菜薹生长快,但植株纤细,而MS培养基上的再生植株生长较缓慢。能出胚的培养皿中游离小孢子密度基本上都是5~6个花蕾/皿。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出胚的培养皿中均添加了活性炭,其适宜添加浓度为0.1g/L。[结论]在培养红菜薹再生植株时,应先用B5培养基,再用MS培养基,同时添加激素进行诱导。  相似文献   

8.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具有快速纯合基因型、促进植物胚胎发生和提高植株再生率的功能,同时在突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受外植体预处理、小孢子预处理、供体基因型、小孢子培养密度、培养基pH值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的影响.林木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开展较少,其技术体系滞后,如在林木中大量开展游离小孢子培养工作有望改良当前林木育种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作物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丽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231-234
综述了十字花科作物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包括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在十字花科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及提高出胚率的主要技术路线。讨论了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 pekinensis)的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大白菜花粉胚诱导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粉胚诱导效率约比花药培养高10倍;游离小孢子培养花粉胚的植株再生率只有花药培养的10%~15%。因此,游离小孢子培养需进一步提高植株再生率等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