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囊尾蚴病病原入侵与免疫机理以及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囊尾蚴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是复杂的真核生物,有猪带绦虫成虫、六钩蚴、囊尾蚴等多个发育阶段,在人猪之间循环感染寄生发育。目前国内外已在病原和宿主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猪囊尾蚴入侵与免疫、免疫与免疫逃避以及免疫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明确了虫体的组成成分与结构形态以及发育形式,与病原入侵和免疫的关系,为免疫预防控制,特别是分子免疫预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完全控制和消灭该病,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分析猪囊尾蚴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用猪带绦虫卵1 mL(8万个/mL)灌胃20 d龄健康乳猪6头,于感染后40、80、120 d分别宰杀2头猪并取含囊尾蚴的肌肉及脑组织制作4μm厚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观察不同时期寄生在肌肉及脑组织的猪囊尾蚴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显...  相似文献   

3.
探讨原核表达猪囊尾蚴TsCL-1的蛋白生物学特性,为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inase,CP)在猪囊尾蚴与宿主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将含有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基因的pGEX-4T-TsCL-1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动物试验进行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分析。经SDS—PAGE分析,表达的TsCL-1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000,与推导结果一致。使用2×YT培养基于28℃、IPTG终浓度为0.1mmol/L的条件下诱导10h,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sCL-1蛋白能与猪囊尾蚴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能与TsCL-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成功诱导表达出了TsCL-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稳定性良好。对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抗寄生虫新药物和疫苗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猪囊虫病的流行、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囊虫病(Swine cysticercosis)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寄生于人、猪各组织器官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囊虫病不仅造成养猪业的巨大损失,而且也给人体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人既是囊虫的中间宿主,又是终末宿主,而且是唯一的终末宿主.囊虫在寄生过程中,产生了一整套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从而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可以存活十几年甚至数十年而无任何临床症状.本文试将囊虫病的流行病学、生活史做较详尽的阐述,以期广大兽医工作者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达到预防和控制囊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寄生在人和猪等体内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被世界公认的经济病之一,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经济损失,并且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所以有效控制猪囊尾蚴病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猪囊尾蚴病疫苗研究多种多样,但是目前选择特异性高且能有效快速防控猪囊尾蚴病的疫苗一直是个难题。本文就近年来猪囊尾蚴组织细胞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多肽疫苗和其他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我国北部猪囊尾蚴病发病率比较高,猪囊尾蚴大  相似文献   

6.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或猪等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公认的世界经济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并给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猪囊尾蚴病的免疫防治势在必行。然而在猪囊尾蚴病疫苗研究中,疫苗抗原的选择和来源一直困扰着兽医工作者。该文就近年来猪囊尾蚴病诊断重组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在云南省部分猪囊尾蚴感染较高的地区应用猪囊尾蚴病SPA-ELIA的方法。进行猪囊尾蚴病的血清学监测。改变了生前难以对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时对猪囊尾蚴病采取药物防制。该方法简便,采血纸易行,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在检猪囊尾蚴病病猪的同时,采纳国内应用丙硫苯咪唑预防和治疗猪囊尾蚴病的经验,在这些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猪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所以猪囊尾蚴是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存在形式,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犬、骆驼、猫、羊、鹿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而人既是中间宿主又是终末宿主。猪带绦虫和猪囊尾蚴主要在人和猪之间交替感染,一则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二则给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广大医界人士从其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其不同条件下抵抗力如何,国内研究和报道的不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9.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或猪等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公认的世界经济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并给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猪囊尾蚴病的免疫防治势在必行.然而在猪囊尾蚴病疫苗研究中,疫苗抗原的选择和来源一直困扰着兽医工作者.该文就近年来猪囊尾蚴病诊断重组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哈尔滨市正阳楼肉类食品公司1994年-2003 年间屠宰生猪囊尾蚴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囊尾蚴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逐年降低,感染率由1994年的0.63%下降到2003 年的0.08%,检验部位猪囊尾蚴的感染数量逐年下降,囊尾蚴的体积变小;猪囊尾蚴在猪体内的分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猪囊尾蚴的寄生部位从多到少依次为深腰肌、肩胛外侧肌、股内侧肌、舌肌、咬肌、颈肌、膈肌、肋间肌、心肌、腹肌和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