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衡南县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33公顷,种植中药材农户1.46万户,中药材产量约2.3万吨,中药材加工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中药材加工量达1.6万吨,产值突破8亿元。衡南县云集镇成功申报全省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乡镇,试点区内种植中药材  相似文献   

2.
1现状及问题: 在"九五"期间,全县蔬菜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87公顷增加至2000年的367公顷,生产蔬菜16270吨,自留蔬菜面积270公顷,其中蔬菜生产小弓棚4000个,比较标准的2600个,商品菜由99公顷.  相似文献   

3.
薹干是涡阳特产,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加工历史,清康熙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于朝廷,故又名“贡菜”。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种种原因,影响了薹干生产的发展,产地局限于义门少数农村,面积只有13.3~20公顷,产量不足10吨。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薹干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全县年种植面积最高达13333.3公顷,总产近万吨。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大型博鉴会上多次获得“金奖”,被国家评为“绿色食品”,成为享誉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5,(13)
<正>宽甸满族自治县大榆树林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8月25日成立,合作社社员户数从成立时的5户,发展到目前的146户。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215万元,现已种植林下参、玉竹、细辛等中药材和山野菜面积达4000多亩,年产各种中药材和山野菜50多吨,年产值100多万元。带动农户300多户。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位于宽甸县南部,属长白山余脉,国道201线和丹通高速公路南北贯通全镇,百余年的老榆树郁蔽于201国道旁。杨木川镇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量较大,天然林覆盖率达80%,林下天然生长有人参、  相似文献   

5.
1概况本县位于雷州半岛中北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资源丰富,全县耕地总面积7万公顷,有6万公顷适宜种植糖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糖蔗生产迅速发展,特别是1982年以来,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以我县为重点,持续多年开展多项糖蔗高产、高糖科技推广项目,使我县糖蔗生产全面发展。至1989年全县糖蔗收获面积3.676万公顷,比三中全会前增加2.8倍,平均公顷产从过去的30多吨提高到82.3吨,总产302.6万吨,产糖28.44万吨,使我县糖蔗生产第一次步上了公顷产七十五吨的台阶,并被誉为“全国第一甜县”。“八.五”期间…  相似文献   

6.
越南可可种植面积9000公顷,主要集中在九龙江平原和西原地区。2007年可可出口量达240吨。越南农业与发展农村部近日审批通过的“至2015年和2020年可可定向发展”提案提出了目标,力争于2020年可可种植面积达8万公顷,干可可豆产量达11万吨,可可出口额达1—1.2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双峰县甘棠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7月成立,是一家集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66户,目前已建立优质示范种植基地133公顷,主要品种有玉竹、玄参、射干、百合、丹皮等30余个。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维护药农合法权益、增加药农经济收入、带动一方农民致富为宗旨,通过强化服务,搞活流通,为全县药材产业开发起到了星火燎原的示  相似文献   

8.
正株洲市渌口区湘绿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67户,主要从事白丝瓜种植和销售,拥有基地面积67公顷,现有育苗大棚20多栋、丝瓜棚架200多个。合作社注册了"湘仙源"品牌,年生产白丝瓜5000吨,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合作社秉承"绿色、健康、安全、环保"发展理念,依托本地白丝瓜传统种植习惯,找准产业定位,打造"小而精"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黎川县德胜镇黎明村村民纷纷走上种植烤烟致富路。今年,该村种植烤烟面积达1300多亩,成为该县烤烟生产第一村。黎川县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走“一村一品”致富之路.全县食用茵、烤烟、果业等80多个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架起了一座座致富的“金桥”。  相似文献   

10.
正新邵县龙溪铺镇下源村是全县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因其独特的高寒山区气候,当地村民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近年来,新邵县依托专业合作社,在龙溪铺实施道地药材精准产业扶贫项目,助力当地3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行委托帮扶新邵县常春藤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73公顷的高标准道地药材栽培示范基地1个、1.2公顷的中药材加工基地1个。通过引  相似文献   

11.
正茶叶产业是新化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新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并主推新化红茶,打造出"一县一特一品牌"的茶叶主导产业,从政策、园区、品牌、产品质量、科技等层面全面推动红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新化县茶园面积4800多公顷,采摘面积2500多公顷。全县现有涉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1家,拥有区域公共品牌1个、企业品牌33  相似文献   

12.
<正>(续第11期第29页)永州市冷水滩区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以冷水滩区高科技工业园区为核心,分布于黄阳司镇、牛角坝镇、普利桥镇、花桥街镇、蔡市镇、杨村甸乡等6个乡镇,规划面积1.6万公顷。集聚区种植各类中药材总面积3333公顷,品种主要有青蒿、银杏叶、桑叶、金槐、山苍子、金银花、太子参、丹参等,年产中药材3万余吨;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近百家,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20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汉寿县龙阳镇华诚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于2008年4月成立,是一家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社农户1178户,蔬菜种植面积720公顷,其中出口蔬菜基地面积433公顷,设施蔬菜基地面积133公顷;有地理标志产品1个(汉寿玉臂藕),注册了"目平湖""龙阳华诚"2个商标;年销售各类时鲜蔬菜8万吨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近年来,合作社突出产业特色,打造"华诚"品牌,创建了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标准园、湖南省优秀示范合作  相似文献   

14.
1中药材续断规范化种植情况 近几年来,云南省永胜县充分发挥当地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至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122亩,当年实现种植产值9080万元,工业产值1.7亿元,总产值达2.61亿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永胜县山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5.
薹干是涡阳特产,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加工历史,清康熙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于朝廷,故又名"贡菜".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种种原因,影响了薹干生产的发展,产地局限于义门少数农村,面积只有13.3~20公顷,产量不足10吨.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薹干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全县年种植面积最高达13 333.3公顷,总产近万吨.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大型博鉴会上多次获得"金奖",被国家评为"绿色食品",成为享誉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6.
<正>衡东县是典型的粮猪型农业大县和我省第一批认定的吨粮田县。2009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6.3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8万公顷;优质稻种植3.6万公顷,其中高档优质稻1.3万公顷;粮食总产42.2万吨,稻谷总产达38.8万吨,产值达7.14亿元。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占80%以上的乡镇5个,种粮大户286户,其中66.7公顷以上的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雄县规模种植甘薯(红薯、地瓜)已有100多年历史,如今全县甘薯种植面积达3000多公顷,年产8万多吨,成为远近闻名的甘薯种植基地,每年产值上亿元。过去该县的甘薯种植户多是自找销路,销售渠道单一,效益低微。对此,县政府多次走访调研,积极协调扶植,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定期邀请专  相似文献   

18.
铭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2007年12月在华容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目前有18个分社,社员3280人,生产面积达2667公顷(其中包括无公害食品基地667公顷,绿色食品基地1867公顷,有机稻基地133公顷),辐射面积达到6667公顷,社员年生产优质稻总量达7万吨。目前,合作社正在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开始向规模化、规范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草莓生产合作社自2001年成立以来,以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为举措,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认真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如今,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达1.6万亩(1亩=1/15公顷),年产鲜果8000万吨,产值1.2亿元。在引导农户发展草莓种植的过程中,该镇草莓合作社在“三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培训技术引进品种合作社选派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社员作为技术老师,在全镇16个行政村巡回进行技术培训,先后开办草莓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印发各种草莓技术资料5000多份,田头讲课上百次。为了解决品种单一和老化问题,合作社经过多次考察,引进了早熟…  相似文献   

20.
朱富春 《农家顾问》2012,(12):22-24
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富农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召陵镇大徐村,2011年入社大棚瓜菜种植户95户,种植面积达30公顷,年生产无公害瓜菜2250吨,礼品西瓜畅销周边超市,年产值已突破1000万元.合作社先后被市政府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优秀合作社",已注册"新大徐"商标,大徐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村.该合作社采取"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使大徐村2009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6500元增长到2011年的9200元,并辐射带动周边万金镇、老窝镇、召陵镇的10多个村庄发展蔬菜大棚90座,种植大棚蔬菜24公顷,带动10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